1、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
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逐级递增
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有一种山羊,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中的精品。某地区牧草优质大量引进养殖这种山羊,山羊的数量连年增长。几年后,山羊把草根和灌木树叶都啃食掉了。结果当地的草场和灌木林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出现草场沙化现象。这个事例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影响生物
3、金乡是有名的“大蒜之乡”。大蒜一般用蒜瓣进行繁殖,对这种繁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性繁殖
B.不会发生变异
C.是一种组织培养方式
D.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4、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活动范围
B.所有动物运动都依赖肌肉和骨骼
C.动物运动时都需要消耗能量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5、“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B.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C.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6、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闻名。有人将其引进到双流种植后,果实的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可以看出( )
A.环境引起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B.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有变异性
C.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环境改变引起的甜度变化不遗传
7、以下对图示昆虫发育过程最正确的解释是( )
A.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B.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C.蛹期不食不动
D.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8、正常情况下,一个南瓜果实内含有多少粒种子取决于( )
A.一个雌蕊有多少个子房
B.一个子房有多少个胚珠
C.一朵花中有多少个雌蕊
D.一个果实中有多少个胚珠
9、以下关于动物运动的相关知识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和肌肉
B.曲肘时,起动力作用的是关节
C.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D.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10、下列哪一个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
A.卵细胞
B.受精卵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
11、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导致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某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且得以保存和繁殖.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
A.定向变异的结果
B.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C.逐代遗传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12、下列动物中,亲缘关系相对最近的是( )
A.同种的动物
B.同科的动物
C.同目的动物
D.同纲的动物
13、下列生物体现出的生殖方式与试管婴儿这种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
A.组织培养蝴蝶兰
B.月季的扦插
C.植物异花传粉
D.克隆羊多莉
14、《科学》2018年1月26日发文,一支大型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存在于非洲大陆以外地区的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化石。这一发现,将之前推测的现代人类离开非洲大陆的时间提前了5万年,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森林曾大量消失
B.①表示的物种名为现代类人猿
C.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D.人类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是在一定地域内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15、医生在给人体抽血化验时,用一根橡皮胶管将上肢的上臂扎紧,一会儿上肢前臂靠肘关节处的血管暴起,该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16、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P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B.Q可以表示有性生殖
C.E可以表示体温不恒定
D.F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17、下列几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狐的短尾和猫的长尾
B.菊的黄花和白花
C.花生仁的椭圆形与紫红色
D.狗的黑毛与卷毛
18、饭菜打包放进冰箱比放在室温下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
A.没空气,细菌真菌缺氧死亡
B.没空气,细菌真菌无法繁殖
C.温度低,细菌真菌死亡
D.温度低,细菌真菌生长繁殖慢
19、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B.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C.在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现象,女孩会来月经
D.青春期性意识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20、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21、科学家发现了一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在上层发现了物种A的化石,中层发现了物种B的化石,下层发现了物种C的化石.请分析回答
(1)一般来说更复杂更高等的化石是________.
(2)出现较早的物种是________.
(3)通过对物种化石研究发现,三种生物进化的顺序是________.
(4)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生物进化的总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传份是植物开花后,雄蕊________中的________通过不同途径传到雌蕊________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2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筑巢、产卵、__________和育雏等几个阶段。
24、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 ,而是 、 、 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 或“现代文明病”。
25、根据人类进化阶段与其主要特征的对应关系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空:
A 智人 B 能人 C 直立人 D 南方古猿
(1)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是_____。
(2)最早能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是_____。
(3)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_____。
(4)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的原始人类是_____。
26、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_是非常重要的证据,_________是常用到的方法。
27、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二大类,恒温动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28、________ 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化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29、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个基本环节。
30、下图是有“田园卫士”美誉的青蛙及其发育简史。请读图回答:
(1)青蛙的体色使它适于生活在何种环境中? 。
(2)图中的[2]是由[1] 发育成的,它的呼吸器官是 。
(3)从蛙的发育简史可以看出,它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4)比较蝌蚪和成蛙在下列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不同点:
| 四肢 | 尾 | 呼吸器官 | 生活环境 |
蝌蚪 |
|
|
|
|
成蛙 |
|
|
|
|
31、将下列动物所属类群及其主要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并且将正确的序号匹配顺序填写在答题卡上。
①蜥蜴 A腔肠动物 a体表覆盖有鳞片
②涡虫 B软体动物 b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
③蛔虫 C扁形动物 c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④蚯蚓 D环节动物 d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⑤河蚌 E线形动物 e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⑥水螅 F爬行动物 f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32、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6~18次。(______)
33、下图是某湿地其中部分生物相互之间形成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的食物联系分析,湿地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_______________,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图中,除列出的生物成分外,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有_________。
(2)湿地环境气候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分布许多种沼泽植物,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该系统退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
(3)在调查中发现,该系统的另一鸟类---斑鸠通过“婚飞”(雄鸟向雌鸟点头、鞠躬或对飞等)追求配偶,这属于群体中的________,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4)在该食物网中,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简单物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生物有______;通过调查发现,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猫头鹰的数量比食草昆虫的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
34、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自2009年3月在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以来,至5月26日,全球已有一万多人被感染,91例患者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预防的措施,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观察等控制传染源的措施外,在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方面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每项措施至少答出三条)
(1)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2分)
(2)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