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 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
2、“唯一的办法是,在把德国工业从战败国被歧视的地位解脱出来的同时,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材料体现西欧国家谋求
A.经济上的联合
B.军事防务的合作
C.文化上的趋同
D.外交立场的一致
3、图片材料体现了洋务派的作为涉及的主要领域有( )
①政治 ②军事 ③经济 ④教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明治时期,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穿西服,开始模仿西方婚礼。这推动了日本
A. 社会的全盘西化
B. 生活习俗的改造
C. 军国主义的延续
D. 义务教育的发展
5、观察下面关于美孚石油公司发展历程的图示,它反映出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石油行业竞争激烈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6、请观察二战后初期“六个重要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从表中得出的正确的信息是(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 各国生产都呈增长趋势
C.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D. 冷战阴云笼罩世界
7、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对此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开始时间:18世纪
B.代表人物:哥伦布
C.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D.实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8、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步建立并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 彻底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 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 创造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社会环境
D. 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9、二战期间的哪次军事行动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D.美国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
10、下边的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A. 波及范围很广 B. 危机一发而不可收
C. 股票大量抛售 D.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11、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 | 大运河 |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的人民生活。 |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
A.有利于巩固统治 B.促进了南北交流
C.削弱诸侯国势力 D.抵御了匈奴侵扰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是
A.1939年
B.1929年
C.1914年
D.1945年
13、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A. 《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B. 1781年10月,英军司令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C. 1814年,史蒂芬孙成功试运行“布拉策号”火车机车
D.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14、史学家剪伯赞赋诗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诗的前两句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后两句指的是( )
A. 昭君出塞 B. 张骞出使西域
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5、下图中,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进行社会改革 B. 美国大力扶持
C. 实行科技立国 D. 推行非军事化
16、地图是见证历史的载体,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共一大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遵义会议
17、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遵义、会宁的理由是( )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③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长征胜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③②
18、西方的民主政治由来已久,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的制定 B. 雅典公民大会的召开
C.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 《人权宣言》的发展
19、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
B.甲骨文、青铜器
C.楔形文字、种姓制度
D.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
20、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西汉时,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完成《史记》
B.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C. 苏维埃政府建立后,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D.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对于加速法西斯灭亡起了重要作用
21、印度民族大起义
经过:
(1)时间、参与者:________年,印度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________也参加起义。
(2)领导人、经过: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趁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________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22、填空题
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成立于1945年,以维持国际和平友好、促进国际合作为主要宗旨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
(2)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有自己单一货币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3)英文缩写为“APEC”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军队是国之长城,关系国家民族危亡。
(1) 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九一八事变后,不屈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 ,抗击日军。
(3)地地战略导弹部队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
的战略核力量。
24、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_______的方针,化解了矛盾,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5、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_______。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__。城市的环境_____。19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______。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_____也在发生着变化。
26、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内容,
(1)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差异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
(2)汉代开通沟通东西方的最早陆上要道——
(3)隋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而开凿的工程——
(4)唐朝见证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文化交流的壮举——
27、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⑴______________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⑵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改革。
⑶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8、《物种起源》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革命。
29、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是( ),孙传芳和( )。
3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1、举出阿拉伯帝国疆界的东西南北四至。
3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研前行的力量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救国雪耻)
(1)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什么?此次运动对中国的革命进程有何影响?
(战略转移)
(2)1934—1936年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共御外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
(保家卫国)
(4)1950—1953年为保家卫国进行的战争是什么?在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嘆的英雄人物是谁?
(5)综合上述内容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33、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34、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主力量和自信。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哲思一脉)材料—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医学传承) 材料二2020年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书记余艳红公布了中医药抗疫的一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 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 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 90%以上。
——摘自《医学之声》
(2)图一、图二所示的两位医学家都在中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医学著作。结合材料中的数据,谈谈你的认识。
(文史辉映)材料三
(3)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请根据提示完成材料中“____”的内容。
(铸魂筑梦)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4)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