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语段中,填入“(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每当灶火燃起,香气弥漫,熟悉的味道植入记忆深处,家,才获得完整的意义。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共同造就了一个叫家的地方。人因食物而聚,人不散( )家就在。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A.逗号 B.顿号
C.分号 D.句号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坛,不仅仅是缪斯 的圣洁之地,还往往是名利的角斗场。中国当代文坛亦不乏追名逐利的庸风陋俗, 于头衔高低者、官位大小者、名次先后者,大有人在。这种庸常心态,显然与真正的艺术境界 。而真正成功的作家,往往是那些甘于寂寞、粪土名利的人。
A.徘徊 锱铢必较 大相径庭
B.徜徉 斤斤计较 格格不入
C.徜徉 斤斤计较 大相径庭
D.徘徊 锱铢必较 格格不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天眼”开眼、“墨子”传信、超算发威、北斗定位,中国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
B.博物馆需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为社会提供“雅俗共赏”的服务,既吸引专业学者前来研究,也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参观。
C.推行合适的养老模式,把“老有所依”落到实处,解决全社会的养老问题,取决于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来决定。
D.当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时,标志着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力。
4、对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苏洵,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苏洵写这篇文章并非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C.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故曰:弊在赂秦也”总结全段。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第二、三、四段围绕第一段展开论证。
D.《六国论》不仅在立论上具有借题发挥、借古喻今的鲜明特点,还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堪称典范。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制定了新的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战略。
B.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那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C.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D.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阿菊
叶圣陶
①阿菊的父亲是给人家做零雇的仆役的。人家有喜事丧事,雇他去上宾客们的菜,伺候宾客们的茶水烟火。人家干喜庆哀吊的事,酒是一种普遍而无限量施与的东西,所以他尽有尽量一醉的机会;否则也要靠着酱园里的酒缸盖上,喝上两三个铜子麦烧,直到酱园收夜市,店门快关了,才无可奈何地喝干了酒,一摇一摆地归家去。
②阿菊的母亲是搓草绳的,伊从起身到睡眠总坐在一条破长凳上,两手像机器似地工作。当阿菊初生时,他尖着小嘴衔着伊的乳,小手没意识地抓着,可爱的光辉的小眼睛向伊的面庞端相着;对于那些,伊似乎全无知觉,只照常搓伊的草绳。柔和的催眠声,亲密的抚慰语,在伊的声带和脑子里是没有种子的!
③阿菊今年是八岁了。除了一间屋子和门前的一段街道,他没有境遇;除了行人的歌声,小贩的叫卖声,母亲的咳嗽声,和自己的学语声,啼哭声,他没有听闻;除了母亲,他没有伴侣——父亲只伴他睡眠;他只有个很狭窄的世界。今天他才从这很窄狭的世界投入到一个宽阔的世界里!
④一位女教师抚着他的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知道你自己的名字么?”他从没经过被询问,这是骤然闯进他生命里的不速之客,竟使他全然无法应付。他红丝网满的眼睛瞪住了,本来滑润的泪泉里不绝地涌出眼泪来。那位女教师也不再问,但携着他的手走到运动场里。他的小手感觉着温的柔的爱的接触,是他从没尝过的,他的脚步格外地迟缓,滞顿,似乎他在那里猜想道,“人和人的爱情这么浓郁么?
