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2000年春季开始,黄河再无断流现象,其原因( )
①中游水土保持成绩显著②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成功③小浪底工程作用显著④下游河道治理作用显著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日本山清水秀,经济发展水平高。读该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工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对外依赖性强
B.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C.大量进口工业制成品
D.资源可以自给自足
【2】日本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地理条件是( )
A.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B.矿产丰富,大量出口
C.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D.港湾优良,海运便利
3、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节约用水 B. 兴建水库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治水污染
4、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读“北京市简图”和“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办,说明北京是( )
A.全国的经济中心
B.全国的政治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的文化中心
【2】关于北京市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众多,多自东南流向西北
B.北京夏季高温多雨
C.北京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
【3】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的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原因是( )
A.人口结构的变化
B.交通运输业发展
C.城市的功能定位
D.城市规模的扩大
5、下列优良畜种主要产于新疆牧区的是( )
A.三河马
B.三河牛
C.新疆细毛羊
D.宁夏滩羊
6、6月22日2时刚过,霞光就撒满了有我国“东方第一镇”美誉的某边境小镇的市场上,这里早已聚集了相邻国家的大量商人,我国“东方第一镇”位于( )。
A.黑龙江省
B.辽宁省
C.吉林省
D.浙江省
7、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愿
B.沟壑纵横的是黄土高原
C.崎岖不平的是内蒙古高原
D.雪山连绵是云贵高原的景观
8、下列图片展示端午节节日习俗的是( )
A. 卷春饼
B. 摇元宵
C. 包粽子
D. 打月饼
9、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汉族
B.朝鲜族
C.维吾尔族
D.壮族
10、如图是台湾岛中部地区遭受某种自然灾害后的景观图。读图完成夏秋季台湾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沙尘暴
11、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和地势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 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使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
C. 地势阶梯分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 地势东高西低,便于来自海洋的水汽深入内陆,季风气候显著
12、读“黄河水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陇海﹣兰新铁路经过图中的郑州、银川、兰州等省级行政中心
B. 黄河河口﹣壶口瀑布河段,两岸平原广阔
C. 图中a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因为该地区为内流区
D. 黄河上、中、下游含沙量都很大,故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挖沙清淤
13、以前,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而现在却有“地大物薄”之说。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主要的原因是 ( )
A. 人口总量增长,破坏浪费严重 B. 自然资源总量不足
C. 资源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 D. 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14、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B.全都属于北温带
C.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D.大部分在中纬度,小部分在高纬度
15、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现在,却有“地大物薄”之说。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资源总量丰富,但种类不多
B. 总量小,种类少
C.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 自然资源分布均匀
16、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草地 B. 石油 C. 水能 D. 太阳能
17、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标志着西藏自治区结束了长期以来没有铁路的历史,请判断青藏铁路的起止点是( )
A.西宁﹣﹣﹣﹣﹣格尔木 B.格尔木﹣﹣﹣﹣拉萨
C.兰州﹣﹣﹣﹣﹣﹣西宁 D.西宁﹣﹣﹣拉萨
18、读北极地区图﹐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向
B.夏至日时,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
D.去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2月
【2】有利于极地保护的科考项目是( )
A.记录夏季气温﹐拟建避暑胜地
B.观测动物迁徙,制定捕猎计划
C.勘探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
D.监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
19、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
A.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
D.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20、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我国自然资源非常贫乏
C.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
D. 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十分乐观
21、在西北,人们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______水,发展了_____农业.
22、我国有________个省,________个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3、选择填空。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有四大高原,四大高原的地表特征各异,你能从下面的描述中对应填出四大高原的特征吗?(括号中只填字母代号,否则不得分。)
青藏高原_____,内蒙古高原_____,黄土高原_____,云贵高原_____
A.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深厚,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形发育。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西部戈壁、沙漠广布。
24、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新疆 、 。
25、被誉为中国的“国粹”的,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是________。
26、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山脉A是____,它的北侧是____盆地,南侧是____盆地。山脉B是____,山脉D是____,山脉E是____。
(2)山脉F是____,走向是____,南侧的地形区是____。
(3)H是____(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上。
27、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其界线大致是黑龙江省的________市﹣﹣云南省的________县一线,此线以东地区人口_______(“稠密”或“稀疏”)。
28、由图可知,我国主要地形类型所占比例:山地____%、高原____%、盆地____%、平原____%、丘陵____%
29、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________ .
30、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______,______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31、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A—N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完成以下各题。
(1)北京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在此交汇的铁路线主要有五条,其中包括:
A_________线(北京-上海)、B__________线(北京-九龙)、C__________线(北京-广州)。
(2)兰州位于 F包兰线、G______线(兰州-连云港)、H_____线(兰州—乌鲁木齐)相交处,它是______ 省的行政中心, 该省的简称是________。
(3)请指出上海到昆明4段铁路线(K、L、M、N)中的L段线路的名称。
L_________线(杭州—株洲)
32、读“中国的疆域和邻国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国家名称。③_____⑦_____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中,其中,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_____; 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____高原上。
(3)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位于_____海。
(4)图中甲是我国内海之一,被山东半岛和_____半岛所环抱。
33、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地的地形区名称_______。
(2)甲、乙两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3)甲地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
34、烟台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七月前往新疆开展地理主题研学活动。下图为出发前兴趣小组收集的相关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疆突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
(2)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说出新疆种植棉花有利的气候条件。
(3)新疆棉花种植多采用滴灌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大面积种植棉花,要注意防范加剧当地________(生态问题)
(4)根据材料说出新疆绿洲分布特征,并说出原因。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大型系列特别 栏目《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用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从广西防城港市出发到辽宁丹东,顺时针勾勒中国版图。
材料二:作为《边疆行》的姐妹篇,大型系列特别栏目《沿海行》采用车队行进的方式,从 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按 顺时针方向,行进到广西防城港市,完成全部行程。《沿海行》与《边疆行》相呼应,完成沿中国大陆版图完整行走一圈的任务。
材料三:《边疆行》和《沿海行》路线图
(1)《边疆行》路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___,面积最大的是___。
(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2.2万千米,通过《边疆行》路线可以看出我国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共有___个。
(3)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___,北回归线穿过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域是___,东西距离最长的省级行政的行政中心是___。
(4)《沿海行》从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到广西防城港市,此路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四个海域的海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