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三明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霸座”等非理性事件而被人们持续关注的“巨婴”们,虽已成年,可心理往往还滞留在婴儿期,他们缺乏道德规则意识,一旦遭遇超乎预期的情况,就容易情绪失控。

    B.走红网络的“锦鲤”象征好运,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不能只靠“锦鲤”,更需要政府从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入手,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C.专家指出,孟晚舟在被捕事件之前,加拿大一直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尤其希望加强中加经贸往来以减少对美国贸易的过度依赖,遗憾的是中加关系却因此事件而遭受严重破坏。

    D.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意味着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应兼顾他国合理要求以促进共同发展,它在国外获得广泛认同,引起普遍关注,有助于发展新型国际关系。

  •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②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C. 用亡郑以陪邻②且置土石

    D. ①因人之力敝之②秦王还柱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士   为我吊望诸君

    B.连不得志有司   吾恶知其今不异古所云邪

    C.矧燕、赵之士出乎性者哉 吾恶知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观于其市 可以出仕矣

  •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

    B. 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

    C.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

    D. 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 5、某同学搜集古诗词以勉励自己立“鸿鹄之志”,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A.津津爽气贯眉目,十五男儿万里身。(宋·陈师道《次韵答学者四首·其一》)

    B.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唐·杜秋娘《金缕衣》)

    C.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唐·缪氏子《新月》)

    D.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校举行线上升旗仪式,老师化身“网红主播”,相关平台推出一系列免费课程……自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开启网络课堂新模式。在线教育迅速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点赞”和“吐槽”也随之而来。

    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在线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缺位,用科技打通现实阻隔,满足了学生上课需求,还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利用好这一教育方式,对孩子们的成长大有裨益。然而,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亟须解决的新问题:有的平台技术不够完善,界面卡顿现象不时出现;有的教师在线教育能力不足,直播时频频意外“翻车”;还有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网络,“云上课”遇到困难……凡此种种,对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是新的考验。

    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虽可谓蒸蒸日上,但在全国范围内如此大规模应用还是前所未有。据调查,防疫期间教育学习类APP每日活跃用户数从平时的8700万上升至1.27亿,升幅高达46%,其中基础教育的每日活跃用户数增加了2300多万。我国有1.8亿中小学生,防疫期间都需要通过网络复课,在线教育的受众呈井喷式增长。而且,对有些学校和老师而言,网络直播授课还是新鲜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面对在线教育这场大考,无论是学校、平台,还是教师、家长,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和磨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多方齐上阵,才能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摘编自乔彩《在线教育提质升级需多方合力》,《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材料二: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引发金融和资本市场动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最新《全球经济评估报告》中警告称,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可能会使2020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跌至1.5%。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传统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造成巨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我国的传统服务业,特别是以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教育、娱乐为主的线下聚集型服务业受影响最为明显。疫情对我国制造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造成较大冲击。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还存在复工复产不同步、供应链和产业链运转不畅等问题,同时我国社会消费和投资需求还没有完全复苏,导致制造业中部分行业出现库存积压等现象,企业资金链承受巨大压力。

    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挑战就有创新。我们看到疫情虽然对我国的传统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一些企业和商家挖掘出了“宅经济”的新商机。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期间得到积极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与互联网相关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等“云端经济”迅速崛起;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成为疫情期间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总体来看,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短期的影响较大、中期趋于平缓,依靠“线上繁荣”对“线下萧条”的对冲,以及疫情消除后被抑制的消费逐步回补释放,预计全年我国消费和服务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政务等科技手段作用发挥效果显著。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线上办公软件发展迅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5G+应用、网络诊疗、医疗健康、数字生活等新业态加速发展,网络购物、生鲜电商、无人配送、在线教育、远程问诊、在线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健康消费新热点持续升温。善于化危为机,依托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兴技术,创新线上经济,不仅能够满足疫情期间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刺激了市场消费需求,对提振经济、有效缓冲疫情带来的下行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疫情改变了一部分人出行、消费的习惯,这些线上消费有可能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做优做强新经济。一是推动新零售的发展。与传统零售方式相比,新零售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协调性,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反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促进健康医疗的数字化转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医疗资源的紧张,互联网医疗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在线咨询、诊断、开药等,极大节约了患者和医生的时间和精力,是对线下医疗的赋能补充。三是增强在线教育与远程办公运用场景。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居家学习和工作的需求,一批线上教育平台和远程办公软件纷纷顺势而为。四是提升在线娱乐服务质量。疫情期间,线下娱乐行业像电影、话剧、演唱会等受到重创,但是游戏、短视频、线上旅游、线上观影等在线娱乐却十分活跃。随着公众对在线娱乐方式的逐渐接受,未来将有更多传统线下娱乐形式会被线上取代。

    疫情虽然在短时间内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抵挡不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危机面前,我们应该科学利用疫情倒逼机制,化危为机,推动线上经济创新发展,助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陈安娜《顺势而为推动线上经济创新发展》,《光明日报》2020年4月8日)

    材料三:

    疫情发生以来,如此大规模地让学生在家通过在线学习接受系统教育,还是第一次,对在线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线教育行业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同时在线教育所带来的利和弊,也引发大家对在线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讨论与思考。

