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重庆初一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重视纳谏   B. 吸取隋亡教训   C. 轻徭薄赋   D. 结束割据混战

  •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根本目的是( )

    A. 防止人民反抗   B. 压制知识分子

    C. 巩固封建统治   D. 统一思想

  • 3、下列有关宋代社会生活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的大部分官营、私营的手工业作坊都使用雇佣工匠

    B.雇佣工匠身份都相对自由

    C.商人要交纳商税,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D.商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发生变化

  •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杜甫描写唐都长安残破景象的诗句。那么,促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亡的因素有()

    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 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 5、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垂老别(节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 6、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军机处 C.东厂 D.大兴文字狱

  • 7、北宋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A.  B.  C. 夜市 D. 瓦子

  • 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   )

    A. 唐太宗时期 B. 唐高宗时期

    C. 武则天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 9、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后周

  • 10、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红楼梦》

    B. 《聊斋志异》

    C. 《官场现形记》

    D. 《老残游记》

  • 11、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其中最有名的是

    A.苏商和鲁商

    B.徽商和浙商

    C.晋商和徽商

    D.鲁商和晋商

  • 12、元末明初,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倭寇”主要来自

    A. 日本

    B. 美国

    C. 葡萄牙

    D. 英国

  • 13、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步辇图》唐蕃会盟碑的文物图片在班内进行了一次展览。据此判断,这次展览主要反映

    A.唐与靺鞨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回纥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 14、据史料记载,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观测”,共设立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当时给郭守敬下旨的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朱元璋

    D. 康熙皇帝

  • 15、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 16、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它是

    A. 昆曲 B. 京剧 C. 越剧 D. 黄梅戏

  • 17、下面是四位古代诗人写的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诗,在四位咏史诗人中,你认为哪一位诗人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最恰当

    A. 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B. 宗元鼎:“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C. 李敬之:“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D.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1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中国古代中上颇有作为的三位皇帝。其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

    A. 亲自面试县令 B. 合并州县 C. 重用人才 D. 建立行省制度

  • 19、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封建经济出现一次飞跃

    B.无正义战争,所有战争都是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诞生和确立

    D.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不断举行起义

  • 20、下图中的路线示意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影响: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22、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 23、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后金建立:____年,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满洲兴起: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____

    (3)清朝建立:____年,改国号为清。

    (4)清军入关:明朝将领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____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 2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诗中称颂的是唐朝皇帝_________统治时期的盛世情景。

  • 25、"舟楫塞巷,街道肩摩"描写的是________

  • 26、宋元时期陆路:陆上_______,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_______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 27、南宋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

  • 28、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的指南工具是________

  • 29、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战斗英雄:

    ①黄继光是______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②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__________”。

    (3)抗美援朝胜利: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4)抗美援朝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______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________。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 30、唐太宗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广纳贤才。任用的_________ 敢于直言;任命房玄龄和___________ 为宰相。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1.金                    A.忽必烈                    a.党项

    2.辽                    B.元昊                       b.蒙古

    3.西夏                 C.阿保机                    c.女真

    4.元                    D.阿骨打                    d.契丹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会议名称。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______________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__________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结合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提出的哪一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他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提出了哪一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图二反映的外交成就发生在哪一年?在这一年,两国双方正式签署了并发表了哪一文件,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8年以后,中国坚持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积极开展了怎样的外交活动?

    (4)图三反映了哪一地区回归的历史场景?回归是通过哪一构想实现的?通过这一构想回归的另一个地区是哪里?

    (5)结合以上图片中的史实,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