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歌所歌咏的历史人物,前后相同的一组是( )。
①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②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如何宣室成虚问,才傅长沙又傅梁/天门日暮灵修远,瑶草春深佩服香
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⑤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引导我国的制造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微观基础,也是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B. 新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小电商未来的发展空间,不仅保护日交易额小于万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
C. 英国牛津大学菲舍尔·瓦伦丁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显示,鱼龙灭绝很可能是因为气侯不稳定及其演化速度减缓导致的。
D. 我国沿海地区快速、大范围的围垦和填海已造成滨海湿地面积锐减,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即将被冲破,而这一红线是维护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大雾天数屈指可数,人们垂爱的碧水蓝天终于回到了日常生活中。
B.借重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该市将推进奶牛、肉羊等主导畜种的三地联合育种,提高良种繁殖和供种能力。
C.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希望在大企业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甚至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小企业屈就。
D.是考研还是就业,处于毕业季的我思考了很久,我的家人也来信来电话奉劝我三思后再做决定。
4、在《水浒传》第一回中,街头帮闲高俅,因为( )技艺高超得到了端王即后来的宋徽宗的赏识。( )
A.制茶 B.酿酒 C.蹴鞠 D.围棋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官(jǐn) 开济(jì) 大散关(sǎn) 猝不及防(zú)
B.衰鬓(bìn) 千载(zǎi) 空好音(hào) 塞上长城(sài)
C.祠堂(cí) 禅让(chán) 柏森森(bǎi) 暴殄天物(tiǎn)
D.祓除(fú) 频率(pín) 伯仲间(zhóng) 泪满衣襟(jīn)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航海长
陆颖墨
后来,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他都会想起那一次升国旗……
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第一次走出第一岛链,西昌舰是指挥舰。在驾驶舱里,见习航海长林之江很纳闷,听到编队正在突破第一岛链的报告时,舰队司令员肖远并没有像大家一样兴奋,古铜色的脸反而变得凝重。
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参加过多次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林之江在舰艇学院读本科时,肖远是他们的院长。作为第一代航海硕士,半年前他分配到了舰队的航海处当参谋,跟着也是刚当上舰队司令的肖远下过两次部队。
没想到这次出航,他临时调到西昌舰,给航海长当助手。一周前起航,肖远就知道了林之江是舰艇学院第一代硕士,记住了他的名字。在舰队机关里林之江也许只能“遥望”肖远,而现在在逼仄的舱室,林之江时常能清楚地听到肖远的咳嗽和呼吸声,他开始放松了。昨天早上经过第六海域,林之江兴奋而又崇敬地问肖远,当年海战后游回海岸的故事是不是发生在那儿,肖远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转过头去看着海面。
肖远一离开驾驶舱,林之江赶紧把航海长拉到一边,问肖远为什么不愿意提到那场海战。航海长叹口气,压低声音告诉林之江:那次海战中,快艇被炸毁快速沉没,艇上的战友都不幸牺牲了,只有肖远在海上漂了两天两夜游回了大陆。艇长失血过多,牺牲前,他竭尽全力命令肖远,“记住,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开上国产的大军舰”。很长时间里,别人赞扬肖远这段悲壮的历史时,他总是沉下脸说:“能游回岸的海军,算什么海军!”
林之江似乎明白了:“他是怪那时我们的舰太小太落后了。”
正沉思间,林之江忽然听到航海长说:“你看!”他顺着指向看去,右侧海面上出现了三艘外国军舰,和编队拉近了距离,像是伴随航行。
舰长参加完会议,来到驾驶舱,正式通知:在出第一岛链后的第一个清晨,在指挥舰西昌舰举行升旗仪式。舰长对航海长和林之江说:“升旗时间就看你们的了。”
因为军舰是变纬度向西航行,每航行一段都会变换时差。那么只有精准测算出太阳升起时军舰的到达点,才能在航行中让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那时候我们的军舰出航,靠的还是传统的惯性导航,通过高速陀螺的运转,用牛顿力学原理推算确定军舰的位置,从而把握航向。测算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推算的精确度。
满天繁星,北斗星很亮。航海长和林之江马上对着北斗星勘测起来。对恒星的勘测,也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法,可以对惯性测算进行验证。
海面上那几艘外国军舰依然在伴随。航海长郑重地把明天的升旗时间报了上去,很快通知到了各个部门,明天清晨北京时间五点十五分起床,五点四十五分升旗。
熄灯时,有一艘伴航的外国军舰发来信号:“晚安,中国海军。”听到报告,肖远也让西昌舰用灯语回了一个相同的问候信号。林之江特别关注信号员回复,他还特地查看了一下对方刚才发信号的时间,正是这边测定的当地时间九点三十分,舰艇例行的熄灯时间。对方的军舰是装有GPS的,这就印证了我们这边的测量相当准确。想到这儿,林之江有点儿小小的得意。
回到舱室,林之江命令自己马上睡着。他想到“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这句歌词,很快自己就真的“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宽大的后甲板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列队,水兵的队伍都已经列好了。军乐队在忙着试音,一会儿升国旗时他们要奏国歌。
林之江突然意识到,昨晚对表时,应该用当地时间,他和航海长对的却是北京时间,所以计算今天的时差同样提前了三十八分钟。一个低级错误,意味着要提前半个多小时升旗。
此时东方丝毫没有要日出的意思,他看了一下启明星的位置,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错误。他又无助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海上,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
林之江心里明白,其实有很多双好奇而又警觉的眼睛,在注视着这边的一举一动,他们肯定有些摸不透中国海军为什么起这么早。
“立正!”值更官一声口令。林之江不由心头一紧。随着这声口令,肖远和编队指挥部领导从左舷大步走上了后甲板。
“稍息!”值更官口令。肖远站到了指挥官的位置,其他人也在各自指定的位置站定。
千钧一发,不能再等了。林之江大喊一声:“报告!”这声报告,像道闪电划破上空,全体在场官兵都很诧异地寻找这道闪电的出处。
“出列!”值更官下达口令。林之江出列,迅速跑到肖远面前,报告自己测算时间上误差三十八分钟。
在场的人都听到了,空气一下子凝固了。肖远背对着东方,那古铜色的面庞在渐渐变弱的星光下看不出表情,这让林之江更加紧张。
