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长江抗洪前线,可爱的战士们用铮铮铁骨筑起一道坚实、牢固的墙。
B.各种各样的困难,让中国人方向更明确,脚步更坚定,意志更坚强。
C.深秋的故乡,地里是金灿灿的庄稼,树上是累累的果实,一片繁荣。
D.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受伤的小李一眨眼的功夫就飞出了村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用微信和微博交流节日相关知识,被学生们称为“文化自信”。
B. 医院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弄清原委后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承诺将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告知处理结果。
C. 经过几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香港电影凭借武侠片、警匪片、青春片、喜剧片等一系列独特的影片类型而享誉世界。
D. 从数据看,过去一年里,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与之前持平,而进口动画无论是上映数量还是其票房都有大幅度增强。
3、下列有关“赋”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B.赋在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在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据现有资料考证,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期赵国的荀子。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骈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意。
D.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以至于后世有“汉赋”之称,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重要特征。
4、在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________因为穷,我们就在心理上________了美,它的后果无非两个:一是对美的麻木,二是对美的误判。对美的误判相当可怕,很可能拿心机当________,拿愚昧当坚忍……
A.如果 删除 聪明 B.即使 剔除 聪明
C.如果 剔除 智慧 D.即使 删除 智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党员干部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要心系群众,眼睛盯着群众向“下”看,而不能一门心思向“上”看。
B.该市莲花豫剧团今晚在京华学校举行首场演出,节目《穆桂英挂帅》的演出现场人头攒动,对面走过来了一位老大爷也驻足观看。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陆续推动“引才”新政,符合条件的人才将获得包括落户、租房补贴、安家费、创业贷款等多方面的政策激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承已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而且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发展与传承的责任。这种文化遗产如果被扭曲、破坏与灭绝,就不仅仅是对一国文化的伤害,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然而,中国书法在一百年间遭遇的变局,比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形式都更加剧烈。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签字笔和电脑的时代,毛笔的实用性书写被普遍放弃,书法的传承遭遇了釜底抽薪式的环境变异,传统书法不断被边缘化。我们的传统文字也经历了百余年简化字加拼音的冲击,汉字的字形、字体、字意已发生极大变化,书法的文字学根基和素材的多样性大受动摇。我们的诗、文、画传统也迥异于历史,中国国画之中书法元素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我们传统的私塾和书院式的国学教育,也已经被现代教育全面取代。书法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依托几近弃绝,书法的历史地位一度从历史的最高峰跌落至历史的最低谷。
但无论怎样,我们一定要维护书法的历史传承。没有历史传承、没有历史根基者,不能叫“遗产”。中国书法的后申遗之路,绝对不能离开自身的历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书法在坚持“非遗”原则的同时,并不完全排斥艺术创新。它所强调的是,当它作为“遗产”时,它的主体、主流、主干必须是从传统走来的。
当然,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是动态的。这包括两层意义:一是传统的真草隶篆诸种书体必须依然存活于当代书家的书写中,书法诸体的历史沿袭传承有序、代代相传;二是当代书家人才辈出,书法活在当下,书法流传不绝,书法依然为人书写。一切电脑设计制作的、机器印刷制造的“书法”或“书法式书写”都不是真正的可以作为“非遗”的书法,至少不是书法的主体。
另外,为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我们有责任加快向世界人民传播、交流和共享书法的进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身份,使中国书法的对外传播获得了更便利、更高端的平台。向海外积极推介、传播中国书法,是后申遗时代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标本,中国书法以汉字为基础,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体现了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中国书法这一独特的文化品性,将为中国文化赢得最大的荣誉和最广泛的尊崇,使中国文化在今后几百年几千年,对全世界的文化拥有持续的吸引力、征服力。
所以,中国书法在后申遗时代的发展路径,并不是屈尊低就外人的好奇和满足这种好奇的粗鄙的书写与书写表演,而是坚守它尊贵的文化品性,维护它的文化神圣、神奇、神秘和博大精深。
(摘编自向云驹《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品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基础,植根于传统文化,但并不完全排斥创新,所以它尊贵博大。
B.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传承手段的变异使其成为了边缘化艺术。
C. 不具备书法家的精气神又无传承和根基的书法不会是主流,也不可能成为“遗产”。
D. 中国国画中书法元素的缺失是书法历史地位一度从最高峰跌落至最低谷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全球化的背景切入,再联系国内现实指明了中国书法在后申遗时代的发展路径。
B. 文章列举中国书法遭遇变局的大量事实,论证了书法发展中面临的现实窘境与危机。
C. 文章从书法诸体的传承和书法为人所写两方面来论证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是动态的。
D. 文章结尾先批驳错误做法,再顺势递进指出中国书法必须坚守自身尊贵的文化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承并推介、传播中国书法,必将使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而备受世人尊崇。
