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气温升降,阴晴冷暖,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们的心情。闹腾了近一周的冷空气终于要暂别我们,中途退场了,周末艳阳高照的回暖天气即将粉墨登场。
②党员干部一定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重塑令行禁止的政治文化,真正实现政治清明。
③目前在全球金融都在受到乐观情绪感染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提高到接近4%,澳洲的大银行却与全球乐观信心失之交臂。
④聆听岁月,回望那些印在流年里的深深浅浅的痕迹,愿生活处处晴好,愿阳光时时明媚,岁月静好,安之若素。
⑤公司董事会就收购某公司召开会议。会上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主张收购,有的坚决反对。渐渐地,前者占了上风。
⑥“每当中国经济增长,智利经济就增长;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智利经济增长也放缓。智利与中国的命运休戚相关。”智利总统候选人吉耶说。
A. ①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⑥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
B. 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
C.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
D. 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送别( )时的诗句。
A.李白 B.高适 C.孟浩然 D.杜少府
4、下列与《滕王阁序》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棨戟,有套的戟,古时皇帝、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官员常用的仪仗还有对锣、对牌等。
B.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为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C.宣室,指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D.桑榆,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树和榆树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
5、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自以下哪部作品?( )
A.《古诗十九首》 B.《楚辞》 C.《诗经》 D.《乐府诗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的江夏
宋 娜
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已近暮年的名士李邕,回到了家乡鄂州江夏。他得知李白在距离江夏不远的安陆,便派人邀请李白来访,以文会友,把酒言欢。
李邕比李白大23岁,两人隔着的不仅仅是年龄,还有悬殊的声名和地位。而多年前的一次会面,两人也谈不上投契。
当时“少年负壮气”的年轻后生李白,到渝州拜谒刺史李邕,请他奖掖提携。李邕素负才名,史书上称他“颇自矜”,而李白不过二十来岁,又素来不拘俗礼,言谈中吞吐日月,这使得李邕颇为不悦。可以想见,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李白意难平,后传他因此而作《上李邕》。在诗中,李白以一贯的自信,把自己比作大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吁求世人,不要看他发表些奇谈怪论就冷笑,更不要看他年轻就瞧不起他;孔子还说后生可畏呢,大丈夫怎么能轻慢后生?李白托人将诗转呈给李邕。这首诗里除了年轻的李白惯有的“愤怒”,也有他向大人物倾诉衷肠的委屈。或许是这首诗触动了李邕,他开始留意关切这个年轻人。据说有一次,李邕听闻李白缺钱要卖掉家传宝剑,便派人送去了三千文铜钱,以解他燃眉之急。
这是李邕和李白之间的佳话,是一个江夏人对一位伟大诗人的爱护。
而734年和李邕的这次见面,使得江夏在李白的诗歌中,开始留下些许痕迹。这一年,相传李白来到了江夏的李家铺,见到一位妇女,听了她寂寞、凄清的爱情故事。诗人按捺不住内心激荡的情感,以江夏为题,写下了一首《江夏行》。
李白一生有不少描写妇女的诗歌,他写“侠女”“勇妇”“弃妇”,也写“思妇”。《江夏行》就是一位江夏商人之妻的心曲。商人“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临走答应只离开一年,没想到已经三年了还没回来,不由得让人“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全诗以一个嫁作商人妇的女性口吻,描写和丈夫聚少离多的委屈、苦闷,叹惋韶华易逝。
也许这是李白一篇感性的急就章,相较于他同题材的《长干行》,艺术手法略显单薄;但重要的是,人们由此窥见了一名女性生活的内里,她的心声被倾听,她的眼泪被看见,她的苦闷被记录。诗人是一个时代生活的记录者,他书写伟大与抱负,也书写被遮蔽与被损害的东西。
因为一首《江夏行》,江夏似乎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符号,不再仅仅是以黄鹤楼、鹦鹉洲、古赤壁、黄祖、祢衡闻名的古典江夏,它开始有了人间烟火气,有了具体生动的意象。
江夏是李白与文友欢聚和别离的友情驿站。
李白曾在安陆寓居10年,他自谓“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他时常到访江夏,写下了《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江夏送友人》《江夏别宋之悌》等诗文。
李邕邀请他来访的这一年秋天,李白也在这里伤感地送别了宋之悌。宋之悌是宋之问的弟弟,以“骁勇闻”,是李白的好友。在江夏,李白得知宋之悌从河东节度使“左降朱鸢”,要被贬到交趾郡(今越南境内),他感慨万分,写下《江夏别宋之悌》。那个笑谈“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的洒脱侠客李白.面对垂暮之年即将远谪千里之外的宋之悌,手举酒杯,终究忍不住悲从中来,“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离别伤感之情喷涌而出。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永王之败”,有诏长流夜郎。在流放途中,他再次来到江夏,受到朋友们的热情招待。他在江夏停留的时间也最长。在晚风轻拂的夏夜,小舟在江中漂荡,李白感念众友对他不离不弃:“天乐流香阁,莲舟飏晚风。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人生的至暗时刻,还有什么比老友的几杯酒和几句话更能抚慰、治愈人心?江夏朋友的宴请,让李白想起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他还自比在酒中陶然的陶渊明。无论是“竹林七贤”,还是陶渊明,都是风骨之士。风骨,不就是身为士人的他所追寻的理想吗?江夏于李白人生的困厄中,给予他诸多温暖和慰藉,成为他心灵的栖居之所。
