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唐玄宗
3、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它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5、下表为《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表中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
年份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对外贸易(进出口) | 381.4亿美元 | 1154.4亿美元 | 4722.9亿美元 |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 | 1028.9亿美元 | 5935.6亿美元 |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小李同学准备制作“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手抄报,下列资料中适合采用的有(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中国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上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海海军
B.东海海军
C.南海海军
D.华东军区海军
8、《人民日报》曾经刊文:“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
A.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9、朝鲜战争爆发后,悍然派兵侵略朝鲜,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国家为( )
A. 英国 B. 苏联 C. 美国 D. 日本
10、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与此观点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刘少奇遭受迫害致死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从该评价中我们吸取的主要经验教训是( )
A.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B.必须紧密联系和依靠群众
C.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必 D.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3、在某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他受到批判,林彪、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文中的“他”指的是
A.刘少奇
B.贺龙
C.彭德怀
D.周恩来
14、1950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逐步没收地主的土地,并把没收来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其依据是
A. “双十协定”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
16、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包产到户”的实施
17、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的是
A. 五四精神
B. 长征精神
C. 铁人精神
D. 雷锋精神
18、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 三大改造
B. 新中国的成立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土地改革
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 1915 年称帝、张勋于 1917 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 意义是( )
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
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
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20、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称为:
A、希望工程 B、红丝带工程
C、蓝丝带工程 D、绿丝带工程
21、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2、发展:________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________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3、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_____,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____新胜利而奋斗。
(2)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5、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 )。
2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____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____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和_____之间的矛盾。
(3)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27、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28、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1月,____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___”,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9、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30、农业科学家________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31、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3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3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34、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
(1)说出近代史上列强侵略台湾的史实?
(2)目前的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3)新中国建立后美国是怎样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的?
(4)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