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是关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冰化成的水,这是凝固放热的现象
B.白露——早晨的露珠,这是汽化放热的现象
C.霜降——枝头上的霜,这是液化吸热的现象
D.大雪——亮晶晶的雪,这是凝华放热的现象
2、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利用“冰墩墩”做太空抛物实验的情景。若冰墩墩在地球表面的质量是200g,则它在太空中的质量是( )
A.大于200g
B.小于200g
C.等于200g
D.等于0g
3、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当水的温度从2℃升高到1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B.水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水在时密度最小
4、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就可以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依次敲打瓶口时,甲发出的音调最低
C.用不同力度敲打同一瓶口,发出的音调不同
D.改用嘴依次吹瓶口,甲发出的音调最低
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在AB段温度升高,开始熔化
B.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C.海波的凝固点是48℃
D.8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6、如图甲所示,一个重10N的物体M,其上表面通过测力计与电梯顶部相连,电梯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测力计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梯在此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为选项中的( )
A.
B.
C.
D.
7、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C.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8、甲乙丙三人从A地沿直线运动到B地,甲一直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乙开始以10m/s的速度运动,中途先加速再减速,最后到达B地的速度为10m/s。丙开始以10m/s的速度运动,中途先减速再加速,最后到达B地的速度为10m/s,他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 )
A.t1=t2=t3
B.
C.
D.
9、临近秋冬,儿童支原体感染肺炎高发。为了保护自己,医院工作人员需要长期佩戴口罩,这就导致了在与病人沟通时需要不断提高音量。这种方式改变的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10、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老师的“估计”属于( )
A.提出问题
B.评估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猜想与假设
11、如图,将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红、蓝圆环粘成“8”字,将其竖直放入水中,下边的蓝环刚好浸没。关于在水面上方看到的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蓝环是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B.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C.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比水面上的红环更明亮
D.红环在水中的“倒影”和看到的蓝环完全重合
12、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天文爱好者用墨水成像、小孔成像、相机拍照等方式观看或记录了这一天象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发生了折射
B.太阳通过照相机镜头所成的是虚像
C.太阳在墨水中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D.太阳通过小孔成缩小的实像
13、关于、
和它们的变形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
C.质量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大
D.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1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5、下列实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日食或月食现象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C.立竿见影
D.镜花水月
16、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6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1cm
1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是客观存在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反射时,方向一定改变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8、霜降是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19、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C.冰的熔点为0℃
D.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20、如图所示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
B.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
D.相遇前甲、乙最远相距
21、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防止风吹到头部
22、下列关于光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看见地面上的课本
B.手影游戏
C.小孔成像
D.海市蜃楼
23、下列热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吸热
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24、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与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的响度相同
25、如图所示,测量一段铅笔的长度时,所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这段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
26、水下的潜水员看岸边的观光者,他看到的是______(选填“变矮”或“变高”)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观光者看到水底有一块非常漂亮的鹅卵石,他想用激光笔照射这块鹅卵石,激光笔应瞄准______(选填“鹅卵石的上方”、“鹅卵石”或“鹅卵石的下方”)。
27、树木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______力。在干燥的冬天,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松,这是因为头同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1光年=________米。
28、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____,音调较____________。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0.5吨的海豚和100吨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29、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0、如图甲,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摩擦力为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则推力F2=__ ___N。
3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距透镜30cm处,光屏距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在_____cm到_____cm之间,屏上像的大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烛焰的大小。
3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2.99792×108m/s。在计算时,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________×108m/s。
33、小明乘坐的汽车在两壁平行的山崖中,当他按了一声喇叭后,经过后听到一次回声,再经过
后再听到第二次回声。
(1)若汽车是静止的,则这两个山崖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
(2)若汽车是以的速度面向较近的山崖匀速驶,则这两个山崖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
34、通过拍打静止的窗帘可以清除它上面的浮灰,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3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1)实验时,从固定斜面上释放小车进入不同水平表面,应将小车从斜面上______(同一/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关于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通过什么来反映,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个想法:①小车运动的距离、②小车运动的时间、③小车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你认为可行的有______(多选,填序号);
(2)实验观察到现象如图所示,小车在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换用长木板重做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答:______(需要/不需要);
(3)根据实验现象,若实验中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
36、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撑多高的水柱?(p0=105Pa)
37、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 t图象,求:
(1)乙车20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在第15s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多远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8、国庆假期,小东一家人打算到武汉欢乐谷游玩,他们决定从宜昌东站坐动车到武汉。小东家距离宜昌东站,市区内驾车平均速度为
。为以防万一,还需要额外预留15分钟的保险时间。如图18是她在12306网站上找到的动车时刻表。请回答:
(1)宜昌东到武汉站的铁路距离约为,求
次动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合约多少
?
(2)如果他们要乘坐图中最早的动车,他们最迟的出发时间为多少?
39、如图所示,抛出的玩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样物“冰墩墩”,请画出“冰墩墩”所受力的示意图(O为重心,不计空气的阻力)
40、小文和小满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通过实验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但粗心的小文没有及时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请你在图中标出折射光线,根据图示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_____。
41、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