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下图中的人物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 )
A.两弹元勋
B.医圣
C.铁人
D.杂交水稻之父
3、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
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
4、观察下图,分析图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5、下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取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
B.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
C.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
D.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
6、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被称为
A. 炮兵部队
B. 空军部队
C. 第二炮兵部队
D. 海军部队
7、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文中的“它”指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公有制
8、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C.设立特别行政区
D.实施科教兴国
9、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D.建立经济特区
10、19 世纪 90 年代以后,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割占土地②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③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④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中国梦的基本内容是( )
A.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D.改革开放时期
13、一五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D. 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议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5、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道:“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给将军“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深层次原因是(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国民党统治的彻底结束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16、1987年,台湾地区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A. 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
B. 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C. 港澳已经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 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形成
17、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非非,非非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反映了我国建国后哪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
C.“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8、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曾经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位司令员是( )
A.林彪
B.彭德怀
C.邓小平
D.刘伯承
19、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20、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历史性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1、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2、中共_____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3、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4、下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_____发生在_____年,看到此图,你有何感想?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____制度。
26、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7、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_____________年开始执行的。
28、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在我国被称为_______战争。
29、西藏和平解放:经过: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____,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1、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2、“三农”问题是政府关注的焦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四次重大调整?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谈谈国家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3、20世纪以来,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据此,请列举新中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这两大梦想的具体史实。
(2)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在此过程中具有伟大转折性的会议是什么?会上作出了哪一伟大决策从而使中国开始富起来?
(3)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中共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这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老照片“乔的笑” 漫画“梅开三度”
材料三 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十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特点。
(4)综上所述,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