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宁德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jiào) (wén)  啜其(lí) 博闻(qiánɡ)

    B.(huò) (ɡuǐ)  (ɡù) 顾楚国(juàn)

    C.(cuì) (dá) (ɡǎo)   靡不毕(xiàn)

    D.(nào) (ɡài)  草稿(zhǔ)  (xiàn)

  •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刚好日光加烂时, 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泉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一边是青砖红瓦的老屋,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流水,小河不舍昼夜地流淌,缓缓延伸到远方。

    ②小河的流水声,妇女的将衣声,孩童的婷戏声,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市井风俗画。

    ③“一曲溪流一板桥,院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④这市井生活画卷,传承千百年来,使得老街古旧中透出活力,平静中显出朝气。

    ③因此,这既是诗情画意中的泉水,“一池新绿芙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④①⑤③②

  • 3、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熟悉情况 提高警惕   听从指挥

    B.关系融洽 道路曲折   发挥失常

    C.改善生活 展望未来   要求严格

    D.尖刻的问题 恬静的微笑   庄严地宣布

  • 4、“难兄难弟”的本来意义是指(  )。

    A.才能俱佳,难分高下

    B.患难兄弟

    C.共患难的朋友

    D.彼此处境都不妙

  • 5、古代的死刑在什么季节行刑?    (    )

    A.春初

    B.夏

    C.夏末

    D.秋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行车

    周波

    东沙决定去买自行车。老婆如晶嚷开了:公家的小车不坐,买什么自行车嘛,真是浪费。东沙说:来乡镇工作第一天就有过买车的冲动,只是忙得脱不开身。东沙还说:我是县里的自行车环岛赛冠军,不练岂不废了好身骨。东沙又说:干吗非要乘公家小车子呢?那才是浪费。老婆如晶说:你现在是镇长呢。镇长怎么了?镇长就不能骑自行车?东沙说。

    来乡镇前东沙是县局的副局长,副局长都有专车接送。像很多领导一样,东沙去办公事时得钻小车。其实,东沙最喜欢骑自行车,小车是风光了些,可没有自行车来得轻松自在。在县城上班时,东沙习惯早练。到了乡镇,他经常晚间有应酬,早上闹钟响时还处在迷糊中。现在东沙很少有早练的时间了。

    东沙曾经有过好几款自行车,读中学的时候,他就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即使后来参加工作了,也一直骑。东沙不骑自行车是当了副局长之后的事,照他的说法,自己是被迫去钻小车的。之前,东沙一直不想扔掉那辆骑惯了的自行车,他天天把它擦得锃亮。现在,那辆自行车不知丢哪儿去了。

    东沙骑着新自行车去上班了。头几天,没见什么动静。时间一久,人们就议论开了:镇长怎么骑自行车呀?稀奇!东沙笑着说:骑自行车既锻练身体,又给单位省车油费。因为东沙是镇长,人们不敢当面多开玩笑。

    不久,惹事了。因为大家发现,东沙除了上下班骑自行车,连下乡工作去也骑着那辆自行车。有人曾偷偷地把自行车藏了起来,可是,一次次被东沙找了出来了。为这事,他专门在机关大会上批评了下属,东沙说:镇里是不是治安不好呀,连一辆自行车都管不住。办公室主任显然受了委屈,找机会解释说:不是……治安的问题。东沙不开心了,问:那是什么问题呀?有一回,在班子学习会上,东沙特意叫人播放干部先进事迹电视片,东沙指着电视里的画面说:他们也骑自行车。

    那天,东沙又骑着自行车准备去下乡检查工作,办公室主任支支吾吾地想说啥,却始终讲不清楚。东沙显然对这位主任不满意,吼道:怎么变得像娘们似的。主任说:镇长,乘小车去吧。东沙说:又怎么了?难道我骑自行车会出交通事故吗?主任终于鼓足勇气说:驾驶员咋办?正在气头上的东沙眼一瞪说:最好让他们都下岗回家。

