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王老师讲“我国地势特征”时绘制的简图。图中反映出我国( )
A.东部濒临印度洋
B.三级阶梯地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
C.河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D.各类自然灾害频繁,集中发生在阶梯交界处
2、“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
A.草地改良
B.封沙禁牧
C.坡耕地改梯田
D.退耕还湿
3、下列地理分界线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C.黑河一腾冲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4、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下列各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5、读中国部分农作物分布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水稻
B.②是甜菜
C.③是油菜
D.④是甘蔗
6、云南省香格里拉的巴拉村被群山环抱,村落中藏式木楼层叠而建,周围山体植被稀疏。读巴拉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考新考法·逆向思维)下列巴拉村民居建设特征与其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
A.依河而建——方便运输
B.木楼众多——森林茂密,取材方便
C.层叠而建——依托山地地形,充分利用空间
D.屋顶为平顶——山地面积小,利于晾晒粮食
【2】图中显示的部分沟通巴拉村的交通路线呈“之”字形,主要目的是( )
A.缩短距离
B.平整土地
C.美化环境
D.减缓坡度
【3】巴拉村被群山环绕,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措施有( )
①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
②地形复杂,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③土地面积大,大面积发展种植业
④开发房地产业,发展经济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风情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8、玲玲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中国那么大,这个暑假我想去看雪山”.请你给她推荐暑假看雪山最适合的地区( )
A.太行山
B.武夷山
C.台湾山脉
D.喜马拉雅山
9、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A.107人 B.134人 C.143人 D.300人
10、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却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B.我家在内蒙古草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的家乡在东北平原上,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农作物种类多,一年可种植三季作物
D.我家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11、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
A.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B.雪山连绵,降水较少
C.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12、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A. 布达拉宫 B. 八达岭长城
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D. 皖南古村落
13、截止2021年4月,我国已有5种国产疫苗进入市场,其中3种在北京研发。中国疫苗以更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更低的储存条件,为世界人民带来希望。北京成为我国新冠疫苗研发集中地,主要因为( )
A.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
B.全年温和,降水丰沛
C.是我国政治、经济中心
D.地处平原,交通便利
14、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最可能为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东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F处地形为(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3】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H处可仰望飞瀑
B.F处较K处更陡
C.P处河流自东向西流
D.观景亭海拔在550米以上
15、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是( )
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电子、信息
16、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两地气温却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低不同
B.所处经度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人口多少不同
17、目前粤港合作模式反映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方式的变化,粤港重点发展的产业分别是( )
A. 粤﹣服务业 港﹣制造业 B. 粤﹣制造业 港﹣旅游业
C. 粤﹣旅游业 港﹣航运业 D. 粤﹣制造业 港﹣服务业
18、《中国民歌大会》展示了我国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下列民族节日与蒙古族相关的是( )
A.开斋节 B.那达慕节 C.泼水节 D.元宵节
19、下列属于北方地区代表性的农作物是( )
A.水稻、柑橘、油菜
B.小麦、苹果、花生
C.油菜、甜菜、大豆
D.甘蔗、芝麻、苹果
20、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长江、黄河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
A.南海、渤海
B.东海、黄海
C.东海、渤海
D.黄海、渤海
【2】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 )省
A.西藏自治区
B.甘肃省
C.青海省
D.四川省
【3】关于长江和黄河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河都有结冰期
B.长江的含沙量比黄河大
C.黄河的流量比长江大
D.长江的汛期比黄河长
21、根据我国河流水文特征,填出下列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 | 水量 | 汛期 | 含沙量 | 有无结冰期 |
长江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_ |
黄河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2、我国位于______ 大陆的东部,_______ 洋的西岸。
23、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4、由图可知,我国主要地形类型所占比例:山地____%、高原____%、盆地____%、平原____%、丘陵____%
25、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___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___位。
26、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人均 。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国家把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具体内容是: 。
27、我国各民族分布呈________ 、________ 的特点。
28、黄河发源于__,全长__,注入__海.
29、对照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们学校所处的位置属于__带,气候类型是:__.
30、我国面积最大、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____________ 。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三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3个城市为核心,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带组成大的城市集群。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新的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材料二:如图为鄂、湘、赣三省略图
(1)“中三角”三省位于________(地形区)。从气候方面看,该地区________资源丰富。
(2)湖泊A是________,长江在江西省境内的主要支流是________,其流向是________。
(3)图中铁路线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中央某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要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材料二:如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1)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所指的地形区是____。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灌溉出万亩良田,其冲积而成的①____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
(3)黄河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河段的____(地形区),其形成原因是____,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填字母)地区。
(4)黄河下游泥沙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形成“____”。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黄河流经了____(填字母)地区、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33、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发源于____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干流流经11个省区注入____海。
(2)我国古籍中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描述该河的多沙状况。这种状况出现中图中①②③④河段的哪些河段?____。
(3)造成“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人为原因是什么?____。
34、今年某购物网站“双11”活动后统计了部分省区最受欢迎商品,如表所示。结合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省区 | 黑龙江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广东省 |
商品 | 皮草 | 棉衣 | 棉衣 | T恤、连衣裙 |
注:皮草是指利用动物皮毛制成的服装。
(1)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广东省的简称是___________。
(2)造成各省区网购商品差异显著的是___________(季节)的气温。
(3)西藏自治区纬度较低,棉衣却是最受欢迎商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网购”实现了足不出户购物,最适宜送货上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运运输
D.公路运输
(5)黑龙江省的气候类型是下图中的( )
35、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近年来,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每年约有20万人来此采挖冬虫夏草,每挖一根虫草,至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的草皮。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根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东、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并简析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形成原因。
(3)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试对C地区进行农业规划,并说明理由。
从材料可知,过度采挖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