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史铁生的文字有一种苍凉的人生 ▲ ,好似从炼狱中发出的不屈呐喊。《病隙碎笔》是他在病痛中书写的对生命的了悟, ▲ 的文字,表达了他对人生各种不同境遇的体验和感受。他睿智的语言,照亮了我们日益 ▲ 的内心。
A.况味 质朴无华 幽暗 B.意味 质朴无华 幽闭
C.况味 洗尽铅华 幽闭 D.意味 洗尽铅华 幽暗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 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 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 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潦缩(liǎo) 溯流(sù) 烽燧(suì) 顺蔓摸瓜(wàn)
B.舟楫(jí) 巉然(chán) 湓浦(Pén) 人才济济(jǐ)
C.峭拔(qiào) 亭榭(xiè) 炽热(zhì) 身陷囹圄(yǔ)
D.葭苇(jiān) 开霁(jì) 木讷(nè) 光阴荏苒(rěn)
4、根据古今词义变化的特点,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操自江陵顺江东下 ②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③丈夫不耕 ④能谤讥于市朝
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⑥宿将爪牙,若李广 ⑦宫女左右莫不私王 ⑧牺牲玉帛
⑨金就砺则利 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 B.①/②③⑤⑨/⑧⑩/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⑧⑩/⑦⑨ D.①②/③⑨/⑧⑩/④⑥/⑤⑦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官(jǐn) 开济(jì) 大散关(sǎn) 猝不及防(zú)
B.衰鬓(bìn) 千载(zǎi) 空好音(hào) 塞上长城(sài)
C.祠堂(cí) 禅让(chán) 柏森森(bǎi) 暴殄天物(tiǎn)
D.祓除(fú) 频率(pín) 伯仲间(zhóng) 泪满衣襟(jīn)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老了
罗星航
①故乡没老,年轻着呢!
②只身在外的人总是思念故乡,那无尽的乡情,一直萦绕在游子的心中。有人说背着故乡走天涯,也有人说故乡永远在前方。
③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第一次回故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二十岁,在湖北出生长大,总是勾画着老家的模样,似北国的莽野森林,像苏杭的小桥流水,还似南方的椰林遍地,抑或靑藏的雪域高原。于是我带着小弟,在春暖花开之时,从武汉乘火车去祖籍——一个三省交界的边陲小镇。那时火车还没完全连通,需在怀化住上一晚。几十人挤在一起,睡的是大统铺,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小弟吵着要出去玩,行李怎么办?旁边的旅客听说我们要到湘西,连忙回答,不要紧,帮忙看着,都是老乡。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街了,回来后,那位叔叔一直坐在我们的行李边守着,还给我们湖南的零食吃。
④第二天中午到达乾州,下车一看,天空蔚蓝,云朵漂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正在江边浣洗衣裳,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两横四竖的石板铺成主要道路,街旁的商铺大都木制结构,灰瓦屋顶,尽管很有些年月,但都保护得相当完整-----原来沈从文作品中描绘的湘西确实惊艳。
⑤走过一段石板路,来到了老家,这是一幢三进的木制房屋,八根立天的木柱支撑着屋脊,四周的原木面板苍劲中透着黝黑,四道门槛经百十年进出磕碰,早已磨损得凹凸不平。我望着祖居,想象着先辈们埋锅造瓦,搬木立檩的情景,想象着成家立业,族人相拥的场面,想象着逃避战火,薪火相传的艰辛,心头不免掠过丝丝冷寂。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没做过什么,哪怕挑过一担土,种过一颗树,也心无遗憾。真是愧对故乡,愧对家人。爷爷早已过世,奶奶还很硬朗,叔叔才三十出头,力壮如牛,充满活力,那双手长满老茧,青筋外露,他长年在外开山砸石,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吃第一餐饭,他们就给我夹鱼头,其实我是不喜欢吃的,听说这里的鱼头专给最珍贵的客人,我很感动。晚上,露天草场有当地的戏曲表演,甩着长袖,拖着长腔,尽管下着毛毛细雨,观众还是很多,乡亲们看得也很专注,我却不知就里。反正,故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到处洋溢着靑草的芳香,听得见河水的哗哗,还有亲人间的温馨。故乡就是这样极具诱惑,极具感染力。
⑥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婶婶拿出一双布鞋送给我,这几天她一直在熬夜纳鞋,不知道是专门为我赶工,我还想推辞,一双鞋有什么意义,接过时也不是很情愿。若干年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叔叔婶婶也许是让我行走千里,不忘故乡,脚踏实地,心系故乡,那针针线线连接着家乡的情怀,浓缩着亲人的嘱托。
⑦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真想他们哪。照说应该很容易,一张车票不就到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拖儿带女,也不太方便,再说还有工作,这都是借口。是淡忘了故乡,淡忘了浓浓的乡愁?有时梦里回故乡,走在荒芜的草地上,天空灰蒙蒙,不见人影,不见河流,像迷失的羊羔,惊慌,忐忑,急躁,想家。醒来泪水早已浸湿枕边。
⑧前年一次出差的机会,我在故乡停留了五小时。这是三十多年后第二次回故乡。时值清明,那天下雨了,小巷有些幽深,湿漉漉的,路边的木制建筑显得破旧,残缺。商铺里几乎没什么人,街上连叫卖声都没有,静静的。唉,万溶江怎么这么窄,这么短,当年的波光粼粼,诗情画意呢?故乡老了。
⑨奶奶去世了,叔叔已过六十,不见了那时的伟岸,脊背略显弯曲。老屋有点苍老,斑驳的木板门已现沧桑,右边的墙壁被风钻了个洞,好像有雨点肆意飘进来。微风吹过,墙角的靑苔左右摇晃。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五十多了,他们坐在街心的石墩上打发时日。真的变化这么大?我不敢相信自己,摸摸下巴,也是胡须满脸。岁月催人啊。
⑩回头仰望故乡,烟雨朦胧,淅淅沥沥,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早知如此,我该多回来几次,即使不能拉住故乡变老的缰绳,也可以和着家乡演变的节奏,一同走过来。记得故乡清澈的流水,记得故乡草木的余香,记得故乡烧酒的味道,记得故乡亲人的教导。那个鱼头我怎么就没吃呢,那双布鞋我还舍不得穿呢。转眼间,故乡就抖落了昔日的色彩。
⑪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朗朗;夕阳西下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
⑫故乡没老,真的。