    下乡去的东沙后来果真遇到了些事,当然还是有关自行车的。东沙听见有人说他是个喜欢玩虚的镇长。东沙心里一惊,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我呢?东沙还看见有人跺着脚叹息:怎么可以骑自行车呢?再穷也不能穷了咱镇长,他可是咱们的脸面呢!当然,东沙也听到了表扬话,有位老农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焦裕禄又回来了!东沙想:那位老农实在是太抬举自己了,我只想骑骑自行车健身嘛。

    接到县领导电话是后来的事.东沙吃惊地发现,县领导开口就和他说自行车的事。以前,县领导可不是这样的。领导说:听说你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东沙猜不透领导的话,直截了当地说:是的。领导说:你把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回来了!明儿我们也骑自行车去。东沙听着觉得不是滋味,他感觉领导好像话里有话。

    东沙无精打采地回到家。如晶问:咋了?东沙不语。如晶又问:不会是自行车惹事了吧。东沙瞧着老婆,像瞧西洋镜似地看,她怎么还在关心自行车的事呢?

    东沙后来把那辆新买的自行车搁到了自家的车库里,他不想骑自行车了,当然这是后话。

    如晶有一天笑着说:我早就说你买自行车是浪费,到头来新买的自行车还会找不到的。东沙说:你赢了!

    其实,东沙有自己的体会,他发现,只要骑着自行车去单位,工作就没有一天安稳过,他面对的眼神都充满着异样,这让他有点惶恐不安。他把原来乘的那辆专车卖了,换成了新轿车。

    他对驾驶员说,原来小车的空间实在太小,每次钻进去腿脚伸展不开来,一点也不自由。

    东沙不骑自行车了,单位里重归风平浪静。那天,东沙最后一次听到有关自行车的话题。有人说:这年头,谁会真的去骑自行车。瞧,我们的镇长果真换好车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年8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喜欢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的目的,当镇长的东沙放弃乘坐公家的小轿车,买了自行车并骑行上班,不料这个行为使他每天面对异样的眼神。

    B. 如晶预见东沙“买自行车是浪费,到头来新买的自行车还会找不到的”,东沙最后不骑自行车上班了,由此可见,如晶比东沙更有眼光,更有水平。

    C. 小说中众人纷纷反对镇长东沙骑白行车上班,只有“老农”表扬东沙这种行为,称“焦裕禄又回来了!”可谓是众多浊流中的一股清流。

    D. 小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达技巧,以镇长东沙买自行车骑行上班这件小事及大家对此不同的态度,反映了社会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深层思考。

    2小说中众人为什么纷纷反对镇长东沙骑行白行车上班?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郦道元在《三峡》中,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三峡山峦重重叠叠,高大险峻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表现人们沉浸在“余音袅袅”的音乐境界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锦瑟》中起兴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船舫和秋月,烘托出琵琶曲终而意未尽的艺术效果。 

    (2)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家祭社祈年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来突出箫声悲凉与哀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鲍照的拟行路难当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从日常平凡的生活现象引发自身的感慨。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3)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

  • 11、请填写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正确诗句。

    (1)观见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拾此充饥肠。

    (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6)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中的“闲”字用得巧妙,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 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 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 尾联正如沈德潜所评“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点明(收束)主题,表现了一种感伤却又不失希望的心态。

    E. 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2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已者。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教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说己者   容:打扮

    B.则虽死不   恨:仇恨

    C.子不事范、中行氏乎   尝:曾经

    D.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友泣曰   ②不足外人道也

    B.①吾可下报智伯矣   ②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①执问涂厕刑人,则豫让   ②臣请入,与同命

    D.变名姓为刑人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入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

    ②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修整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5把课内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明,像秋水长天,像收割后的土地,像阳光下的落尽了树叶的冬天的枝干。

    首先是一颗清明的心,删去心里一切庸俗的、烦琐的、混乱的、粘连的杂念。

    删去一切的多余。多余的计较,多余的嗟叹,多余的眼红,多余的纠纷,多余的闲言,多余的打扮。

    删去了一切多余之后生活便活灵灵地凸现。晴川历历汉阳树。明月出天山。清水出芙蓉。

    (王蒙《风格散记·清明》)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