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甲烷(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2、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诗词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白玉为床,金作马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B.超市大量使用塑料袋
C.工业污水用于灌溉农田
D.露天焚烧枯枝落叶
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 设计 |
|
|
| |
目的 | 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 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证明温度对分子速率的影响 | 证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 |
A.A
B.B
C.C
D.D
5、部分蔬菜及水果中含有维生素A(C20H30O)。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维生素A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维生素A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3
6、下列涉及化学观念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观:硫酸铜是由铜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C.守恒观:50g酒精+100g水,总质量等于15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它们化学性质也相同
7、化学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
C.水是生命之源,生产、生活中应提倡节约用水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8、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H2
B.NH3
C.Cu
D.NaCl
9、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稀酸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A.MgCl2
B.FeCl2
C.ZnSO4
D.CuSO4
10、干冰常常用于食品保鲜。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保鲜袋中的干冰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有关实验现象或分析正确的是
A.(I)静置,烧杯内气球无明显现象
B.(Ⅲ)烧杯内形成白雾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
C.(Ⅱ)加水后烧杯内只发生物理变化
D.(Ⅳ)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1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银
B.氨气
C.硫酸铜
D.C60
12、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A.安全常识 | B.灭火方法 |
家中煤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 | 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 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 |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D.环保与能源 |
金刚石能做钻头—硬度 石墨作电极—导电性 |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为减缓温室效应—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
A.A
B.B
C.C
D.D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
C.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则图中N点表示该物质燃烧得最旺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14、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太空中已经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下列有关氢氧化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碱,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
B.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能与单质铁和氧化铁发生反应
15、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故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灭火也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
C.有氧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蜡烛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D.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有能量变化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16、物质世界五彩缤纷。下列呈黄色的是
A.硫粉
B.氮气
C.大理石
D.双氧水
17、“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维持生命活动
B.太阳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和相互间间隔没有发生改变
C.为节约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18、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CO(NH2)2]属于氮肥,可以增加植物的抗倒伏能力
B.植物的叶片发黄,应施用磷肥来改善其生长状况
C.将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用,有利于增加肥效
D.硝酸钾属于复合肥
19、下图表示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②中的物质都属于氧化物
B.转化①中甲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丙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H2SO4
D.整个转化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20、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科学思维: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所以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科学态度与责任;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果小于五分之一,直接修改实验数据气含量高低
D.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探究它们氧气含量高低
21、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盘子:我摔碎了
B.煤气:我燃烧了
C.菜刀:我生锈了
D.蔬菜:我腐烂了
2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原子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2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2H:两个氢元素
B.2H2O:两个水分子
C.Mg2+: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 价
D.O2:2 个氧原子
24、劳动教育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承担下列家务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家务劳动 | 化学知识 |
A |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
B | 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调大灶具进风口 | 增加空气的进入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
C | 在清水中加入洗涤剂,清洗餐具 | 洗涤剂对油脂具有乳化作用 |
D | 清理生抽用完的玻璃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 垃圾分类,再回收利用 |
A.A
B.B
C.C
D.D
25、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6、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置换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化合反应
27、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
| 0 | 10 | 20 | 30 | 40 |
溶解度(g/100g 水) | 氯化钠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碳酸钠 | 7 | 12.5 | 22 | 40 | 48.8 |
(1)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g/100g 水,该温度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碳酸钠的方法是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区分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种白色固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A 是(选填“氯化钠”或“碳酸钠”),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Ⅱ.化学方法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实验药品: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 现象和结论 |
_____ | _____ |
(5)资料显示,碳酸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电导率(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越大。用数字化仪器测得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固体后电导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关于 a、b、c 三点所处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 溶质质量:a=b=c
B 溶剂质量:a<b=c
C 溶质质量分数:a<b=c
D a、b 是不饱和溶液,c 是饱和溶液
28、检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_____(填操作方法)
29、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30、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氮分子_____;
(2)n个钠原子_____;
(3)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
(4)标出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
(5)硫化钠_____;
(6)硫酸铵_____;
(7)请写出一个由以下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体及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______;
(8)画出氯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硫酸根离子_____。
(2)四个钡原子_____。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4)氯化亚铁_____。
(5)两个氢分子_____。
(6)氢氧化铁_____。
32、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依图回答。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待两只玻璃管中收集到一定量气体后,关闭电源。
(3)检验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其中b管的现象是 。
(4)实验结论: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33、按要求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一种黄色固体燃烧______。
(2)一种白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
(3)实验室用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
(4)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
34、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分子_____。
②1个氟原子_____。
③氢氧根离子_____。
④硫酸铜_____。
⑤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①3SO2中的“3”表示_____,“2”表示_____。
②Ca2+中的“2+”表示_____。
35、目前新能源技术被不断利用,高铁电池技术(高铁酸钾一锌电池)是一个重点研究方向。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锌原子_______;2个钾离子______。
(2)标出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工业上常采用 NaC1O 氧化法生产高铁酸钾。其中一步反应的方程式为:,则 X 化学式为______。
3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轿车的某些部件要用到不锈钢,不锈钢属于_________(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钢铁表面刷油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___;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请再写出一条可延长钢铁使用寿命的建议:________。
(3)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气囊,NaN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新能源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为高铁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________。
37、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可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_ (填序号)。
(2)滴加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 (填序号)。
(3)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ml溶液__________ (填“能”或“否”)。
(4)过滤时玻璃仪器除了用到⑧外,还需用到漏斗及以上的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
(5)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7)小东到学校实验室用漏斗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请你帮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原因)
38、某校化学学习小组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的有关实验。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__和______,应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
(3)可选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依据是______。验满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该装置来制取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用,最好选______(填装置序号)作为收集装置,检验氧气的方法为______。你认为使用A装置比使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一个优点是:______。
39、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为了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40、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
(2)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
(3)加热铜绿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