⑤运动场里没有一件静止的凝滞的东西:十几株绿树经了风微微地舞着,无数雀儿很天真地在树上飞跃歌唱:秋千往还着,浪木震苭着,皮球腾跳着,铁环旋转着,做那些东西的小儿们更没一个不活泼快乐,正在创造他们新的生命。阿菊随着那位女教师走,他那看惯了黑暗的眼睛经辉耀的壮丽的光明射映着,几乎张不开来。他勉强定睛看去,见那些和自己一样而从没亲近过的孩子们。他自知将要加入他们的群里,心里便突突得跳的快起来,脚下没有劲了,就站住在场角一株碧桃树下。女教师含笑问道,“你不要同他们一起玩耍么?”他并不回答,他的主宰此刻退居于绝无能力的地位了!女教师见他不答也不动,便轻轻地托他的背说道,“你就站在这里看他们玩耍罢。”伊姗姗地走入场中,给伊的小友做伴侣去了。
⑥一个小皮球流星似地飞到他的头上来,打着头顶又弹了出去,才把他迷惘的主宰唤醒,使他回复他微弱的能力。于是他觉得那温柔的爱的接触没有了;四顾自己的周围,那携着自己的手的人在哪里呢?打在头顶的又是什么东西?母亲的手掌么?没有这么轻。桌子的角么?没有这么软。这件东西真奇怪,可怕,他那怯弱的心里想,这里不是安稳的地方,是神秘的地方。心里想着,两脚尽往后退,直到背心靠往了墙才止。他回转身来,抚摩那淡青色的墙壁,额角也抵住在上边,像要将小身躯钻进去。
⑦阿菊坐在课室里了。他以前只有他家里的破草窠破长凳是他的座位,如今他有了新的座位,依然照他旧的姿势坐着,在一室里就呈个特异的色彩。那位女教师见他这样,先坐给他看,给他一一说明,更指着全室的孩子教他学无论那一个都好。他看了别人的榜样,勉强将两脚垂下,踏着了地,但不到一分钟又不知不觉地蜷了起来。
⑧那位女教师揿着钢琴,先奏了一曲,便向群儿——他们环成一个圆圈站在乐舞室里了——说,“我们要唱那蝴蝶之歌哩。”他们笑颜齐开了,双臂都平举着;有几个已作蝶翅蹁跹的姿势。
⑨阿菊立在群儿的圈子里,听不出他们唱些什么,但觉自顶至踵受着感动,一种微妙醉心的感动。他的呼吸和琴声歌声应和着,引起一种不可描写的快慰,适意,超过他从前惟一的悦乐。于是他的手舞动起来,嘴里也高高低低地唱起来;这个舞动呈个触目的拙劣的姿势,没有别的孩子那么纯熟灵活,歌呢,既没词句,又没节奏,自然在大众的歌声里被挤了出来。然而这个与他何涉呢?他总以为是舞了,唱了。刚才的种种……他完全和他们疏远了。只可惜他领略歌和舞这么晚!况且他能将以后的全部生活沉浸在那些里边么!
⑩阿菊第一天进学校的故事,要算他生活史里最重要的一页了。然而他放学归家,回入他旧的狭窄的世界的时候,他母亲和平日一样,只顾搓伊的草绳,并不看他一眼,问他一声。他自去蹲在黑暗的墙角旁边,玩弄他在学校里偷摘的一根绿草。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简笔勾勒阿菊父亲贪酒、贫困、精神迷惘的醉汉形象,与后面老师的形象形成了对照。
B.文章第⑤段画线句渲染了热闹、欢愉的氛围,烘托了阿菊此时内心豁然开朗、春暖花开的感觉,
C.文章中两处描写母亲“搓草绳”的画面,既在情节上形成前后呼应,也暗示了阿菊的家庭环境。
D.文章以阿菊玩弄绿草的细节作结,意味深长,引发读者对人物命运的思考,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请简要分析文中阿菊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叙述了阿菊的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僧人志南《绝句》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江南则又是一种藏在心灵角落深处的惆怅。
(2)《师说》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赞扬了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学习态度。
(3)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可以知今,学史可以明智。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 ”一句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胁迫;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则用“____________”的反问指出兴亡成败本乎人事。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_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卫风·氓》)
(2)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庄子《逍遥游》)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8)度尽劫波兄弟在,_______。(鲁迅《题三义塔》)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诗经·氓》)
(2)知者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者寿。(《论语》)
(3)今夜闻君琵琶语,_____________。莫辞更坐弹一曲,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发展,辩证地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指出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会走向灭亡。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一年后取得了使他国“__________”的成效。
(2)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一句点明君子的天赋与他人等同,但学识却超过一般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年华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李校书端①
卢纶②
野日初晴麦垄分,竹园相接鹿成群。
