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下四省区中属于民族自治区的省区是
A.滇 B.桂 C.贵 D.川
2、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布局,下列关于“四个全面”布局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3、“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4、“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首词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成就是
A.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D.大庆油田建成
5、下为某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中的标题。由此可见,这一年应是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变 二、打好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6、“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反革命集团大肆迫害干部、群众,在全国制造混乱,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事件是
A.“九一三事件” B.“一月风暴”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四五运动”
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A.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B.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 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9、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人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的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制定一五计划
C.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0、下面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1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党的哪一次会议把它确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12、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我们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 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B.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13、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1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一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面关于“新纪元”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中国完全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6、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最早出现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还是互助合作好,多打粮食好吃饱”
17、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属于伟大创举事件的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C.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8、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西藏的和平解放是在( )。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19、下图是70年前新中国的战士们高唱歌曲奔赴朝鲜前线时拍下的照片,下列歌词与之有关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世纪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海军: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_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3)_____________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_____________、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2019.12山东舰
23、1971年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4、1971年9月,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1976年9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将“________________”隔离审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5、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6、军种建设: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队。
27、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8、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3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_____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的成员。
(2)影响: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1、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之初,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将分散的农民组织到一起的具体组织名称?
(3)下图是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党错误进行的两个运动,请用一句话简要客观评价这两场运动。
(4)从1978年开始,我党实行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5)根据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谈谈你的感悟。
32、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在中央支持下1983年哪种土地制度在全国普遍实行?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5)今天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根据下面提示填空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
(6)上海哪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7)谈谈你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看法
(8)2001年12月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绩是加入什么组织?
33、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4、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40年前,中国共产党以前无古人的气魄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40 年众志成城,40 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谱写着民族复兴的壮丽史诗。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会议指明航向)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民谣述说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
材料三 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2)据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深圳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个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分田“包产到户”有什么好处?
(图片见证历史)
材料四
(4)看图学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数据证明成就)
(5)结合上图数据,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惠及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6)上述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