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熹的学派被称为考亭学派,其学被称为( )
A.洛学
B.关学
C.象数学
D.闽学
2、下列选项中,对漫画意图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嘲讽不加调查先入为主的看法。
B. 批评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做法。
C. 讥刺违反规定吸烟作业的工人。
D. 调侃头脑简单听人指挥的莽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科研论文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实施的调查显示,在主要八大领域中,中国的论文数量已经与美国平分秋色。
②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为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③金瓯无缺的吴越鎏金阿育王塔具有极为重要的艺术、哲学、历史、工艺研究价值,是研究连云港市阿育王塔的最新资料。
④山东曲阜历史悠久,现存大量的古迹遗址,如典雅古朴的孔庙、孔府,空旷广袤的孔林,雄伟壮观的万仞宫墙等,不一而足。
⑤《秋水》是《庄子》中的一则著名寓言,记述的是自高自大的黄河水神河伯与虚怀若谷的北海神之间的对话。
⑥出生于国画世家,又深入研习了西洋画,深得中西艺术精髓的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放荡不羁的画风,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荡漾 峥嵘 四合院 目不暇接 B.羞涩 笼罩 伪君子 风云变幻
C.默契 彤云 吊角楼 将功渎罪 D.蛊惑 迄今 钓鱼台 丰功伟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二十四节气产生以后,逐渐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在中国古代对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里,我们仅以其对历法、农业和气候学方面的影响为例。
2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深刻印记到中国历史长河中。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中编入了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及畜牧业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太初历》还以无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比此前的年终置闰法更为合理。
3节气对农业的影响就更大了,比如,对冬至时刻的细致推算,有利于安排来年的农业生产。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冬至具体时刻有所差异。例如,南宋朝廷南迁后,冬至的日影长度就与中原地区有区别。古代著名典籍《数书九章》中也有天文历法方面的问题,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推算。比如“推气治历”题:“问太史测验无道。庆元四年戊午岁冬至三十九日九十二刻四十五分,绍定三年庚寅岁冬至三十二日九十四刻一十二分。欲求中间嘉泰甲子岁气骨、岁余、斗分各得几何?”其中的“气骨”就是指冬至时刻。
4其他的节气也是如此。农业史学者曾雄生指出,秦九韶的书中对冬至等节气有详细计算。在“揆日究微”中讲到这点,题目是“问历代测景,惟唐大衍历最密。本朝崇天历,阳城冬至景一丈二尺七寸一分五十秒,夏至景一尺四寸七分七十九秒,系与大衍历同。今开禧历,临安府冬至景一丈八寸二分二十五秒,夏至景九寸一分,欲求临安府夏至后,差几日而景与阳城夏至日等,较以大衍历暑景所差尺寸,各几何?”这就是需要算出当时的临安府,就是今天杭州市,在夏至后多少日的日影长度与阳城(今河南登封)的夏至日的日影长度相等——两个地方在地球上的纬度不一样,日影长度就会不一样。
5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农业气象科学较早萌芽并快速发展。在二十四节气逐渐出现后,更加具体的七十二候与之对应,主要通过综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业生产——五天一候,一年365天为七十二候,三候为一节气。几千年前出现的反映季节和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至今各种描述、预测天气的谚语还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影响。
6二十四节气同时也反映了物候变化。唐高祖时代,令狐德在编撰著作《周书》中记载了“惊蛰……桃始华”等节气与物候现象。正是根据这个记载,再辅以其他文献,许多气象学家和气候学家认为,唐朝时黄河流域的气候比较暖和。而这样的发现,让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了更深远的历史坐标——古代节气与物候知识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当代大气科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7对于今天的气象研究和业务而言,二十四节气更具有深远影响与启示。四千多年历史的气象科学发展至今天,形成枝繁叶茂的学科群。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气象科技史、物候研究、农业气象、气象科普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对于气象预报与公众服务研究有启示。比如中国民众喜爱的二十四番花信,就直接和二十四节气知识相关。各地花信有所差异,同一地方每年也略有差异,对与此相关的旅游和经济活动,准确预报就显得非常重要。继续深入研究二十四节气,应用其中科技知识及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发挥其现代价值。
8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公益事业,挖掘二十四节气在内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对实现气象现代化和气象科技创新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气象强国建设。同时,深入认识二十四节气,可以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气象科技发展历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为世界气象科技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构建中华气象科技文化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和气象科技文化内涵,服务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气象强国的需要。
(摘编自陈正洪《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属于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二十四节气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对农业发展影响最大。
C.编入二十四节气的《太初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给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D.古代著名的历法著作《数书九章》中的“推气治历”题涉及了冬至时刻的推算。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汉的《太初历》诞生之前采用年终置闰,不如《太初历》以无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合理。
B.幅员辽阔的中国,各地二十四节气的时刻不同,需要细致推算,才能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C.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七十二候更加具体,因此对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起的作用也更大。
D.如果更深入地挖掘二十四节气在内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将更有助于坚定文化和科技自信。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对中国古代社会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今天的气象研究和业务,也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B.二十四节气对中国古代社会多方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挖掘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意义。
