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后来的亲眼所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②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
③几年前,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④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
⑤咦!刚升起的太阳竟略有一点扁的。
A.③⑤②④①
B.③④②①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④②③⑤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京剧表演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C.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那时,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
①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②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
③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
④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
A.④①③②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4、选出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散文《〈长征〉节选》的几个场景,通过特写表现长征中那些默默为祖国而牺牲的战士们及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B.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透过一个厌学孩子的眼光,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德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C. 邹韬奋笔下的《我的母亲》是那么的亲切,读后定会让人思绪良久,不禁想起自己的老母亲。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①,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②,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薄:草木丛生之地。②迢递:遥远的样子。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记叙了诗人辞官归隐嵩山这件事情。
B.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描摹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C.描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表现了萧瑟的景象。
D.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悠闲——凄凉——淡然”的内心变化。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借景抒情,抒发了凄凉又恬淡的感情。
B.首联,使用叠词“闲闲”,表达了诗人归隐时轻松悠闲的心情。
C.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D.尾联“闭关”一语双关,既描写关门的动作,也表达诗人闭门谢客、远离俗尘的决心。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6)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7)《春望》诗中有一个细节真实地写出了杜甫的生活境况,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刘伯承手下的一名军官)受命前去谈判歃盟…….彝人恨汉人是因为汉人压迫他们,但正像有“白”彝和“黑”彝一样,汉人也有“白”汉与“红”汉,经常屠杀和欺压彝人的是白汉;难道红汉和黑彝不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他们共同的敌人白汉吗?彝人很感兴趣地听着。他们狡黠地要武器和子弹来保卫他们的独立和帮助红军打白汉。他们大感意外的是,红军竟都给了他们。这样一来,红军迅速地(而且在政治上颇有收效地)穿过了这一地区.成百上千名彝人参加了红军,前去大渡河打共同的敌人,
红军为什么能够迅速穿过彝人地区?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的远航
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条通往遥远海岸的探索之路是中国人长期远洋航行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②郑和远航的成功,强大的导航能力是关键。
③首先要归功于指南针和罗盘等定向技术的运用。从历史资料可以知道,郑和船队不仅能够借助潮汐、洋流和季风,而且掌握了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定向等复杂的航海技术。
④其次,是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虽略显粗链,但已经可以提供很准确的航道指引了。船队绘制了40幅海图,涉及530多个地名,所标地名包括东非海岸的16个城市。海图对一些重要城市、岛礁、山脉等的位置与特征作了详细标注。这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图,正是这套航海图,导引着郑和船队在惊涛骇浪中驶向一个又一个目标港。
⑤“牵星术”这一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也是郑和船队顺利远航的法宝。此技术通过观察夜间星斗位置,并结合罗盘定向来提高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直到20世纪,还有国家在采用这种技术。
⑥除了强大的导航能力,郑和船队在组织协调方面同样体现了高水平。相对人类航海史上的其他创举,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比他们早,規模也比他们大得多。郑和每次远航,都以多艘大中型船只为主体,组成为数一二百艘的庞大混合船队,随行更达两万人之多,而后来哥伦布的船队只有3艘船,乘员只有88名。远洋船队有宝船(船队中的大中型船只)、粮船、马船、战船(护航船只)等,在没有电子通信技术的情况下,尤其在夜晚漆黑的大海上。众多船只之间能够做到前后联系,航向协调,需要极高的沟通、组织能力。
⑦此外,在船只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六百多年前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即和宝船中的大型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长150多米,宽60多米,船体深12米,載重量1000吨左右。一共有4层,可容纳上千人。船上有9根桅杆,可挂12张帆。这样的船,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制作。
⑧郑和船队导抗技术之先进、组织协调之有效,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无法比拟的,明代的舰船建造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郑和远航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发展到14、15世纪时,不仅国力强大,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位置。
【1】根据第②-⑥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第④段加点词“现存最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加以分析。
【3】从全文看,第⑦段不能删除,请简述理由。
9、题目:心愿
要求与提示: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请注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