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一亿个塑料球,以期达到高效节水、阻止湖水蒸发的目的。
②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的模式,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③有的同学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于是被弄得左支右绌,很是狼狈。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⑤近几天我们已经走访了四所学校,但这也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常常抱着消遣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畸形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并不能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校九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B.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3、祭祀时行九拜礼不包括( )
A.稽首
B.空首
C.振动
D.偶拜
4、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哲学界, ① 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毕竟, ② 凡事皆有因果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决定任何事的自由了。如果说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 ③ 每一个想法都是其他事情的结果,④ 这个结果又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以此循环往复,⑤ 就不存在人的自由意志这一说了。——所有的生命轨迹都只是受因果关系的控制了。⑥ ,对于因果关系在世间所扮演的角色,哲学家们争论不休,有时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由意志相对立。
A. 对于 因为 和 并且 / 因此
B. 关于 如果 和 而 那么 从而
C. 对于 因为 或者 并且 / 从而
D. 关于 如果 或者 而 那么 因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日内蒙古自治区以零下47.8℃刷新了“极端低温”记录,据气象局21日预告,未来48小时内蒙古阿拉善盟等8城市气温还将下降不少于8℃以上。
B. 音乐舞蹈史诗《黄河颂》,采用芭蕾舞、诗词朗诵、钢琴曲和交响乐等多种形式,艺术地再现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图景,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C. 根据亚投行透明、公开、独立、问责的原则,建立了监督机制,以把责任落到实处,并将成立内审部门,审查业务合规、评估银行绩效和监督银行员工操守。
D. 自1980年担任公职,他就没离开过晋江这块地盘一步,其人脉之广,实在不难想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下面小题。
恬笔伦纸
钟叔河
《千字文》说“恬笔伦纸”,蒙恬造笔和蔡伦造纸从此得到普遍承认,秦始皇的将军和 东汉时的太监也从此登上了文化名人的宝座。《千字文》成书于宋,其实宋时便有位马永卿, 著了部笔记《懒真子》,对此提出了质疑:“蒙恬造笔,然则古无笔乎?”
这一问问得好。本来嘛,蒙恬是秦时人,如果笔到秦时才造出来,秦以前经史百家的文 字又怎能书之竹帛,流传至秦,焚都焚不尽呢?
《懒真子》还举出了不少先秦时的证据,如《尔雅》曰“不律谓之笔”,《曲礼》曰“史 载笔”,孔子“绝笔于获麟”,庄子描写“舐笔和墨”……结论是“古非无笔”,毛笔非蒙 恬所造。这当然是有说服力的,但接下去又说,蒙恬虽然不是笔的发明人,用兔毛制笔却是 从蒙恬开始的,理由是“《毛颖传》备载之”,这就明显不对了。
蔡伦造纸之说出于《后汉书》,其实《后汉书》也只说,蔡伦由小黄门(小太监)做到 尚方令(总管太监)后,监督管理过宫中应用器物(包括纸)的制造事务。所云“用树肤麻 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者,只能是专业造纸的工匠,决不可能是身居高位的蔡伦。事实不过 是由蔡伦呈进的一批纸张特别好,“帝善其能”,予以奖励,“蔡侯纸”就这样出名了。
至于蒙恬造笔,根本就于史无据。《史记》历述蒙氏三世为秦将,始皇命恬破齐国,逐 戎狄,筑长城,修驰道,都言之凿凿,而无一语言及造笔,只说“恬尝书狱典文学”,不过 是少年时的一种历练。而秦法繁苛,书狱者众,难道都得等这位将门之子造出笔再来“书” 么?
