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1
C.-5
D.0
2、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化石燃料的燃烧
3、下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改变
C.丙物质可以用作保护气
D.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一氧化氮分子
4、用下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所放白磷、红磷均为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被铜片隔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气球会持续膨胀
B.白磷a燃烧而白磷b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铜片的作用是防止白磷a燃烧时火星溅到红磷c上
D.白磷a燃烧而红磷c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氦气
B.氮气
C.氧气
D.水蒸气
6、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本身的体积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B.和
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微粒在不断运动着
D.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导电—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8、不能用来检测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A.pH试纸
B.无色酚酞试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蓝色石蕊试纸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铅笔芯
C.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
D.干冰升华需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10、20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张青莲
C.屠呦呦
D.袁隆平
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
|
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C.探究氧气含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A.A
B.B
C.C
D.D
1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一分子种类不同
B.干冰升华一分子体积变大
C.走过花圃闻到花香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
13、如图所示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取用锌粒
C.加热液体
D.检验O2
14、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熟石灰、海水
B.冰水混合物、食盐水
C.干冰、硫酸钠
D.生石灰、二氧化锰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8 | 1 | 2 | 32 |
反应后质量/g | X(未知) | 26 | 2 | 12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C.乙是反应物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6、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和240℃)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D.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17、中小学开设的劳动课内容丰富多样。下列课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学习插花
B.制作木雕
C.用葡萄酿酒
D.用皱纹纸制作纸玫瑰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8世纪70年代,普利斯特里用一个大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后加热氧化汞,获得能助燃和帮助呼吸的气体,后经实验证实为氧气。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获得氧气。
【1】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备氧气
C.收集氧气
D.蜡烛燃烧
【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由氧原子构成
B.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都很剧烈
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19、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是几种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B.石墨变成金刚石只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
C.氢气、氧气、石墨、金刚石都是单质,水、氯化钠都是化合物
D.电解水实验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0、草莓具有芳香气味,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乙酸乙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乙酸乙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1
2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t1℃时相同质量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质和溶液的比为2:7
22、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23、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氢元素
B.氧元素
C.铝元素
D.钠元素
24、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放出热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分解中都作催化剂,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25、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食品保鲜的办法 | B | 日常物质的鉴别 |
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充入氮气—防食品被氧化 | 盐和糖—看颜色 酒精和水—用燃着的木条靠近 | ||
C | 灭火实例与原理 | D | 化学中常见的“三” |
吹灭蜡烛—隔绝空气 镁带着火时用沙土盖灭—降低温度 | 三种常见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燃烧匙 |
A.A
B.B
C.C
D.D
26、将锌片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溶液的质量减轻的是
A.盐酸
B.CuSO4 溶液
C.AgNO3 溶液
D.稀硫酸
27、在一节化学课上,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如图),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为了揭秘魔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
(查询资料)①浓盐酸会挥发氯化氢(HC1)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快。
然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魔棒生烟”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就可看见白烟产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魔棒生烟”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关于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B 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 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D 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3)图2同时打开开关a,b彼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的地方是_____(选填“e”、“f”或“g”),理由是:_____。
(4)图2相比图1实验的优点是_____。
28、实验课上,小林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但呈浅红色,在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未见细铁丝燃烧。而小红异常兴奋,实验成功了,但实验结束后,拿了集气瓶怯生生地走到了老师旁,说:我的集气瓶裂了。分析出现以上现象,两位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氧气呈浅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铁丝未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气瓶炸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水是生命之源,它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
(1)硬水是含有较多的镁离子和___(离子符号);农村常从深井中取地下水,可用____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2)用下列方法得到的水,纯度最高的是____(填字母)。
A 吸附沉淀 B 过滤 C 蒸馏 D 煮沸
(3)电解水可以验证水的组成。可以从____现象说明水的组成。
30、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名称:
(1)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2)5P_____;(3)硫酸根离子_____;(4)Fe2+_____.
3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食品包装袋中填充它是因为___________。
(2)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_。
(4)下列措施对防治空气污染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32、找规律,填空:
(1)人体中元素含量:O 、______(填元素符号)、H、N、Ca。
(2)化合价:HClO4、HClO3、HClO、______(填“Cl2”或“NaCl”)、HCl。
(3)中国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物质的组成:CH4(甲烷)、C2H6(乙烷)、C3H8(丙烷)、C4H10(_______)、 _____(戊烷)。
33、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2)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3)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____________;
(5)铯(C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铯离子_______________;
(6)+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34、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2个钠原子_______;
(2)3个氮气分子_______;
(3)年产量最多的金属________。
35、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1)碳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反应;
(3)某淡黄色固体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
(4)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反应。
36、用化学用语表示:
两个硝酸根离子 氧化铁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写出符号“2H2O”中数字的含义:前面的“2”表示 ;后面的“2”表示
37、化学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甲 | 乙 | 丙 | 丁 |
电解水 | 验证水的元素组成 | 铁丝燃烧 |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
(1)实验甲中电解一定量的水产生了x摩尔氢气。
| 质量(克) | 体积(升) | 物质的量(摩尔) |
氢气 |
|
| x |
①上表中有些空格不能填写(请不必填写),是因缺少什么条件?_____;
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生成的正极气体和负极气体质量比是______。
(2)实验乙中,观察到集气瓶内壁有___产生,可以得出结论:水由___两种元素组成。
(3)实验丙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该实验中一个明显错误是___。
(4)实验丁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根据此实验装置图,红磷燃烧的过程中烧杯内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若其他操作均正确,该同学得到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将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将20克的黄铜(铜锌合金)放入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总质量为69.8g,试计算(1)氢气的质量(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40、100克石灰石样品与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67克。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克;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