肖远沉吟片刻,很快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里透出一丝少有的轻松:“嘿,既然起了个大早,就不能赶晚集。”肖远看了一下表,说:“已过去两分钟了,给你三十五分钟,搞一个军乐联奏,全体大合唱,留下一分钟调整,而后奏国歌升旗。”
马上,军乐响了起来,联奏曲第一首按惯例,是《人民军队忠于党》。跟着肖远,大家都大声唱了起来:“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唱着这首歌,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这么大的事,肖远这么轻轻松松就化解了。
林之江内心充满着不安和愧疚,他极目远望,月亮在天边的海上。他终于鼓起勇气,把目光投到肖远脸上。肖远浑然不觉,嘴里还在轻轻哼唱,眼角有一丝闪烁的泪光。
“啊,威武的舰队,啊,人民的海军,我们骄傲地航行在海上……”伴随着激昂的旋律,联奏结束了。
东方既白,甲板片刻宁静。“敬礼!”值更官口令。
后甲板上所有人都抬起头来,仰望着舰桥上方的主桅杆。国歌响起,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同时,一轮太阳从天边海面上跳了出来,冉冉升起。
林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分秒不差,国旗升到了旗杆顶,猎猎作响,迎风飘扬。
这时,外国军舰发来了信号:“致敬,精确的中国海军!”
肖远看着林之江,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们的精确是因为卫星导航,而我们的精确,是因为勇于不断自我改正。”说着,他仰起头,深情地回望高高飘扬的国旗,说:“回信号,祝大家都行驶在精确的航线上。”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之江与肖远颇有缘分,他在舰艇学院读书时肖远是院长;他在舰队航海处当参谋时,跟着舰队司令肖远下部队;这次出航,又相见了。
B.别人赞扬的那段悲壮的历史,对肖远来说,却不堪回首,那场海战教训深刻,中国的军舰太小太落后了,中国海军亟须发展壮大。
C.“满天繁星,北斗星很亮。航海长和林之江马上对着北斗星勘测起来”,这是当时条件下林之江他们唯一能够用到的有效的定位法。
D.“月亮在天边的海上”,表明时间尚早;“内心充满着不安和愧疚”“他终于鼓起勇气”,写出了林之江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后发生的事。
B.“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参加过多次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交代了肖远过去的一些经历,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C.“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外国军舰安静的样子,表明人们都在安睡。
D.“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林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两次描写林之江流泪,但流泪的原因不尽相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4】在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过程中,舰队司令员肖远带给林之江不少疑惑与意想不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作者对圣贤学说的渴慕之情。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自己从师的艰辛。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英雄的风流余韵经历了无数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女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同时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对“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所持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成就个人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来阐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其中“______,______”两句,就是从治理国家的层面来说的。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广阔的时空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也蕴含了韶光易逝、杜志难酬的感慨。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江北百姓已安于异族统治,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借此表达民心日去、中原难复的痛心疾首。
10、菩萨蛮
(1)温庭筠《菩萨蛮》写女主人公,将眉喻为山,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中写女子因丈夫没有在身边而状态懒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温庭筠《菩萨蛮》中写花与人面交互重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菩萨蛮》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成双的“鹧鸪图”表现人物寂寞、孤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启示人们不必纠结于别人不了解自己,要保持内心的美好。
(2)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统领全篇,表达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怀刘裕,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时光流逝、英雄居所不复当年的怅惘之情。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说(节选)
郑愁予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
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1】第一节诗每句末尾都有一个“啊”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作者赋予“雨”以人的表现,这样写好在哪里?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痤的劝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他赞扬精卫和刑天虽然身死,却不改生前之志的精神;同时惋惜它们空有昔日之心,但已等不到实现志向的“良辰”。
材料二:
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的组员大部分是“985”或“211”大学的毕业生,在升学或者就业中暂时遇到了挫折,他们自嘲为“985废物”。远大志向与激烈的社会竞争的矛盾,使他们感到迷茫、懊恼、颓废,迟迟走不出低落的情绪和生活的困境。
陶渊明的矛盾态度,“985废物引进计划”,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志向”与“现实”的讨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在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