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是八年级(2)班的张阳同学整理的物理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C.从地球带到太空的一个物体,质量不变
D.火锅上方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2、如图所示四种水的物态变化情景中,由凝华造成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秋天:草叶上凝结有“露珠”
C.隆冬:泼水成冰
D.初冬:路边草叶上凝结“白霜”
3、下列关于小岗(8年级男生)的一些数据,与实际明显不符的是( )
A.身高167.8cm
B.心率70次/分钟
C.脚长40cm
D.百米短跑成绩15.6s
4、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空中的明月是光源
B.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C.地上的人影与杯中人影都是相同的“影”
D.地上的人影与杯中的人影是不同的,地上是“影”,而杯中是“像”
5、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
C.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一定发生偏折
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6、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
7、下列测量工具与所测物理量对应错误的是( )
A.刻度尺—测量长度
B.电子表—测量时间
C.温度计—测量温度
D.量筒—测量质量
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4cm
B.当u=15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u=3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0cm处移动到 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9、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神奇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时,所产生的声音非常微弱.下列关于消音靴说法正确的是
A.消音靴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消音靴能够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主要是防止音调过大而暴露目标
10、美丽的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教学楼内不奔跑,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的发生,我们在走廊行走速度合适的是( )
A.1cm/s
B.1dm/s
C.1m/s
D.10m/s
11、如图所示,是利用瓶子做的几个小实验,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用力敲击装水的瓶子,右侧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B.图乙中,玻璃管做的粗一点可以使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更明显
C.图丙中,透过水瓶看到铅笔的像可能是倒立的
D.图丁中,瓶中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体积也不变
12、图甲、乙、丙、丁为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甲、乙、丙、丁
B.只有乙冲程能向外提供动力,其他冲程都是靠惯性运转的
C.丙冲程中排出的废气不具有任何能量
D.丁冲程的原理与图戊所示演示实验的原理相同
13、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0m/s;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36km/h:而丙物体跑完100m路程需要10s,比较可知它们的速度(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三个物体速度一样大
14、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成功举行,中国代表队共计获得201枚金牌,位于金牌榜首.下列情况中,金牌质量变小的是( )
A.金牌的边缘不小心被磨去一小块
B.把金牌从杭州带到北京
C.把金牌熔化成其他形状
D.金牌上粘有运动员的汗水
15、霜降是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16、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是0dB
B.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C.洗澡时26℃的水温最适宜
D.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为20Hz~2000Hz
17、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18、下列有关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北方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B.实验室用温度计在使用前必须要先甩一甩
C.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越高
D.体温计可以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消毒
1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图所示,雕刻之后,印章的( )
A.体积减少,密度减小
B.质量减少,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D.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20、下面是小明学完长度的测量以后总结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对同一个长度,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刻度尺,正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C.测量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D.对同一个长度,认真测一次就够了,多测量几次无法减小误差
21、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现象,以下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树萌下的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22、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下列估测数据,你认为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
B.课桌的高度大约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500g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2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1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一直变大
D.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25、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如图所示,则金属箔带的是 _______ 电荷(填“正”或“负”).).
26、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 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__球运动平均速度大,(b)图中的图象描述的是________球的运动.
27、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mm;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28、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牙医用一个有柄的小平面镜伸到患者口腔内观察牙齿,这是利用平面镜能够_____的特点,使用前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_____.
(2)寒冷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而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_____(内侧/外侧);洗涤沾满块状油污的碗或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块状油污的_____,而使油污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缘故.
29、在居民小区或马路边能看到如图所示的“镜子”,这是人们利用光的______规律,在路的急拐弯处装上的______(选项“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30、淮阴区教育局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全区中小学普及足球教学,如图,某学生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 ,同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 .
3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该装置还能探究声音的 和 的关系。
32、如图所示,分别重10N和12N的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在两个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作用在A上向右的拉力F1大小为3N,作用在B上向左的拉力F2大小为5N,则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N;地面对B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是水平___________(向左/向右)。
33、(1)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无接触式体温计(如图甲)被广泛使用,它是依靠感知人体发出的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温度的;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红、_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疫情期间,小明在线上学习时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急剧下降。经医生检查,小明晶状体变厚,使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如上图所示的乙丙两幅示意图中,能正确矫正小明视力的是__________(选填“乙”或“丙”);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的镜头(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4、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该温度值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人体的正常体温。喝水时水太热烫嘴,为了尽快喝到温水,人们有时会对着热水吹一吹,这样做可以加快降温的原因是______。
35、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甲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适当向_____(上/下)调,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接着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移动(左/右);
(2)若想从光屏这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放大的像,此时应将物体放在_____(H/A/F/B)点;
(3)完成实验后,某同学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并调节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_______________)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4)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将光源“F”放在15cm 处,其大小如图丁(A)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可能会是丁图中的___________。
36、一个空瓶子质量是200g,装满水是总质量是700g,装满某种食用油时的总质量是600g,求:(ρ水=1.0g/cm3)
(1)该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37、1cm3的水里大约有3.35×102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若一只蚂蚁喝一口水的体积约为6×10-4cm3,则蚂蚁所喝一口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
38、小明和张伟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张伟提前5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张伟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谁会先到达终点?试写出论述过程。
39、如图为足球正在空中运动,请画出足球在图中位置时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AˊBˊ。
41、如图所示,光从水里射向空气中,请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光线(大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