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中,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的组织是( )
A.保护组织
B.上皮组织
C.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2、人体的血液和骨组织具有支持、保护、连接和营养等功能,它们属于( )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3、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蚂蚁是怎样寻找到食物的?”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个步骤( )
A.提出问题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C.作出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
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下列关于蒌蒿(一年生草本植物)和河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B.蒌蒿和河豚的细胞中都有能量转换器
C.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D.河豚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主要是上皮组织,而蒌蒿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主要是保护组织
5、下列有关“被子植物一生”的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刀片纵向剖开桃花的子房能用放大镜观察到完整的胚珠
B.测定种子发芽率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C.观察根毛时可以先用肉眼找到幼根上的白色“绒毛”
D.“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每组要用饱满的2粒种子
6、科研工作者将粪尿和稻壳等农业废弃物输进发酵仓。几天之后,这些废弃物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生物肥料被输出来。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
7、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②珊瑚③黑木耳④机器人⑤青苔⑥岩石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④③
8、与茎的发育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
A.胚芽和芽轴
B.叶原基和胚芽
C.芽轴和胚轴
D.芽原基和子叶
9、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由于突然停电导致视野偏暗。同学们采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用更大的光圈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换用高倍镜
D.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10、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正因四季滋味各不同,才各有四季的美。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的生命现象( )
A.春天鲜花怒放
B.夏天莺歌燕舞
C.秋天大雁南飞
D.冬天皑皑白雪
11、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番茄的果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
D.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
12、农田里的庄稼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组织运输的( )
A.保护组织
B.机械组织
C.营养组织
D.输导组织
13、《流浪地球Ⅲ》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太阳迅速膨胀,人类集结全球之力,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生物圈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B.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
14、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氧气
B.②中叶片用黑纸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C.③中大烧杯内盛有酒精,作用是脱色
D.④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的部分是遮光部分
15、小明在生病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出现不自主地战栗后感觉到疼痛。如图是人体完成该反射活动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B.小明听说要肌肉注射心跳就加快,此时激素也参与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C.先战栗后疼痛这说明脊髓除反射功能外还具有传导功能
D.若②损伤了,在进行肌肉注射时会发生“战栗”,但不会感觉疼痛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分裂的意义的是( )
A.使细胞数量增多
B.与繁殖新个体有关
C.形成不同组织
D.使新个体由小变大
17、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到茎( )
A.木质部中的导管
B.韧皮部中的筛管
C.分生组织
D.机械组织
18、下列关于消化与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
B.小肠中含多种消化酶是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特征
C.胆囊分泌的胆汁是可以乳化脂肪
D.蛋白质的初步消化是在胃中进行的
19、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白天
B.夜晚
C.全天
D.中午
20、央视纪录片《蔚蓝之境》以我国近海为舞台,着眼海洋生态和资源,用唯美鲜活的影像和故事化的讲述,呈现了一片神秘、壮阔的蔚蓝之境。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制造氧气量占地球总量的70%
B.被称为“地球之肾”
C.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与其他生态系统各自独立、互不相干
21、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________反射,由_____________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___________的后天性反射。它是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__________的参与下完成的。因此,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的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2、在观察玉米种子结构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遇碘变成蓝色是___________的特性。
2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4、位于植物细胞最外层的是,位于动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是___________。
25、计划免疫是预防________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________和生命,提高________,造福________,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6、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大致可分为 、 、 、 、 、 等六大类。
27、人体有三种血管,其中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是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28、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 、 、 、 四大类群.
29、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_____,其产生的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刺激_____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30、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___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失水。根所需要的养料主要由叶制造,通过韧皮部中的___________向下运输的。
31、将各植物所食用部分与相应器官名称连起来
A黄花菜 a茎
B绿豆 b花
C甘蔗 c种子
D胡萝卜 d根
E西瓜 e果实
32、根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知识对下列小题做出判断(_____)
【1】“大树底下好乘凉”“朵朵葵花向太阳”这两句话都能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_____)
【2】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生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_____)
【3】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说明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_____)
【4】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各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相对孤立,互不联系。(_____)
【5】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了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能适应寒冷的冬天。(_____)
33、研究人员,发现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以下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请回答问题。(5分)
(1)图4中A→D阶段,种子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有机物( )
A.被呼吸作用消耗了 B.被光合作用消耗了
(2)图4中E→F阶段,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又逐渐增加,原因是( )
A.根从土壤吸收了有机物 B.叶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3)以下哪幅图能表示图4中A→F过程,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情况( )
(4)进一步研究发现,若该项实验始终在黑暗中进行,有机物含量不断减少,原因是:
① ②
3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共有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_。
(2)在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最少的是_____。
(3)图中生产者是_____,图中的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
(4)图中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
(5)当该食物网中鹰的数量减少时,兔和蛇的数量首先会_____,但最后会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6)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