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是将话筒接在示波器上,用不同乐器对着话筒都发出C调1(duo)的波形图,比较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特性不同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学习完声现象后,小明做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乙图,可以看到真空罩中闹钟在振动,但不能听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且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乒乓球弹起的角度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D.丁图,用硬纸板接触转动的齿轮,发出来的声音很“尖”,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3、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
B.液化而成的
C.凝华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4、以下数据合理的是( )
A.你的质量约为500g
B.教室课桌的高度约70mm
C.正常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5、乘客“刷脸”进动车站乘车,“刷脸”相当于给乘客拍了一张照片,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刷脸”的乘客是光源
B.乘客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需远离“刷脸”机镜头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刷脸”的乘客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6、“超声洁牙”能有效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洗涤剂
B.超声波引起液体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D.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根据观察,幻灯机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8、如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则在标准大气压下( )
标准大气压下 | ||||
物质名称 | 酒精 | 乙醚 | 煤油 | 水银 |
凝固点/℃ | ﹣117 | ﹣114 | ﹣80 | ﹣39 |
沸点/℃ | 78 | 35 | 180 | 357 |
A.酒精凝固点比水银高
B.可以使用煤油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乙醚在﹣110℃时是固态
D.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9、谚语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谚语中有关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0、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80℃
C.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D.上一节物理课所需时间约45s
11、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
,则冰壶以
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可能为( )
A.
B.
C.
D.
12、中国海上巨型风机—巨无霸是史上最大的单体风力发电机,如图所示,它的每个叶片长,它转动起来能够扫过将近两个足球场大的面积。为了让风更易带动起扇叶,制成叶片的材料应该具有( )
A.较大的质量
B.较低的熔点
C.尽量小的密度
D.较好的吸热性
13、如图所示是一款折叠型导盲杖,在正常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力向上有障碍物,导盲杖接收到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并发出“滴滴”的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导盲杖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的频率比“滴滴”的提示音的频率高
14、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B.
C.
D.
15、如图所示,记录了两条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传播径迹(所有光线均没标箭头)。其中,2、4两条光线在同一直线上。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1、2一定是入射光线
B.3、4一定是入射光线
C.若4是入射光线,则2是其对应的折射光线
D.若1是入射光线,则4是其对应的折射光线
1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17、以下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人的心脏1s大约跳动15次
C.课桌的高度大约为80cm
D.初中生步行速度约为
18、关于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1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因为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
20、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称为水循环。水循环时刻在进行,因此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变成云是凝固过程
B.水蒸气变为草上露珠是熔化过程
C.地表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过程
D.寒冬的雪人慢慢变小是凝华过程
2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是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C.改进方法,用精密测量仪器,可减小误差
D.测量时的错误会造成误差太大
22、下列与人体有关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成年人的体重约60N
B.成年人的脚长约25d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D.心脏搏动一次的时间约1min
23、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2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
A.米(m)
B.秒(s)
C.摄氏度(℃)
D.千克(kg)
25、填写合适单位:
(1)成人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
(2)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为16_____;
(3)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_____。
26、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现象,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1)将一小勺白糖慢慢地加入满满一杯水中,杯中水不会溢出,原因是:分子间有______;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入水中,杯中水也不会溢出,继续放入若干只回形针,水仍然不会溢出。细心的小雨同学发现:水虽然没有溢出,但是水面却向上凸起。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原来水的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
(3)对杯中水加热,当温度升高时,由于水分子______加剧,以致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这就是汽化的微观解释。
2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行驶情况,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前甲、乙哪辆车快些?答:______;理由是______;
(2)乙车在前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3)甲车按照这样的速度行驶,通过的路程是______。
28、如图所示,OA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A端的力。图中线段AC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C⊥AC、CB⊥OA。则线段______可以表示力F的力臂。
29、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选填“无规则振动”、“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大小,噪声超过______分贝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其中分贝是声音______的单位。(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30、如图所示,把一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两个溢水杯中。当小球静止时,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则小球的质量是______g,甲、乙两杯中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ρ乙.(选填“>”、“=”或“<”),小球在甲杯中时受到杯底的支持力约______N。(g取10N/kg)
31、用一个2.5升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千克,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_____kg/m3;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_____千克的水.
32、如图所示,甲图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其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cm;乙图停表的读数 ______min_______s。
33、如图所示,用100N的压力F,将重20N物体A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减为 50 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方向______。
34、针对我国北方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提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就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冬天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霜是由水蒸气______而成的。
35、小敏和小倩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为:时:分:秒)。
⑴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和______,分别用______和______测量;
⑵实验中为了______________,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⑶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小车在AB段的路程.时间和速度分别为:SAB =_________m.
tAB=___________s.VAB =___________m/s;小车在BC段的路程.时间和速度分别为:
SBC =__________m.tBC=_________s.VBC =__________m/s;
小车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⑷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在斜面下滑时做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⑸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填“大”或“小”)。
36、一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0.6s后才刹车,又经过4.4s车滑行52m后停止,车从发现情况到停止整个过程如图所示,求:
(1)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汽车运动的总距离为多少m?
(2)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37、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0.8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音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38、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水深12cm,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g取10N/kg)
39、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挡板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0、如图所示,斜面上有一缓慢匀速直线下滑的物体A,作出斜面所受压力和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41、如图所示,光从水里射向空气中,请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光线(大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