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密度较大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C.甲、乙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的密度为0.5g/cm3
2、如图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选用量程为-3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3、千百年来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民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乐器。我们能够通过声音分辨不同的乐器,主要是根据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4、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所示,这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人都能看到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漫反射
B.通过人脸识别取货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内
C.以机器人为参照物,里面装载的货物是运动的
D.用户通过扫描条形码取货,条形码属于光源
5、2017年8月8日,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地震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动物反应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6、“让诗词流芳,让国学闪光”,为落实西大附中“立人新民”的教育理念,传承传统文化第二十三届《附中好诗词》决赛现场赛况激烈,关于下列诗句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中“霞”是太阳光经过大气层反射形成的
B.“少年击剑又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中能分辨“箫”是因为音调不同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飞流直下”是因为流水受到惯性作用
D.“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中“石乱走”是因为力改变了石头的运动状态
7、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声带没有振动
8、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降落于内蒙古,科研人员测出从月球上带回的月壤质量为1731g。下列情形中这些月壤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温度升高
B.放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
C.放在不同的位置
D.赠送一部分给其他国家后
9、2023年出现两次月食,一次是5月5日的半影月食,一次是10月29日月偏食,全国各地都观测到了月缺月圆的奇妙景象。下列现象与月食原理相同的是( )
A.在海面上空观察到的海市蜃楼
B.利用太阳灶可以烧水、煮饭
C.阳光下道路中央护栏的影子
D.通过圆形鱼缸看到水中放大的鱼
10、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日食现象是北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而月食不是
11、唢呐(如图所示)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它发音嘹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唢呐,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B.吹奏唢呐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C.唢呐的发音嘹亮主要指唢呐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D.用钢琴和唢呐演奏同一个音符时,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2、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铁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A.水、空气、铁
B.铁管、水、空气
C.水、铁管、空气
D.空气、水、铁管
13、关于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下列实验中,所用实验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
B.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上撒上碎泡沫屑
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D.固定在敲响大钟上的铅笔在纸上留下锯齿状曲线
14、2023年5月27日,建平县第四届半程马拉松赛在牦牛河生态湿地激情开跑,吸引众多选手前来参赛,如图为比赛期间所拍摄到的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拍照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拍摄时,只要运动员到镜头的距离大于焦距就能成清晰的像
C.为了让更多的运动员入镜,应将镜头向外伸
D.照相机的镜头做成的镜片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1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C.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放大的
D.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16、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心率大约为每分钟72次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C.人的正常体温为38℃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音强弱为90dB~100dB
1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下列对诗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分辨的
18、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密度比甲大
B.体积为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
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19、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10cm
B.u=6cm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物体从6cm处移动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当u=15cm时,在光屏得到的是放大的像,照相机利用这一原理
20、小海想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于是将爸爸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烛焰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移动光屏后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爸爸的眼镜片是凸透镜
B.近视眼得到矫正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C.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可以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
D.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可以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
21、判断下列哪一个过程是属于物态变化过程( )
A.将铁块加热至140℃
B.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C.把大冰块锤成小冰块
D.烈日炎炎,户外缸中的水越来越少了
22、2023年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3名航天员随后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进人天和核心舱,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载人飞船来访。“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
A.选地球为参照物,“天和”是静止的
B.选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C.选“天和”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照物,“天和”是运动的
23、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24、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和岸边
B.都是岸边
C.岸边和行船
D.都是行船
25、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警示牌和限速标志牌,该限速标志牌的物理意义是经过该路段的车速______,则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_____(最多/最少)为。
26、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此时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为______m;小明走向镜子时,镜中像的大小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力为______N。
2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象分别如图乙所示。3~6s 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推力F 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
29、在拔河时要穿鞋底刻有很深凹凸不平花纹的运动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用力握住绳子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如果地面上有沙粒,就会很容易被拉动,这是因为沙粒________,使摩擦力大大减小。
30、电影放映机是利用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成像的。光线在屏幕上发生了______反射,使坐在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见屏幕上的像。下面两种情况中,______是光源。
①正在播放的投影仪屏幕。
②正在播放的笔记本电脑屏幕。
31、如图所示的投影仪,其中凸透镜是使透明胶片通过透镜成_____、_____的实像。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反射光线,使像成在屏幕上。若想使屏幕上的字变得大些,应将凸透镜向_____(填“上”或“下”)调,同时将投影仪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32、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S”形弯道时,如图,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处。(选填“甲”、“乙”、“丙”或“丁”)
33、体育运动中的射箭,弓对箭的_____力使箭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可以______ _ 。
34、唐代的孔颗达在《礼记•月令》一书中写道:“云薄溜日,日照雨滴则虹生”,这里雨虹的产生是光的_____现象,科学家_____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让一束太阳光通过_____使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
35、小张同学利用A、B两物体、海绵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选用海绵而不选用木板之类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中小张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3)分析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______两图所示实验;
(5)小张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B1、B2两块,如图丁、戊所示,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他的实验结论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
36、小明在玩耍时把一小铁球抛入水中,他发现铁球浮水面上,小明提出的问题是:铁球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他作出的猜想或假设是:铁球是空心的。
他设计的实验如下: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铁球质量;
(2)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
(3)用量筒测出铁球浸没在水中,它们的总体积;
他收集的证据如下表:(铁的密度为7.9g/cm3)
铁球的质量/g | 水的体积/mL | 铁球和水的总体积/mL |
158 | 30 | 80 |
(1)请利用他收集的数据通过计算来判定该球是否为空心?若空心,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2)如在空心部分装入一半体积的酒精,总质量为多少?(酒精密度为0.8g/cm3)
37、在一个重为2N,底面积为的容器里装12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5c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8、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45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10: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 日 15:00 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 144km/s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1500m 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 梁的时间是 50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______.
(2)火车的长度_____.
39、根据图中各图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画出适当的透镜.
( )
40、作出△ABC在平面镜中所生成的像.
41、如图,B点为水下人在A点看到海岸上一棵椰子树像的位置,请画出人看到B点的光路图,并大致确定椰子树的实际位置B′。(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