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各句破折号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河里只会有鲫鱼,不会有这号金鱼——这号金鱼只能养在金鱼池里,很好看的。
②“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进门的小王说。
③对于为了同一目的而战斗的伙伴,他的武器——艺术的武器——是有极大意义的。
④一些流传于民间的神魔故事,往往会就这么逐渐变了样子,那里面的妖魔就越变越可爱了,——有的甚至变成了正面的英雄人物。
⑤风拥着浪花不断向堤上猛扑,“唰——”扑上来,“哗——”退回去。
⑥“你赶快答应裕昌祥,赶快救爸爸!寿生哥,你——”林小姐说到这里,忽然脸一红,就飞快地跑去了。
A.注释 转换话题 夹注 补充说明 声音延长 声音延长
B.补充说明 转换话题 夹注 递进 声音延长 话语中断
C.注释 转折 夹注 递进 声音延长 话语中断
D.递进 转换话题 夹注 补充说明 声音延长 话语中断
2、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童年开始,方敬就和母亲在纷飞的炮火中颠沛流离,艰难度日。高中时,他总是在饥肠辘辘中读书。了解这一情况后,班主任胡景清老师经常给他做午饭、买文具,还语重心长地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打破了生活的困境。方敬勤学苦读,后来考上大学,最终如愿成为一名教师。
A.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他克服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B.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使他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C.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
D.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摆脱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狄金森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生活空间的狭窄与她诗中所呈现的宏大气象和丰沛心灵,反差实在太强烈,叫人难以置信
②我不由自主想到李白
③而是这两位诗人都有若神助——他们的诗歌绝对不是狠下苦功拼命努力就能写得出来的,在这点上狄金森尤甚一筹
④倒不是两者的诗存在什么相似之处
⑤这位终身未嫁的女诗人,一辈子生活在美国小镇,30岁后几乎足不出户。她拒绝会见任何人,性情孤僻至极。
A.⑤②④③① B.②④③⑤① C.⑤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⑤
5、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
C.《插秧歌》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D.《插秧歌》的五六句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写出抢插秧苗的紧张程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
王院成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粹、乡土中国的“活化石”,也是人们现代乡愁的有效“消纳地”。近年来,尽管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外援性力量都积极介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但由于“不在场”,外部力量无法有效转化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无法从根本上破解传统村落保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传统村落保护难以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原因。
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也有新乡贤,他们“先天持有在地知识、先天具有在地社会网络、先天具有地方威望”。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
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首先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理和书写,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居形态,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新乡贤指导村落民众按照“人与村落共生、保护与发展并重、传统和现代互融”的理念,修复传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等传统建筑,借助城乡一体化政策根本性地改善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质量,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
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对于村落民众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情感维系、价值认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催化”与“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是村落民众进行自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有力凭借。
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才能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魅力。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是中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基点。保护好传统村落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在“国家在场”的语境下,保护传统村落关键在于村落民众的“在场”和“文化自觉”,核心在于发挥新乡贤的“领头羊”和“引阵雁”作用。因此,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制度安排大力吸引新乡贤回乡,让他们用自己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引领和带动村落民众自觉珍惜传统村落,自觉保护传统村落,自觉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再生产”,才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难以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原因,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外援性力量无法有效转化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
B. 保护传统村落既要修复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又要着眼于传统村落文化,这样传统村落才既有“筋骨肉”,又有“精气神”。
C. 新乡贤需要指导村落民众保护村落中的传统建筑,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不需要拆建和开发。
D.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是中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基点。保护好传统村质要拆建和开发落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
【2】下列关于“新乡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乡贤既包括“本土化”社会群体,也包括学校组织的支教志愿者在内的“非本土化”社会群体。
B. 新乡贤是修复传统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的“启蒙者”,可以让民众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
C. 新乡贤是复兴传统村落文化的“燎原者”,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民众复兴传统村落文化。
D. 新乡贤是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的“聚合者”,可以让民众醒悟传统村落对他们生活的归宿作用。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新乡贤在修复和再造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中的主体作用。
B.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保护传统村落,能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也会给人们一方有效的现代乡愁“消纳地”。
C.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保护传统村落要彰显文化特色。
D.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保护中华大地要上的传统村落可以使人们获得这种自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少年时代的时光总是美好的。《诗经·氓》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记录下女主人公和氓少年时代欢乐说笑的情景。
(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山路蜿蜒曲折,紧紧盘绕着山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潭中鱼儿忽然间游动时迅捷轻快的姿态。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焉在后。(《论语》)
(2)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3)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三五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2)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蜀道难》)
(3)_______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旁宫赋》)
(6)________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论语•雍也》)
(8)相知无远近,________。(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天下有道,_______;天下有道,_______。(《论语》)
(2)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诗经·氓》)。
(3)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4)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声声慢》)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旅夜书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曾发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有相似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摹写行人手摸星辰,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来表现青泥岭的山势险峻。
(3)《逍遥游》中,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黄”字,本指入秋后树叶的颜色,此处活用为动词,描绘梧桐在秋霜的浸染下变成了黄色的。
B.诗人在月色下回家,听到远处传来百姓捣洗白练的声音,觉得百姓的生活分外艰辛,心生悲哀之感。
C.颈联写诗人想要南渡没有渡船,想要北归秦川又为战争所阻,表现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苦难。
D.诗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契合律诗“起、承、转、合”的写法,格律严谨,情感真挚,富有意蕴。
【2】本诗尾联与诗人的另一首诗作《登高》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书言伐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宗壮之,擢知制诰。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巨万。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要而晞吝如故且赏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简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实录》尔。”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太宗闵之,录其二子。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范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B.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唏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C.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D.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的籍贯,“汾阳郭昱”也是如此。
B.秋试,指科举时代地方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唐宋为州府考试,明清为省级考试,因在秋季举行,故称“秋试”。
C.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许多年号宣示皇帝的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的愿望,大多是四个字。
D.旬月,十天为一旬,旬、月连用,有时表示满一个月,有时表示十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杲颇有文名,受到称赏。他笃志求学,能写出深奥难懂的文字,有好多效仿者;他曾带着文章拜谒名流,得到赞许,并被认为如参加科举将录入甲科。
B.范杲凭借文才,以求仕进。他上书称他家世代任史官,希望自己能被召入朝中任修撰,为朝廷撰写国朝大典;他还多次写信要求担任学士。
C.范杲无心做事,一心求官。为重修《太祖实录》,宋太宗召他入朝修撰,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他便日夜兼程赴京,在宋州却被钱熙泼了一盆冷水。
D.范杲为人虚伪,至交甚少。他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总是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只与柳开是至交,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
(2)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14、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而且还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更有学者认为,“我们正见证人类历史大转折,世界快速向中国倾斜”。
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变”,还是坚守“不变”?
请结合上述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