C.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古代对我国历书制作、农业和气候学等方面影响很大,对于今天气象预报与公众服务研究也有启示。
D.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科技与文化的遗产,我们要正确认识。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特点。
【5】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属于过去,是老古董了,现在有高科手段监测气候、气象等,它除了能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外,没有其它意义了。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对此予以反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屈原的《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红楼梦》“护官符”中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⑵古诗文中常出现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
⑶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
9、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一个人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经历“______, ___,_____ ”这三重境界。
(2)《氓》中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女主人公嫁为人妇后,不分昼夜、辛勤操劳的生活状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白居易《琵琶行》用“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诗经·氓》中也有“_________”一句形容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的样子。
(2)杜甫《春望》中写出了战乱中与家人消息隔绝、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义利是判断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孔子在《论语》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大胆的夸张与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动物的声音来描绘巨大声响令山林战栗的壮美景象。
(3)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美人”直接描写,表现了词人侠骨柔情的英雄本色。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元录事开元①所居
刘长卿
幽居萝薜情,高卧纪纲②行。
鸟散秋鹰③下,人闲春草生。
冒风归野寺,收印出山城。
今日新安郡④,因君水更清。
【注】①元录事:诗人朋友,时任睦州录事。录事是官职名,掌管纠察之事,与御史相似。开元:此指睦州开元寺。②纪纲:法度。③秋鹰:古时以鹰隼喻御史。④新安郡:睦州古称,有新立安定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录事幽居于睦州开元寺,第二句的“高卧”表现了他的悠闲自得之态。
B.第三句是比喻,把元录事纠察官员的气势与恶吏们的散逃写得十分生动。
C.颈联写元录事工作结束回开元寺,至于工作情况则作为留白供读者想象。
D.诗人提到睦州,特意用了其古称“新安郡”,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
【2】诗歌也不乏“卒章显志”。这首诗以“因君水更清”作结,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辨 志 张尔岐(清)
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亦异。志也者,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机正,则莫不正矣;枢机不正,亦莫之或正矣。适燕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矣。适越者南其楫,虽未至越,必不误入燕矣。呜呼,人之于志,可不慎欤!
今夫人,生而呱呱以啼,哑哑以笑,蠕蠕以动,惕惕以息,无以异也。出而就传,朝授之读,暮课之义,同一圣人之《易》《书》《诗》《礼》《春秋》也。及其既成,或为百世之人焉,或为天下之人焉,或为一国之人、一乡之人焉,其劣者为一室之人、七尺之人焉,至其最劣则为不具之人、异类之人焉。言为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馀泽,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恩施沾乎一域,行能表乎一方,业未大光,立身无负者,一国一乡之人也。若夫智虑不离乎钟釜,慈爱不外乎妻子,则一室之人而已。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膜外概置①,不通疴痒者,则七尺之人。笃于所嗜,瞀乱②荒遗,则不具之人。因而败度灭义,为民蠹害者,则为异类之人也。岂有生之始,遽不同如此哉?习为之耳!习之不同,志为之耳!志在乎此,则习在乎此矣;志在乎彼,则习在乎彼矣。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言志之不可不定也。故志在乎道义,未有入于货利者也;志乎货利,未有幸而为道义者也。志乎道义,则每进而上;志乎货利,则每趋而下。其端甚微,其效甚巨,近在胸臆之间,而远周天地之内;定之一息之顷,而著之百年之久。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③之徒也。欲知舜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人之所以孳孳终其身不已者,志在故耳。志之为物,往而必达,图而必成。及其既达,则不可以返也;及其既成,则不可以改也。于是为舜者安享其为舜,为蹠者未尝不自悔其为蹠,而已莫可致力矣。岂蹠之聪明材力不舜若欤?所志者殊耳。呜呼!学者一日之志,天下治乱之原,生人忧乐之本矣。
孟子曰:“士何事?曰,尚志。”《学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张子曰:“未官者使正其志。”教而不知先志,学而不知尚志,欲天下治隆而俗美,何由得哉?
(选自《蒿庵集》,有删改)
(注释)①膜:人体薄皮样组织,这里代指人体;概置:一概放置不管。②瞀乱:昏乱。③蹠: 盗蹠,柳下惠之弟。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燕者北其辕 北:向北。
B. 朝授之读,暮课之义 授:教授。
C. 徇耳目之娱 徇:追求,谋求。
D.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 孳孳:努力不懈。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初不知其何以异也 怀其璧,从径道亡
B. 行能表乎一方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所志者殊耳 当其欣于所遇
D. 士何事?曰,尚志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人的差异取决于人的习惯,而习惯又取决于人的志向,人的志向决定了人生的价值与地位,志向既是人生忧乐的根本,又是社会治乱的源头。
B. 作者认为舜一类的人志在道义,蹠一类的人志在货利;若达成目标后再想改变志向已不可能,所以像蹠一类的人自始至终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
C. 作者行文先简论“志”的重要性,再列举人的差异性表现及其影响以进一步阐明“志”的作用,进而分析差异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构严谨。
D. 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将“志”“习”“异”三者关系说得明白、深刻而生动形象;引用孔孟论志之言,增强了论证力度并增添了说理文采。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因而败度灭义,为民蠹害者,则为异类之人也。
(2)教而不知先志,学而不知尚志,欲天下治隆而俗美,何由得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星空系列”刺绣作品由此诞生,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在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星空系列”刺绣作品获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在面对荣誉时,陈英华十分淡然:“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
陈英华的事迹和精神对你有何启示?请你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