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有关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不由振动产生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
2、一个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小明,该交作业了!”小明听出这是物理课代表的声音,他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节奏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为 16∶3,运动时间之比为 4∶1,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16∶3
B.3∶4
C.4∶1
D.4∶3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6、当你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时,如果说你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从走廊穿过的同学
B.教室里的天花板
C.学校里的教学楼
D.教室里的讲台桌
7、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来降温,这种方法叫物理降温,这是利用了( )
A.蒸发吸热
B.沸腾放热
C.升华吸热
D.熔化放热
8、蹦极是一项极其富有刺激性的运动,小辰一直想去又不敢去,便在家做了一个模拟“蹦极”的小实验,如图所示,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石块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石块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所受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D.到达C点时,小石块受到的拉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9、下列关于长度、时间和质量的估测正确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g
B.教室里普通课桌的高度为2.5m
C.普通初中男生跑完1000m大约需要2min
D.普通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是5s
10、“熄灯一小时,低碳你我行”。熄灯后,小亮利用黑暗的环境,用手电筒做了有趣的物理实验——手影。下列成语描述的光学现象中,与“手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杯弓蛇影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海市蜃楼
11、如图,元旦节某地景点演绎双塔精彩绝伦的灯光秀,让观看的市民流连忘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市民看到水中的双塔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立虚像
B.市民背对双塔,利用一块手掌大的小镜子,也可以让双塔成完整的像
C.双塔发出的各种色光都是红、黄、蓝三色光组成
D.老年市民取下远视眼镜,通过镜片看到倒立的双塔,这是双塔的虚像
12、被踩扁了的一个乒乓球放到热水中又鼓起来了,这一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密度不变
B.密度变大
C.质量不变
D.质量变大
13、以下的测量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
A.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dm
B.体积为1L的水重约为10N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D.洗澡水的温度约65℃比较合适
14、学校倡议:“保护视力,少用手机,从我做起”。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损害了视力。如图所示的是远处物体在他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15、“月在云中行”、“鱼戏莲叶间”,诗句中“月”和“戏”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云、鱼
B.云,莲叶
C.月亮、鱼
D.星星、水
16、下列物体的运动速度为的,可能是( )
A.行人
B.飞机
C.蜗牛
D.火箭
17、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测量一张长1.3m的桌子,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303m、13.0dm、130.1cm,甲、乙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对
B.乙对
C.丙对
D.甲乙丙都对
18、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19、罗一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做出了五次记录结果,12.5cm,12.6cm,12.7cm,15.2cm,12.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
A.12.6cm
B.12.62cm
C.12.7cm
D.12.74cm
20、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用漏斗从容器底向水中缓慢注入浓盐水,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该实验目的是为了得到下列哪个结论( )
A.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盐水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液体中都可以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1、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等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可以听到超声波信号
B.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C.该导盲手杖需要碰触到物体才能发现障碍物
D.该导盲手杖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22、我国技术人员在研发高铁时,要进行风洞测试,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模拟高铁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形。在风洞测试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风洞为参照物,列车模型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模型是运动的
C.以风洞为参照物,风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风洞是运动的
23、为矫正近视眼,佩戴的眼镜片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24、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0~5s,甲车的速度是4m/s
B.10~15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10~15s,甲车做变速运动
D.0~15s,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都是30m
25、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小宁同学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进行了多次测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是_________。
一些物质的密度 | ||||
物质 | 硫酸 | 二硫化碳 | 水 | 煤油 |
密度(kg·m-3) | 1.8×103 | 1.5×103 | 1.0×103 | 0.8×103 |
26、小亮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2m后,小亮距平面镜中的像____ m,像的大小_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27、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m.人耳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因此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至少为 m时才能听到回声.
28、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_____,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___________运动状态。为了纪念他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
29、今年11月3日9时32分,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如图若以梦天实验舱为参照物,问天实验舱是______(“静止”或“运动”)的。
30、重2 N的物体放在手掌中,对物体施力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手向上运动突然停止,物体被竖直上抛,此时物体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为______.(空气阻力不计)
31、在学校举行的迎国庆联欢会上,小明唱了一首周杰伦的歌。演唱完毕,同学们都夸演唱的和原唱“真像”,而且一点都没有“走音”,其中“真像”是指该同学声音的______和原唱,没有“走音”是指演唱时每句歌词发音的______和原唱一样。
32、夏天对着热水“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通过加快水表面的______加快蒸发,由于蒸发______,从而使水温度下降。
33、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到达100℃的水要想沸腾,则需要持续 .
34、某物理老师改编了清代文人郑板桥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水中皆不见。”其中飘落的雪花是由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雪花飞入水中不见的原因是雪花_________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5、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不规则小石块(不吸水)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g.
(3)如图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_____,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cm3.
(5)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6)若从水中取出小石块表面上有小水滴,这样导致测量的密度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6、如图所示,是小明爸爸开车回家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小明爸爸走完这段路程到达兰陵用了半个小时,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明爸爸开车是否超速。
37、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为88g,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8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取g=10N/kg,求:
(1)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食盐水的密度。
38、从上海始发,终点站湖北武昌的次动车,途中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
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
完全穿过长度为
的隧道,求:
(1)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
39、如图静止在斜面上一杯水中,用细线拉住一个静止的小气球,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40、如图,小球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小球对斜面的压力。
41、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