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长江流域出现严重旱情,其中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冬季风异常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用水量过大
D.夏季风异常
2、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2020年的阶梯水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 第一阶梯水阶(元/m2) | 第二阶梯水阶(元/m3) | 第三阶梯水阶(元/m3) |
北京 | 5 | 7 | 9 |
济南 | 4.2 | 5.6 | 9.8 |
上海 | 3.45 | 4.83 | 5.83 |
广州 | 1.98 | 2.97 | 3.96 |
【1】我国许多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节约用水 ②增加水厂经济收入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与国际水价接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北方地区水价普遍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B.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大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远大于南方地区
3、正在辽宁大学度数的张红在家乡从来未见过下雪,她的家乡最可能在( )
A.哈尔滨 B.兰州 C.杭州 D.广州
4、自19世纪以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升高了1.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候持续变暖,将会导致南、北极地区( )
A.冰川面积缩小
B.极端天气出现频率降低
C.自然灾害减少
D.生态环境持续变好
【2】为了减缓全球变暖,推迟跨过1.5摄氏度门槛的时间,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禁止发展重工业,减少能源消耗 ②严禁乱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③倡导公民绿色出行 ④使用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3④
D.②③④
5、现有一万吨大米从上海运往南京,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海洋运输
C.内河运输 D.航空运输
6、我国和东南亚许多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居民,喜欢到澳门去,其目的最有可能是( )
A.采购农产品
B.采购矿产
C.旅游、博彩
D.科学考察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就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其原因是( )
A.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B.土地资源总量很少
C.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D.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
【2】下列不属于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退耕还林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严重
D.浪费和滥占耕地
【3】下列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中,合理的是( )
A.围湖造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C.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D.在草场上尽量增加牲畜的数量
8、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原因主要是( )
A.地广人稀
B.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9、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兴建水库 C. 节约用水 D. 防治水污染
1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A.①——我们住竹楼,过泼水节
B.②——我们在高原上过雪顿节
C.③——我们在草原过那达慕节
D.④——我们吹芦笙,过三月三
【2】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图中的( )
A.①——内蒙古自治区
B.②——云南省
C.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④——吉林省
【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和分布最广的分别是( )
A.壮族、回族
B.维吾尔族、回族
C.回族、壮族
D.壮族、维吾尔族
1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 南丰北缺 B. 东部不足 C. 青藏高原缺水 D. 全国分布较均匀
12、据图判断,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分布于(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环渤海
D.以上三个区域
13、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B.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宜宾,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
C.长江素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的称号
D.长江流经江西省
14、今年暑假,小明随父母坐火车外出旅行,沿着火车行进的路线,他们沿途先后看到下列景观。读“某线路沿线景观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依次排列的植被景观图,反映了我国( )
A.从南向北的热量变化
B.从东向西的热量变化
C.从西向东的降水变化
D.从东向西的降水变化
【2】森林主要分布的干湿地区是(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3】列车行驶到荒漠地区时,小明看到当地的传统建筑最有可能是( )
A.竹楼
B.冰屋
C.砖墙斜顶屋
D.土墙平顶屋
15、读图“某半球经纬网”图,根据信息判断P点的经纬度( )
A.30°S,30°W
B.30°S,30°E
C.30°N,60°W
D.30°N,30°W
16、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云南省 D.吉林省
17、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工程方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植树造林 D、防止水污染
18、当前,网购已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小明在淘宝上买了一本学习资料,收件地址为“安徽省阜阳市××镇××中学”,地址体现出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 )
A.省、县、乡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省、地、市
D.国家、首都、省
19、地球上产生四季交替现象是由于( )
A.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地球的形状不规则
20、关于对四大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云贵高原地面平坦开阔,石灰岩分布广泛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C.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高原上雪山冰川广布,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D.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不平,高原上山脉多南北走向,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21、新和桂这两个省级自治区主要是 族和壮族的聚居地。
2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以______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23、在土地资源利用的诸多问题中,_____减少最为严重。
24、______ 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______ 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______ 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25、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______;以南地区耕地多为______,粮食作物主要种植______。
26、黄土高原北起 ,南达 ,东至 ,西抵 。
27、西北地区地面植被自东向西,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_.
28、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29、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__________(国家)侵略者,收复台湾。
3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个民族,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__。
31、大湾区,塑中国崛起之先锋。图甲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图乙为“香港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及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组成。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1)港珠澳大桥连接了珠江口西侧的________特别行政区、珠海经济特区和东侧的_________特别行政区。
(2)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港珠澳大桥在中部有相当长一段是海底隧道,这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
A.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B.缩短通行距离
C.避开台风的威胁
D.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
(4)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 ②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使该地交通更加便捷:
③该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④有香港、澳门发展经验可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2019年暑假,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西部研学之旅,踏入神秘之地,感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依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记录的研学片段,请补充完整。
旅程 | 研学记录 |
第1站 | 从济南出发,乘车到达呼和浩特,发现草原上牧民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 |
第2站 | 这里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并且路边是一片“塞外江南”景观,人们主要引____水进行灌溉。 |
第3站 | 到达青海省南部,这里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此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
终点站 | 到达终点拉萨,这里人们的传统服饰是藏袍。 |
(2)宁夏枸杞粒大、饱满,籽少肉厚,味甘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夏适宜枸杞生长的有利条件。
(3)藏袍是青藏高原居民的传统服饰。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请解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4)国家在西藏琼结县拉玉乡建设了我国“首个贫困村光伏农场”,请分析这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此次研学主要经过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33、区域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了环境对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1)图甲中多年平均雪期由南向北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
(2)山脉③两侧地区相比,年降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东侧”或“西侧”),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列举1点即可)。
(3)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归纳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_______ (长/短)。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①②③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
(5)图乙中A是_______(地形区),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_______(至少2点)。
探究结论
(6)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该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纬度相同的地点气候的气温降水条件一定相同
B.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降水量不一定相同
C.科技是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最重要因素
D.发展农业生产应该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面植被由甲向丙从森林、草原、荒漠过渡,该景观的变化主要受____(选填“降水”或“地形”)的影响。
(2)我国物产丰富,下列物产与图中地区相对应的是____(填字母)
A.甲一大豆
B.乙—苹果
C.丙一青稞
D.丁一菠萝
(3)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是____,该盆地位于____地区内。
(4)长江三角洲位于____地区内,该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____省南部和____省北部地区。
3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A__________(丘陵),B__________(盆地),C__________(平原),D__________(盆地),①_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__(山脉)。
(2)能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剖面是__________(填OP或MN),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降水有何影响?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