蒙恬后五百多年,张华写《博物志》,才说“蒙恬造笔”,《志》中其他内容,如说“五 月五日埋蜻蜓头于西向户下,埋至三日不食,则化为青真珠”之类,多不可信。但因为蒙恬 是名人,蔡伦也是名人,后人便将笔和纸的发明权归之于他们,此皆“名人效应”,去事实 甚远。
《懒真子》不信蒙恬后五百年张华的《博物志》,坚持“古非无笔”,却相信蒙恬后一 千年韩愈的《毛颖传》。“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也是大名人,《毛颖传》亦是篇好作品, 此文一出,“管城子”和“中书君”便成了毛笔的别名,直至如今。但《毛颖传》压根就是 一篇寓言体的游戏文章,“毛颖”就是一只毛笔头。游戏文章毕竟不能充历史文献,《懒真 子》的作者却奉假为真,对之五体投地,居然将《毛颖传》“备载”的当成史实,将自己原 有的一点质疑精神完全缴了械。
民智未开之时,群众惯于吹捧名人,膜拜偶像,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依附他们,总希望 给他们“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人间的业绩也总往他们名下挂。小炉匠奉太上老君为行业 神,戏班子尊唐明皇作祖师爷,看似荒唐,其实无非是典籍中黄帝造舟车、神农作耒耜的通 俗化,二者并无高下之分,都不过是偶像制造和膜拜的表现罢了。
车、舟楫和锄犁,都是追求文明进步的多少代人不断创改的成果,根本不可能是某个伟 大人物灵机一动“造”出来的,笔和纸也一样,也决不会是谁和谁的发明。长沙左公山战国 木椁墓中发现的毛笔,杆用竹管,一寸多长的笔头全用兔毫,西汉时的麻纸,近年来也多次 在考古发掘中出土,这都是蒙恬和蔡伦之前的制成品,是否定“恬笔伦纸”的铁证。
话虽如此说,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膜拜偶像上了瘾也难以戒除。如果有人硬要相信 “恬笔伦纸”,正如硬要相信三宝太监用木头造得出比航空母舰还大的船,比哥伦布还先发 现美洲,也只能由他吧。
(有删改)
【1】作者否定“蒙恬造笔”一说的依据有哪些?
【2】通过对“恬笔伦纸”的辨析,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3】我们应如何对待前人成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廊腰缦回,___________;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6)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艰难困苦,_______________。(《新唐书》)
(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3)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远浦帆归》)
(4)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昔我往矣,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诗经·采薇》)
(7)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氓》善用比兴手法,比如用桑树来比兴,桑叶未落时的特点是“_____”,桑叶凋落时的特点是“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两句阐释了学与思的关系。
(3)文天祥《过零丁洋》“____,____”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难以挽回。
10、按要求填空。
(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 (屈原《________》节选)
(2)________,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兰亭的气候宜人。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海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2)李商隐的《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远游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著处:处处,到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 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 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 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少善书计,初为左藏小吏,以强干闻。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周太祖闻之怒,将谴责之,而恐伤世宗意,徙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即位,召为枢密承旨。时宰相景范判三司,被疾,世宗命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权判三司。世宗征淮南,留美为大内部署。一日,方假寐,忽觉心动,遽惊起行视宫城中。少顷,内酝署火起,既有备,即扑灭之。俄真授三司使。
四年,世宗再幸淮上,皆为大内都点检。北征,又为大内都部署。师还,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美强力查心计,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条奏,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称。世宗连岁征讨,粮馈不乏,深委赖焉。然以澶渊有所求假,颇薄之,美亦自愧。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傅。
初,李筠镇上党,募亡命,多为不法,渐倔强难制。美度筠必叛,阴积粟于怀、孟间。后筠果叛,太祖亲讨之,大军十万出太行,经费无阙,美有力焉。拜定国军节度。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未几,他郡有诣阙诉长吏受率分钱者,皆命偿之。
乾德五年,移镇沧州。太平兴国初来朝,改左骁卫上将军。美献都城西河曲湾果园二、蔬圃六、亭舍六十余区。八年,请老,以本官致仕。
(选自《宋史·张美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B. 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C. 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D. 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
B. 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 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领”、“行”等。
D. 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美较善迎合。周世宗在镇守澶渊时,每次有求取,张美一定设法为他提供给养。周太祖因此事生气将他改任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B. 张美仕途较为顺利。世宗登基后,让张美入朝任枢密承旨。后来因为宰相景范生病,世宗再任张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并主管三司。
C. 张美料敌于先。李筠镇守上党,常干不法之事。张美料想到他一定会叛乱,暗地在怀、孟之间积聚粮食,为太祖后期的讨伐提供了物质保障。
D. 张美廉洁疏财。在率分钱事件中,只有张美对这不义之财分文不取。退休之后,他还捐献出了京城西边河曲湾果园二座、菜园六处、亭舍六十多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方假寐,忽觉心动,遽惊起行视宫城中。
(2)美强力有心计,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条奏,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称。
14、特殊时期,孩子“停课不停学”,宅在家里线上上课。请你描写一个这样的场景。要求:注意描写的对象和特定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