李白一生,以江夏入题的诗文有17篇——如果考虑唐代江夏的区域所辖,则达50余篇。也许,江夏不过是诗人李白游历生涯中一个地理上的注脚,谈不上主旨宏大,意义深远,江夏也不如成长之地蜀中让李白思念,更比不上政治中心长安让他向往。然而,江水(长江古称)和夏水(汉水下游古称),这两条穿过江夏的古老河流,默默容蓄着李白的抱负和理想、愤怒和无奈、愁绪和怅惘,给予他诸多抚慰和温暖。
2023年春.我有幸来到江夏,站在风景秀丽的梁子湖畔,行走在发生了赤壁之战的金口古渡头、槐山矶石驳岸,漫步于灵山如梦如幻的油菜花海和五里界古色古香的小朱湾……遥想一千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李白和朋友们或泛舟湖中,或游于山川,饮酒,畅谈,以最热烈的豪情期待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又以最洒脱、最闲云野鹤的姿态睥睨庙堂权贵。
李白的江夏,江夏的李白——这是一片宽厚、深沉的土地与一位伟大诗人的相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邕与李白二人声名和地位悬殊,是指李邕虽然没什么才气但官至渝州刺史,地位很高;而李白仅是一个后生才俊。
B.作者以叙述的笔调记叙了李邕和李白之间由话不投机到李邕主动帮助李白的交往佳话,肯定了李邕对后生李白的爱护。
C.文章在引用李白的诗文时有详有略,详写的如《上李邕》;略写的有的就只写了题目,一语带过,如《江夏送友人》。
D.作者漫游江夏之地,思接千古历史,畅想了李白在江夏的交往、游乐等往事,对李白的豪情与洒脱进行了热情讴歌。
【2】李白本不是江夏人,作者却为何以“李白的江夏”为题?请从文章内容上加以梳理概括。
【3】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壮气·感性·抱负;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友情。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7、写田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先强调古代圣人在优秀的基础上不断学习,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不论身处何地都满怀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抱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风·蒹葭》里描写主人公追寻伊人,道路高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比喻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成功的学习者必须用心专一。
9、名篇名句默写。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3)《礼记》中强调,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的人,都要强化自身的修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焉在后。(《论语》)
(2)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3)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三五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11、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孟子·孟子见梁惠王》)
(3)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左传·晋灵公不君》)
(4)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____________,不作瓦砾长存。(《史通·直书》)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对这首诗各联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景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和“白雪”为喻,描绘出沿途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自问自答,交代了诗人一番吟咏之后感到惆怅的原因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①,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②?”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③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④,便可对矣。”应声云:“(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①庄有恭:清朝人,乾隆四年被钦点为状元,官至刑部尚书。②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③厅事:指大堂。④棋:象棋,由“卒”“车”“马”“炮”“象”“士”“将”组成。
【1】下面“命”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B.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
C.唐雎不辱使命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
②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3】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在下联句子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上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下联:(______)棋半局,车无轮,(______)无鞍,炮无烟火(______)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4、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同时住着“大我”和“小我”,不同的人生经历都有过“大我”的追求和“小我”的体验,或者更多是这两者密切牵手的过程。
对此人们会有许多各自不同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