B. 中国书法之所以对世界文化有持续的吸引力和征服力,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性。
C. 作为传统文化精粹和标本的书法是“活”的文化,因此传承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
D. 中国书法是人类文化的杰出样式之一,所以,它一旦濒危,将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却仍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赵国多次击退秦国却自毁长城,作者感叹道“____________”。
(2)晋代潘安在《悼亡诗》中以“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两句表达对亡妻的沉痛悼念,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类似的意象和情感。
(3)湖南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拟举办摄影大赛,小张的作品展现了湖面的浩淼无涯,他想在照片上写两句诗,张老师认为不妨直接引用唐诗,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大江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而“ ____________”一句,则表现了诗人长年漂泊、客居异乡的悲凉处境。
(2)《过零丁洋》中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事的衰微和自身命运的坎坷,极其深切地表达作者内心哀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复众人之所过,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4)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表达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委婉地表明想要退隐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而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赤壁赋》中用“_______”写月光下水气笼罩江面的景色。
(3)杜甫《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塑造了一位为了爱情和家庭全情投入的女子:当爱人生气时,赶紧安慰,主动定下婚期“_________________”;当为人妇时,她任劳任怨,日夜操劳,“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文人常以“樽”这一酒器指代酒,表达不同的心境,苏轼在他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各自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达了欢聚和祭奠之意。
(3)我们常用古典诗词来赞颂人民公仆、先锋楷模。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可致敬为保障贫困山区女孩读书权益奉献一生的张桂梅。
1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写她____________,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____________,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____________”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碰上“____________”。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____________飞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满地堆积的____________,也无心去摘取。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____________,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地落下,女词人的心此时也像天色一样变得更加阴沉了。最后用一个“________”字收束全篇,却又用了反问句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____________”的深重了。
13、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庭粹六十寿序
[清]刘大魁
方君庭粹年十六而丧其父,以孤意子事母,能尽其孝养。而父妾林氏所生子才十岁,吴氏所生于才一岁,君能移所以事母者,以事其庶母,而抚养庶母之子,无异于母弟。
自其父在时,尝服贾于荆楚间。父没而母邁危疾,君不忍一日离母氏之左右,捧抱扶持,垂十余年,其经理荆楚之业,悉以委之族姻。及母没,终丧而往视之,则所倚以经理者,如木之有蠢,而产已耗去其半矣。有族人负其资数万,虽不敢复任以事,而念其母之苦节,复为厚恤其家。又有窃其资百千面逃者,不究切之,而其所负他姓之偾,复为之代偿焉。母氏有侄尝假千全,及母卒,而君遂焚其券。盖自君之尊府笃亲亲之义,财货之出入,必任之族姓姻亲。君确守其家法,虽屡遭颠覆,而君卒不以变更其制也。
盖君以只身孤寄,门内无期功之亲,故尝竭力以养其两弟,幸其成长,俾得同心以恢拓先人之遗业。不幸十年之间,而两弟并罹殂丧,故君虽燕居独处,而未尝有愉佚懽欣之色。嗟乎!天于残忍溪刻之人,或凭翊而佑助之;至仁厚存心者,顾必愁苦其心肠,而劳瘁其筋力邪?
君性直方,尝面折人过;而与人交,无智愚皆尽其诚。其不知者或以君为好讦,其知者则益以君能爱人也。平生无他嗜好,惟好植花木,以为足见造物之生意。所居在灵山。灵山故幽邃,而君于其间建祠宇,拓旧基而使之广大,于祠旁置学舍,令子弟该书其中。又以其隙地别置馆宇,以延四方之宾客。每春时花发,馨香盈室,称乎其为吉人之居也。
君之子矩从余游,其为人侃直,一遵其父训。其为文章务拔弃俗尚,而浸淫于古。积善之报,庶其在此。
(选自《刘大魁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捧抱扶持,垂十余年 垂:延续
B.悉以委之族姻 委:托付
C.俾得同心以恢拓先人之遗业 俾:使
D.以延四方之宾客 延:邀请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庭粹家中的不幸之事接二连三,先是父母去世,曾经经营的生意也在姻亲族人代为经营时损失了一半产业,后来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也去世。
B.方庭粹一家在财货出入的管理上,有让娴亲族人管理的传统,哪怕他们经营不善,方庭粹依然坚守家法,没有改变这种制度的想法。
C.作者认为,刻薄的上天有感于方庭粹的不幸遭遇,对他有所帮助与庇佑,因此虽遭种种磨难,但心怀仁厚的方庭粹最终没有精疲力竭、忧愁苦恼。
D.方庭粹喜欢种植花草,他居住在幽邃的灵山,在灵山建造了祠堂,扩大了自家的住宅,还置办了学堂,让家中子弟在学堂读书。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族人负其资数万,虽不敢复任以事,而念其母之苦节,复为厚恤其家。
(2)其为文章务拨弃俗尚,而浸淫于古。积善之报,庶其在此。
【4】文中方庭粹“能爱人”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外媒报道,出于新冠疫情期间对个人卫生状况的考虑,全球知名快餐品牌肯德基决定停用“吮指回味,自在滋味”广告语。该经典广告语已有64年的历史。
肯德基的这项决定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赞同肯德基的做法,并称对于现在的情况来说,舔手指不是一个好行为。有网友反问,真的会有人因为这个标语就去舔手指吗?他们认为肯德基的做法不过是在变相“打广告”罢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