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以农户或小组为承包单位,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和平均主义的弊病,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使多年来新形成的生产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它”的实质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调整
C.所有制的变化
D.分配方式的改变
2、年代计算尺是学习历史经常要用到的工具之一,如图是展示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召开
3、2020年4月21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9)》蓝皮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全局高度为粵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由港澳和珠三角区域组成的充满活力的“9+2”城市群,将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
A.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一国两制”红利的放大
4、每年的“两会”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时刻,其所反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 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 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
C.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发展阶段的是
A.尼克松访华 B.基辛格访问中国
C.《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发表 D.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7、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此次大会最主要的贡献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纠正泛滥的“左”倾错误
C.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D.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8、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福建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
A.厦门市
B.深圳市
C.福州市
D.海口市
9、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
D.明确规定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10、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叙述错误的是
A. 1958年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所以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B. 工业化起步于“一五”计划,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 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良好的开端
D.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严重的重大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11、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正式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50年前,宇宙中第一次出现中国制造的"星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天宫一号 C.神舟一号 D.嫦娥一号
12、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下列口号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打破“大锅饭”
③停课、停工“闹革命”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14、这对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来说多少有些意外,毛泽东也说对这个胜利是“没有想到”的。因而,这个“突如其来”的结果让当时正在为准备尼克松的访问而奔忙的基辛格感到几分尴尬也在情理之中。“这个胜利”指的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反腐剧《国家行动》来了,比《人民的名义》还震撼。”这两部剧是最近电视迷们的热点追剧。反腐剧受热捧,从侧面反映我国反腐倡廉正重拳出击。当前打击贪腐案件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民法通则》
B.《刑法》
C.《土地改革法》
D.《义务教育法》
16、下图是武汉长江大桥,它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下列事件中与该桥修建密切相关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文革”十年
D.“中国梦”提出
1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两件事件分别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改革开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是
①朝鲜战争爆发;
②美国出兵干涉,威胁中国安全;
③“联合国军”打到中国鸭绿江边,美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一国两制”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个中国
B.社会主义道路
C.和平统一
D.对外开放
21、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2、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_______司令员。
23、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年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在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4、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25、青蒿素:
(1)概况: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______的新方法。
(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_____或_______奖。
(3)意义:开创了治疗________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6、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________、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模范人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有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2)文革时期科技成就
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②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27、 _______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29、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30、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31、什么事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1978年,安徽凤阳等地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设计一个表格对上述改革开放的探索进行分类总结。
(2)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3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在国际上有何深远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对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3)材料三反映的我国的外交成就有何重大意义?在这项成就取得的第二年,在中国外交史上另一件与美国有关的“改变世界形势”的重大外交成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