几家废井生青草,一树繁花傍古坟。
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
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注)①盩厔(zhōuzhì),今作周至,在陕西省。拾遗,校书,均为官职名;耿漳、李端,卢纶的朋友。②卢纶(739年~799年),大历十才子之一。此诗作于774年,即“安史之乱”后的10年,诗人此前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诗题,写早春初晴诗人回家,映入诗人眼帘的,是故园竹林和成群的野鹿。
B.诗人写景手法高超,井生青草,墓旁花繁,颔联没有直接言情,但处处蕴含了情感。
C.颈联仅用“惊”“空”二字就写出诗人“引水”“向田”时心情的复杂,用词精当。
D.尾联以“寄”作结,此时此刻,诗人实无物可赠,于是只好随手折些松枝送给朋友。
【2】诗中“可怜荒岁青山下”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可怜芳岁青山下”。“荒岁”还是“芳岁”,结合文本,你认为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安石字子坚,以荫锁厅及第。嘉祐中,为夔、峡转运判官。民蓄蛊毒杀人,捕诛其魁并得良药图,由是遇毒者得不死。提点陕西刑狱,摄帅鄜延,能用谍者,敌动静辄先闻。尝救边民戒严,既而数万骑奄至,无所获而去,玺书嘉之。历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知苏州、邠州、河中府。户部副使韩绛镇太原,议行盐法,与监司多不合,加安石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始定。谓其僚曰:“兴事当有渐,急则扰。”乃出盐付民而俾之券,使随所得贸易,鬻毕而归券,私贩为减。进天章阁待制。官军西征时,遣县令佐督饷,安石谓文吏畏怯,武人邀功,乃但取敢行者。申约束以防众溃,曰:“事不豫警,俟其犯而诛之,是罔民也。”王中正帅东师而西,报安石持四十日粮,而师驻白草平弥月。安石深念曰:“吾顿兵益久,而秦甲未至,倘不足于食,将以乏军兴罪我。”即擅发民再饷,乃以闻。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尚书省初建,召为户部侍郎。尝与右曹李定同奏事,帝目留之曰:“卿岂非在淮南日不肯保李定持服者乎?”对曰:“诏问臣,臣不敢不以实奏。”帝曰:“以实事君,朕所与也。”进吏部侍郎。选人将改京官,须次久,临当引对,率困于刑寺审问,或沮以微文,则一跌不复。安石则罢再问,以绝曩弊,遂为后法。出知永兴军、邓、襄、陈、郑州、河阳,至龙图阁直学士。绍圣元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陈安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B.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C.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D.李舜举劾其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子孙因父祖官爵而得到入学或任官的权利,陈安石以父荫应试及第。
B.盐法是国家对食盐征税和专卖榷禁的制度,规定经营食盐须由政府发放盐券。
C.监司是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主要职责是监察辖区的官吏。
D.“引对”指官员被提拔进京任职时到吏部接受询问,由吏部主官面试谈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善于治边,获得皇帝嘉奖。代理鄜延路统帅时,他利用侦察人员预先掌握敌人动静,敕令边民戒严,敌兵来犯,终无所获。
B.安石行事稳健,顺利推进盐法。韩绛因与监司意见不合,推行盐法受阻,安石巧用盐券规范食盐贸易,私盐贩卖大为减少。
C.安石知人善用,保障军队供给。官军西征时,陈安石派遣县令协助督运粮饷,他让果敢的人参加行动,为部队西进提供了保障。
D.安石任职吏部,革除旧日弊政。以往官员进京任职,常常困于刑寺的询问,甚至因此不被任用,他废除了这一程序,为后人效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豫警,俟其犯而诛之,是罔民也。
(2)吾顿兵益久,而秦甲未至,倘不足于食,将以乏军兴罪我。
14、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刚上高一的部分同学对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有畏难心理。请你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你阅读大部头名著的经验,以打消他们的畏难心理。
②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作者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海面以下的八分之七需要读者细心研读体会。《老人与海》开头第二句是“到今天为止,老头儿已经接连下海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捕到”,请你根据对全书的理解,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哪些“海面以下”的内容。
③“二元对立”,指两种力量的对抗和冲突,是小说最常用的叙事模式。如《边城》中渡船与碾房所表现的贫穷与富足的对立;《红楼梦》中晴雯与袭人所表现的率真与虚伪的对立;《老人与海》中的人与自然的对立,《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与感情的对立,等等。请从上述示例或其它名著中任选一例,阐释“二元对立”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等某一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