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温度升高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B.乙图中水烧开时在壶嘴上方能看到“白气”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丙图中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
D.丁图中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干冰起雾的情景,这些雾是干冰液化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2、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
3、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
B.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C.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D.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对于参照物的
4、“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手影-光的折射
B. 摄影-凸透镜成像
C.投影-平面镜成像
D. 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5、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不能确定
6、下面小华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化雪时比下雪时更冷,是因为化雪时雪熔化吸热降低了气温
B.天热时公共汽车站的喷雾器喷出白雾是利用白雾的汽化吸热来降温
C.舞台上的白雾是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产生的
D.冬天在菜窑放些水是利用水的凝固放热,避免菜被冻坏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选择( )为参照物,( )在运动。
A.山;山
B.舟;舟
C.山;舟
D.舟;山
8、下列一些物理数据,合理的是( )
A.课桌高大约是
B.株洲市冬天最低气温是
C.一个鸡蛋大约是
D.初三学生小明50米跑的时间约为5秒
9、“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都使用了一种新型材料——纳米气凝胶,能在“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下,保证工作平台正常工作,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同时这种材料具有超轻特性,它的质量大约只有同体积水的质量的1/66,极大地减小了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运动更灵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气凝胶具有耐高温的性能
B.纳米气凝胶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C.纳米气凝胶密度约为
D.纳米气凝胶的质量小所以具有超轻特性
10、小明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实验说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的音调高
11、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B.冰和碘都要经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两者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目的都是为了均匀受热
D.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都要升高
12、下列关于温度计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使用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触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C.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后应立马读数
D.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读数时,液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3、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只具有一定体积而没有一定形状的是( )
A.水
B.玻璃
C.铁块
D.氧气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锅中冒出水蒸气遇到周围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霜在融化时,要放出热量
C.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逐渐消失属汽化现象
D.严寒的冬天窗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冰花”是凝华现象
15、沈阳的早市因其品类丰富、价格公道而在全国兴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早市早上的声音大约20dB
B.12月沈阳早上的气温约为15℃
C.一根油条的质量约为500g
D.油条的长度约为25cm
16、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17、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
A.传播速度
B.振动频率
C.振动幅度
D.传播能量
18、在物理实验课上,小阳想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在如图所示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9、2023年12月5日世界宪法日,学校组织八年级的部分同学去直隶总督署参加研学活动。班上有部分同学去给小明送行。小明坐在车窗边,看到同学们渐渐后退,而同学们看到大巴车开走了,小明和同学们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地面
B.汽车、汽车
C.地面、汽车
D.汽车、地面
20、深圳夏天地面温度有时高达,小深认为洒水车刚洒过水的地面会比较凉快,便马上跑过去,却感觉更闷热了。以下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太阳光照着大地,大地吸收热量
B.地面的水蒸发使地面温度更高
C.地面上方的水蒸气遇到小深皮肤发生了液化现象
D.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上升,使环境湿度更大
21、在学校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下列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窗户上安装双层玻璃
B.在学校路段树立禁鸣标志
C.在学校周围种植树
D.在学校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2、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B.甲在第9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C.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
D.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固定的熔点
23、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
B.佛山的昼夜温差可达30℃
C.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D.常见冰箱保鲜室的温度为
24、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夏天太阳光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投影式电视屏幕通常都比较粗糙,这里利用了光的漫反射
25、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000Hz~30000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8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______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______(变大/变小);
(3)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利用超声波______和______等特点;
(4)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物体间的距离?______为什么?_____
2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30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3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大小为_______N,绳端移动的速度为_______.
27、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至________Hz之间;声音在水中的传播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28、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______镜。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像(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像(填“实”或“虚”),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29、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选填“大”或“小”)。光在______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30、如表是姜堰到南京的T7781次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列车由姜堰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千米/小时。列车从姜堰到扬州的平均速度______m/s。(保留一位小数)。
| 姜堰 | 扬州 | 南京 |
到站时间 |
| 08∶13 | 09∶50 |
发车时间 | 07∶17 | 08∶16 |
|
里程/km | 0 | 78 | 179 |
31、如图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读取考生相关信息。
32、如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界面的_______边是空气,折射角为________度
33、响度是表示声音_____的物理量,它与发声体______有关,还跟_____有关.
34、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睛称为______;这是由于眼睛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______(选填“前”或“后”),矫正这种眼睛可以佩戴一副焦距合适的、由______透镜做成的眼镜。
35、小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为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此时小华又想“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你猜想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结论是______ .
36、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800g,杯的底面积为200cm2,现将一个质量为600g,体积为400cm3的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厚度不计,水未溢出)。求:
(1)物体A所受到的浮力;
(2)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后,水对烧杯底部压强增大了多少?
(3)剪断绳子,当物体A再次静止时,台秤示数变化了多少kg?
37、我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20m,位列世界深潜器排名第二位。如果“蛟龙号”在7020m深处竖直向海面发射超声波,问:海面上的接收器要经过多久才会接收到“蛟龙号”发出的声音?(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38、右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列车在7 :55的瞬时速度多大?
39、如图所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G,请用笔画线代替绳索,画出最省力的连接。
40、请画出图中静止放在水平地画上的冰墩墩的受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O点上)
41、如图所示,OB是平面镜上的一条反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