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他”应是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刘青山
D. 彭德怀
2、2017年5月,在某次重大的庆祝活动中,藏民边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这次活动纪念的应该是
A.新中国的诞生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三大改造完成
3、下图中的标语“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一五计划,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 两弹一星,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
C. 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4、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与下列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A.发展了国民经济 B.巩固了新生政权 C.提高了国际地位 D.实现了祖国统一
6、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通讯卫星被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往返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7、他是一位新贵族,在议会的授权下,组建了一支以自耕农骑兵为主体的“新模范军”,为打败国王的军队立下了汗马功劳。此人是( )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克伦威尔
D.华盛顿
8、“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是毛泽东1953年2月给海军的题词。我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东海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9、如图方框中信息表明
A. 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 “求同存异”被两岸认同
C. “台独”基础被铲除
D.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10、1984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如海尔、联想、健力宝等均诞生于这一年。这直接得益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
11、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A.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恢复刘少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名誉
D.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3、近年来,小汽车已进入中国的许多普通家庭,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新中国汽车制造业兴起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下边是某同学在学习某历史事件时记下的知识要点。该事件标志着我国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C.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D.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1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
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发展乡镇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16、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邓小平主张(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7、小史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学习性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经济体制的改革
C.对外开放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8、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历史兴趣小组对此展开了研究性学习。有位同学准备了下列图片,哪一幅图片中的人物继承了豪放词风,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A.
B.
C.
D.
19、小明同学在阅读军事报纸时,看到一段评论:“坚持党管武装踏上强军兴军新征程一古田会议光芒照亮强军征程。”“古田会议”的主题是
A. 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 军队政治工作要为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C.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988年3月,国务院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潍坊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枢纽,迎来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而我国也在其后不久初步形成了( )的对外开放格局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一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21、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2、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23、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24、2013年,__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_________的宏伟蓝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__、民族________、人民_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25、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6、我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的,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省;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和___明显改善。
28、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以 ___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________ 年7月,美国被迫在 _____________ 上签字。
2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30、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是指什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什么?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3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请列举出在1956——1966年我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
3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34、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和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由于政策偏离现实,致使农村经济恶化,各地又不时地偷着搞起“包产到户”,而政策则不断批判这种“资本主义倾向”。1978年12月,政策规定“不许包产到户”;……1980年9月,政策认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孙功、苏海舟《1978年前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动》
材料三 三十多年来,虽然各个领域改革的推进程度并不相同,而原有的政府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还在一些重要领域保持未动,但这一轮改革毕竟使一个也对世界经济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局部地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解放了久为落后制度所束缚压制的生产力,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实际上,中国的改革还只是走在半途,它在二十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摘编自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材料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辉的起点”是党的哪次重大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后我国的工作重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在1978年到1980年,我国政府对“包产到户”态度的变化以及促使该态度转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及该方向确立的标志。
(4)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