    在线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资源开发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网络空间带来的个性化、智能化教育模式。但是,目前的线上教学距此目标还差得很远,很多只是将网络当成日常教学的工具,从传统的“黑板+粉笔"转换到“网络+讲授”,没有发挥网络空间的优势。未来需要把学校教育的资源转化为线上教育的优势,线下与线上教育相融合成为变革的关键。学校不但要重视线下教育,同时也要重视线上教育,把二者的特点和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改变目前学校办线下教育,各类公司办线上教育的局面,学校应当成为开展在线教学的主阵地,而各类在线教育形态与机构应发挥网络技术和服务优势,帮助学校构建“智慧课堂”,帮助教师拥有线上教学的手段,服务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线上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也必然催发学校组织和教育教学形态的变化。由于人类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地位,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未来学校不再只是固定的、标准化的教室、教材和教师,而应该是活动的、个性化的、自主选择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活动设计,学校是丰富多彩的、自主发展的、个性化、多样化的空间。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传授知识,而是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方法和能力。教师由学科专家成长为教育者,从关注知识点转向学生发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学生“如何学”和“学到了什么”。

    (摘编自李立国《重大疫情给教育改革创新带来的启示》,《光明日报》2020年3月3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防疫期间,在线教育发展迅猛,基础教育APP每日活跃用户数近50%,在线教育的受众呈井喷式增长。

    B.在线教育满足了防疫期间大规模居家隔离教学的需求,而这对在线教育的普及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C.防疫期间,在线教育已由原来的从属地位取代了线下教育的主体地位,线下教育的主体地位将不复存在。

    D.目前的在线教育只是单纯地将传统的“黑板+粉笔”转换到“网络+讲授”,而忽略了对网络空间的优势的运用。

    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发展状况人手,以具体数据阐明在线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B.材料二以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为大背景,围绕中国线上经济发展这一问题 来展开论述。

    C.材料三运用具体事例论述了传统学校教育、线上教育、未来教育的不同,展现了教育形式发展的历程。

    D.材料三既指出了线上教育的现状,也有对线上教育行业发展和未来国家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论证深刻。

    3防疫期间,线上经济以其自身的特点弥补了传统经济形态的不足,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线上无人零售等新零售形态,更具灵活性和可协调性,并能提供定制化服务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打破了固定的时间和场所的局限。

    B.互联网医疗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在线咨询、诊断、开药等,极大节约了患者和医生的时间和精力,缓解了线下医疗压力。

    C.远程办公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居家工作的需求即时共享电脑桌面或文档,与同事有针对性地快速交流与协作,维持了公司的运转。

    D.游戏、短视频线上旅游、线上观影等在线娱乐活动,通过技术和明星参与等方式,为其带来了用户数量、在线时长等的大幅增长。

    4我们是如何应对疫情给我们经济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影响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5作为一名在疫情期间备考的高三学生,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的学习体验,为在线教育平台提出三条合理建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______________”,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

    (3)《石钟山记》中着力渲染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衬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_______”埋下伏笔。

  • 8、按要求填空。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____________》)

    (3)《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兼具《诗经》“风”“雅”的特点,这个评价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女子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3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4《归园田居》中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痛斥了一些人背弃法度、竞相苟合求容的做法之后,表示自己决不如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的句式,痛斥了秦朝统治者搜刮珍宝时唯恐未尽却又对其毫不珍惜的行为。

    (3)“夕阳”意象在古诗词中或写人生迟幕之悲,或言苍凉衰败之景,或抒烈士幕年豪情,含义多种多样,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⑵淇则有岸,_______。(《诗经·卫风·氓》)

    ⑶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屈原《离骚》)

    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⑸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浮光跃金,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⑻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像是染过一样。

    B.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啬。

    D.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

    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北征还,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

    二十二年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趾采办,汰冗官。官吏谪隶军籍者放还乡,诏文臣年七十致仕,河溢开封,免税粮。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

    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夏四月,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税方急,乃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趣命中官具楮笔,令士奇就门楼书诏。庚辰,帝不豫,辛巳,大渐,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赞曰:“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选自《明史·本纪第八·仁宗》)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B.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C.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D.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指古代帝王、诸侯的妻妾妃子中所生的长子,后来泛指王侯的嫡长子。

    B.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常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或重臣留守宫廷处理国事。

    C.大赦,中国古代皇帝在登基、换年号、立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对已判罪犯减刑或免刑。

    D.冗官,冗,指闲散、多余无用的,冗官是指闲散官员,或无专取而备执行临时使命的官吏。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体恤士卒。仁宗受命检阅卫士时,因为体恤士兵寒冷让其吃饭后再检阅,说明他有体恤百姓之心,因此受到太祖的称赞。

    B.仁宗宽厚本分。朱高煦、朱高燧一直图谋夺嫡,仁宗表示对此不知,只专注于本职;谋立朱高燧事件败露后,仁宗尽力为其开脱,使其免罪。

    C.仁宗广施恩泽。他登基以后,罢宝船、市马及采办,汰冗官,放官吏还乡,诏文臣致仕免税粮等一系列行为,可以称得上是惠政不断。

    D.仁宗行事果断。洪熙元年夏,山东等地出现饥荒,面对紧急情况,他当机立断命令杨士奇拟诏减免粮税,没有预先通知户、工二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2)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有这样一则寓言:一群人正背着重重的十字架前行,其中一个人觉得十字架太沉背得太辛苦了,就将十字架锯短了一些,这样走起来可就轻松多了。可是有一天,他面前出现了一道无法跨越的沟壑,他发现,那些一如既往背负着十字架的人将木头搭在沟壑上,轻松地过去了,而他的十字架却短得无法搭桥……他这才追悔莫及。

    读了上面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