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乙患 者都为成年人 , 症状如下表, 甲患者的症状是由于幼年时期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
患者 | 身高 | 智力 | 生殖器官 |
甲 | 70cm | 正常 | 发育正常 |
乙 | 70cm | 低下 | 发育不全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 岛素
D.性激素
2、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
D.智人、能人、南方古猿、直立人
3、将刚出芽不久的苦瓜苗用刀剪断,仅剩下子叶以下约3厘米左右,然后将剪好的苦瓜苗插进一株幼小的南瓜苗劈开的茎中,两天后新的苦瓜苗就能长成,这一技术可以提高苦瓜的抗病性。下列培育技术中与这种苦瓜苗繁殖的方式不一致的是( )
A.植物的组织培养
B.柳树用枝条繁殖
C.水稻用种子繁殖
D.马铃薯用块茎繁殖
4、青蛙被称为“田园卫士”,下列是有关青蛙生殖发育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青蛙有抱对行为,体内受精
B.青蛙的发育起点是蝌蚪
C.青蛙的鸣叫是雄蛙在报警
D.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5、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B.没有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且能运动
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6、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7、皮肤中与排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是( )
A.毛发
B.汗腺
C.角质化细胞
D.皮脂腺
8、下列食品中哪些不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造的是( )
A.米酒、酱油
B.腐乳、泡菜
C.酸奶、馒头
D.果汁、干果
9、以下关于优生与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婴儿出生就有的先天性疾病都属于遗传病
C.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一个人的染色体带有患病基因,但不一定患有遗传病
10、决定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的是( )
A.细胞核
B.染色体
C.遗传物质
D.基因
11、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的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发后,随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插入泥滩,很快就能长成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A.组织培养
B.扦插
C.嫁接
D.有性生殖
12、鸡蛋中可以发育成小鸡的结构叫做(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胎盘
13、下列各种饮料中,依靠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是 ( )
A.鲜榨果汁
B.矿泉水
C.鲜牛奶
D.酸奶
14、研究表明,吸食摇头丸、K粉和冰毒等毒品,均可导致精神分裂症,这说明毒品会严重损害人体的( )
A.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15、英国某地区,原来灰尺蛾占99%,黑尺蛾仅占1%,建立工业区50年后,黑尺蛾占99%,反而灰尺蛾仅占1%。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黑尺蛾大量迁入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煤烟黑化了尺蛾
D.自然选择的结果
16、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母亲是大学生,儿子也是大学生
D.“老鼠生来会打洞”
17、有些女性因为某种原因摘除了子宫,那么她将表现出的生理现象是( )
A.不能排卵,月经正常
B.正常排卵,月经失调
C.不能排卵,月经失调
D.正常排卵,没有月经
18、德国生物学家、艺术家恩斯特•海克尔在《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一书中,记录了一种海洋动物:它们有长长的柄,辐射对称的结构看上去像一盏精心设计的“吊灯”,它们捕食小型甲壳类动物,那些难以消化的甲壳,最后会被它们“吐出来”。由此可判断该动物属于( )
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腔肠动物
D.节肢动物
19、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闻名。有人将其引进到双流种植后,果实的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可以看出( )
A.环境引起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B.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有变异性
C.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环境改变引起的甜度变化不遗传
20、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B.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C.在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现象,女孩会来月经
D.青春期性意识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21、原始生命起源于___________,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_________。
22、(1)出血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体内器官的出血属于__________。外出血可分为 ____________出血、_____________出血和 ____________出血三种。
(2)进行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为_________。
23、原生生物有真正的________,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是原生动物和_______。
24、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________ 、________ 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________ 保护、________ 保护和法制教育与管理.
25、用“金帅”苹果的主干做砧木,用“红富士”苹果的枝条做接穗,进行嫁接结出的苹果是_____苹果。
26、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快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月份部分传染病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传染病名称 | 发病人数 | 死亡人数 | 死亡率 |
肺结核 | 73096 | 194 | 0.2% |
狂犬病 | 23 | 22 | 95.6%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0 | 0 | 0 |
(1)狂大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为了降低某犬的致病率,主人先后给某犬接种同种抗体含量抗狂犬病毒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狂犬病毒疫苗属于______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此类免疫属于______。
(2)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狂犬病与肺结核病原体生活方式均为______。结核病人是传染病流行三环节中的______,结核病人不能随地吐痰,从预防传染病角度,这属于______。
(3)抗生素能杀死多种病菌,为了治疗某细菌性疾病,小亮爷爷多次超量使用抗生素,致使体内形成对抗生素不再敏感的“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形成的原因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______的结果。
27、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而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与蚕相比,蝗虫的发育过程不经过_____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成虫相似,为__________发育。
28、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9、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
(1)图中动物 (用代码表示)不适于在干燥环境中生活,原因是它们的体表必须保持 ,才能正常进行呼吸;而其它动物适于在干燥环境中生活,是因为它们的体表都具有 结构。
(2)图中A与其它动物相比,不能快速运动,原因是它没有 。
(3)与图中其他动物相比,B、E都具有适于飞行的呈________形的结构。
(4)图中E、F在繁殖方面都具有复杂的行为(如筑巢、育幼),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区分,上述行为属于__________行为,是由_________控制的。
(5)若根据结构将图中动物分成甲、乙两组,且A一定在甲组,则你认为乙组应包含哪些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代码表示即可)。
30、葵花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________环境:沙漠中的骆驼刺根扎得很深,说明生物________环境:蚯蚓生活的地方土壤比较疏松,说明生物还能________环境.总之,生物与环境是________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________的整体.
31、将下列生殖器官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32、生男还是生女主要决定于母亲,与父亲无关 _____
33、盂德尔在研究豌豆植株高茎和矮茎的杂实验中发现把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子一代)全部为高茎植株。如果将子一代的高茎植株自花传粉,得到的后代(子二代)中除高茎植株外,又出现了矮茎植株。请分析回答:
(1)豌豆植株的高茎和矮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
(2)假设基因D控制高茎,基因d控制矮茎,则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
(3)在子二代中出现矮茎豌豆,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其基因组成是________ 。
34、某中学生物探究小组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调查人数 | 患病人数 | 季节 |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
男生 | 52 | 16 | 8 | 1 | 2 | 5 |
女生 | 48 | 14 | 5 | 2 | 1 | 6 |
总人数 | 100 | 30 | 13 | 3 | 3 | 11 |
(1)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流感高发的季节是______季和_______季。
(2)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
(3)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__。
A.饮食传播 B.空气传播 C.生物媒介传播 D.血液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