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覆羽
B.前肢变成翼
C.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D.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①由简单到复杂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自养到异养④由水生到陆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个体及群体的生存
B.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C.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能传递信息
D.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集群行为
4、蚯蚓被称为“土地的肠子”,下列关于蚯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B.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
C.在土壤中活动,疏松土壤
D.以土壤中的无机物为食
5、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在下列生物中,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家鸽、乌龟、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金龟子
D.蚂蚁、蜜蜂、蛇
6、下图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可以扩大吸收面积
B.c区细胞能进行①过程,所以c区属于分生组织
C.通过②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形成组织
D.幼根的生长主要依赖于a区和b区
7、“蝴蝶交尾”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节律行为
C.取食行为
D.繁殖行为
8、建立四川卧龙大熊猫繁育中心、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分别体现了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什么措施?( )
A.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B.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C.就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D.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
9、在种植过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的稻田里,可少施氮肥的原因是( )
A.稻谷生长不需要氮肥
B.空气中有氮气会补充土壤中的氮肥
C.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氮肥
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增加土壤的含氮量
10、下列有关叙述,不准确的是( )
A.一般昆虫的雌虫产出来的卵其实是受精卵
B.昆虫的产卵量一般都比较大以保证后代的数量
C.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和习性上有显著区别
D.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11、白环菌(如图)能分泌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该物质会使切叶蚁寻找特定的植物叶片,为白环菌的生长提供营养,白环菌可长出更多菌体喂养切叶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白环菌属于(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植物
【2】白环菌和切叶蚁的关系是( )
A.共生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3】下列生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与白环菌和切叶蚁相似的是( )
A.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
B.蜜蜂发现蜜源“跳舞”告知同伴位置
C.雄孔雀通过开屏吸引雌孔雀
D.黑长尾猴发现危险时用叫声警示同伴
12、1864年7月14日,巴斯德在法国科学院的报告厅中,展示了鹅颈瓶实验的结果。关于此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鹅颈瓶的形状是为了防止氧气进入肉汤
B.将肉汤煮沸是为了杀灭其中原有的细菌
C.打断“鹅颈”后瓶中肉汤自然产生细菌
D.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繁殖需要氧气
13、无土栽培是一种用营养液代替天然土壤栽培植物的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的植物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
B.同种植物不同阶段所需养分基本相同
C.定期向营养液中通气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D.无土栽培可全部代替天然土壤栽培
14、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文蛤的外套膜上皮具有一群特殊的“粘液细胞”,能合成并储存红霉素。下图为文蛤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文蛤的运动器官
B.②中的细胞可能有红霉素
C.③能保护文蛤柔软的身体
D.④中的肺泡能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15、据报道,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猫与狗崽宛如“母子”。下面对雌猫这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⑤是繁殖行为;⑥是社会行为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16、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 )
A.蛏、沙蚕
B.石鳖、青蛙
C.鲸、乌龟
D.蛤蜊、蝌蚪
17、蜜蜂的群体有蜂王、雄蜂、工蜂组成,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这主要体现了蜜蜂的( )
A.社会行为
B.繁殖行为
C.迁徙行为
D.攻击行为
18、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
A.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B.生物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经过自然选择后会成为新物种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干枯的树叶,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19、潘氏闭壳龟为水栖龟类,生活于山溪、岩缝和河边,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下列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殖过程不能摆脱水环境
B.体内有脊柱,体表覆鳞甲
C.卵具有卵壳,起到保护作用
D.属于爬行动物
20、家庭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遗传病,一对夫妻中一方为患者,其基因组成为Ee,另一方表现正常。该对夫妻所生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2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__,因此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22、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_____、_____和鳙鱼。
2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古诗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在青蛙、水稻、害虫之间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
24、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__________能力比蚯蚓强。
2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
26、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27、原始生命起源于________,原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
28、动物通过___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29、蘑菇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蘑菇是由______集合而成的。蘑菇的细胞里没有_________,因此营养方式也是___________。蘑菇是用___________繁殖的.
30、脊椎动物运动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1、将下列成语与对应的行为用线连起来
32、人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认识就是物种多样性。( )
33、下图是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填序号,_______填汉字)
(1)图中[ ]构成雄蕊;花粉在[ ]中。
(2)此桃花受精后,___________能发育成种子,______________能发育成种子中的胚。
(3)花粉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在柱头上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为一块马铃薯地中甲虫成灾后,在该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害虫个体间有的有抗药性,有的没有抗药性,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
(2)两次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数量都没有下降到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曲线回升的过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______实现的,杀虫剂对害虫起了______作用。
(5)分析曲线可知,使用杀虫剂I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Ⅱ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_______重新适应环境。
(6)对付马铃薯甲虫,除使用杀虫剂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列出一条即可),与杀虫剂相比,此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