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材料中的“一步”是指( )
A. 否定“两个凡是” 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为此直接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模范人物是
A.邓稼先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3、如图所在的地区1990年设为经济开发区,现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一地区是
A.上海浦东 B.海南岛 C.闽南三角地区 D.珠江三角洲
4、下边是关于西臧解放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是
时间:1951年
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方式:武力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A.时间 B.代表 C.意义 D.方式
5、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A. 成功培养出籼型杂交水稻 B. 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C.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 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6、“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其中“MACAU"回归的时间是
A.1999年 B.1997年 C.1951年 D.1949年
7、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迅速崛起,成为农民致富新路的是
A.国有企业
B.农村乡镇企业
C.私营企业
D.个体企业
8、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实现了飞天之旅。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这说明了我国
A.航空航天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B.是首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拉开与航天水平发达国家的距离 D.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占有绝对优势
9、2017 年 11 月 8~10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特朗普的这次访问,大大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乒乓外交
B.基辛格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邓小平访美
10、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做出的决定为
A. 必须参战 B. 不易参战 C. 参战损害极大 D. 不参战利益极大
11、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
A. 个人主义精神
B.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 艰苦朴素精神
D. 妥协退让精神
12、1949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不足30%,且门类残缺不全。据此可知,建国初期我国
A.重工业基础薄弱
B.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C.工业布局较合理
D.经济形势得到好转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
①国家独立自主②人民当家作主③现代化强国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改革开放
15、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说:1966—1976年成了中国“失落的10年”。由此你联想到的事件是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既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推进科技创新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五大发展理念
17、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时的讲话中强调:“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这意在强调影响这场战争形势的因素是( )
A.武器装备
B.历时时长
C.参战人数
D.战斗意志
18、下表所示是我国1954—1957年的粮食产量(单位:万吨)状况,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年份 | 1954 | 1955 | 1956 | 1957 |
产量 | 16954 | 18394 | 19275 | 19505 |
年度增幅 (相对于前一年) | 269 | 1442 | 881 | 230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公私合营 C.采取了赎买政策 D.一五计划
19、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二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彭德怀
20、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此次会面
①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②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
③翻开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 ④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22、1980年中央兴办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被称为对外开放 “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1990年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3、农业科学家________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4、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5、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6、1992年,_____(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29、1956年至1966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30、 材料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 ②大炼钢铁 ③特区 ④两个凡是 ⑤一带一路 ⑥原子弹 ⑦西部大开发;⑧公私合营。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
31、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哪一年在哪次会议上颁布了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请举二例史实说明。
(3)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规定的总方针是什么?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32、请归纳我国建国以来到70年代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33、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4、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撑破肚皮吃饱饭,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材料三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图一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第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
(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图1到图2反映了建国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结合材料三)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推行了什么制度?
(4)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5)综合以上材料说说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