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我国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哪件事情之后? ( )
A. 推翻蒋家王朝 B. 新中国成立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三大改造完成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到来,其目标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依法治国
4、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B.第一期探索是洋务运动
C.第二期探索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第三期探索有绝对肯定东西方文化的倾向
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
A. 农村 B. 沿海地区 C. 内地 D. 城市
6、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
A.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 成功研制氧弹
C. 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7、牢记历史,吸取经验教训,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少走弯路。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②要认清基本国情
③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④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列属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的是( )
A.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 通过了《共同纲领》
9、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
A.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导弹核武器试爆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10、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11、在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我国哪一项工业不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的
A. 电子工业
B. 航天工业
C. 船舶工业
D. 原子能工业
12、下列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是
A.渡江战役 B.上甘岭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3、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虽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虽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4、《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A.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C.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5、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 53 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方针路线都在实践中得到具体的贯彻和落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是在( )
A. 1949年新中国建立 B. 1951年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C.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D.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9、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为了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各方面代表召开了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A.个人的梦
B.社会的梦
C.人民的梦
D.民族的梦
2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全国已建立 _____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 和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年月日)
(2)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是______
(3)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______
(4)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事件是______
2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___》,会议还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5、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26、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的_______思想在中共十九大列入党章。
27、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_______司令员。
28、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_______
29、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0、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31、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
32、结合课本简述新中国以来我国人民解放军有哪些重要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3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34、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一首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请阅读下列歌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1994年)
材料二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1997年)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老人”的名字;指出“画了一个圈”所指的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春天的故事”所指的我国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3)材料二中“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开创未来”,“旗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大之前的中国共产党的两个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