⑬是我们慢慢变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将三十年前的风味小镇、淳朴的乡民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与三十年后的情景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中,“想象……想象着……”运用虚写手法,突显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勤苦、坚忍,表达了对先辈人生的感喟与敬重。
C.文章第⑧段中写到“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写出“我"看似淡忘了故乡,内心深处仍眷念着故乡。
D.这篇散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以“故乡老了”为线索,联系现实,无论是欣喜还是失望,是期盼还是祝福,都渗透了浓浓的思乡情。
【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但正文的首尾却说“故乡没老”,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用比喻的手法向晋武帝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请求,言语恳切、谦抑,措词委婉、得体。
(2)“春光”一般是指春天的风光、景致,《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用春光作为背景来表达自己郁闷与惆怅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常借斑白的鬓发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一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极广的宏伟气势。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当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而蔺相如在和______的矛盾中一味退让,门客指责他软弱,蔺相如用一个比喻句表明自己的担心:“____ ,____”表示自己不争,是要把国家放在前面。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宋代爱国名将宗泽因朝廷掣肘,没有机会北渡黄河与金兵作战。相传他在临终之际慨叹壮志未酬,仍在吟咏杜甫《蜀相》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绍兴很多桥的命名都有典故。“题扇桥”相传是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的地方,“杏卖桥”则得名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可以达到高度审美化的境界。《论语》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便是生动的例子。
(4)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弊在赂秦”,进而阐释说:“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用“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女子出嫁后日夜操劳的艰辛生活。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______,______”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结束,准备自述身世时的动作与神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二人婚前占卜没有不吉利的征兆。
(2)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孤寂时即使面对美景饮酒也往往更添愁绪,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为明证。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主客心情释然后的放松姿态,又体现了泛舟江上的惬意。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夜对月
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自然点题,月圆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诗人却独自对月,凄然之感不免油然而生。
B.颔联“还”呼应首联“仍”字,人老须倚杖,月影独相随,江边独步,可谓形影相吊。
C.“明翻宿鸟频”与王维“月出惊山鸟”异曲同工,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D.本诗将写人、写景与写月有机统一,人浴月之辉,景沐月之光,意境和谐,笔力不凡。
【2】《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咏月道:“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香菱以为自己所作诗歌绝妙,宝钗却以为“不像吟月”“句句倒是月色”。相较之下,显然杜甫诗格更为高妙。请你结合两首诗,简要说明。
1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①,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注释)①东阳徐生:即徐无党,欧阳修的学生。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以为圣贤者 所以:……的原因
B. 今之学者 学者:读书人
C. 稍稍见称于人稍 稍:稍微
D. 如水涌而山出山 出:从山间涌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鸟兽之为物施之于事
B. 而为死则同则又有能有不能也
C. 虽死而不朽能不朽而存也
D. 忽焉以死者三者同归于泯灭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所以不朽,并将“修之于身”放在最高位置,“见之于言”放在第三,明显流露出了重道轻文的思想。
B. 本文第三段认为立言“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于此可见,文章难工,传世尤其不易,这是自古以来文章之士的悲哀,作者借此警示徐无党,同时以自警。
C. 文章通过比较法层层筛选,一步一步推出中心,首先则拿“施事”与“见言”比较,再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较,从而突出修身为首要之道。
D. 本文题旨深刻,表达显露,愤语遍布全篇,愤愤之气溢于笔端,但是对学生徐无党却是爱深言切,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宗师风范。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2)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3)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米兰·昆德拉曾说:“大多时候我们要学会调整,适应生活,因为我们所做的每一次调整,都将改变自己的方向。”
儒家强调“诚意正心”: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
生命的征途,有时需要改变方向,有时又要有所坚持。改变还是坚持,在新时代,这是一个尤其值得思考的问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