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B.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速度表示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
3、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下面光学器件的成像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B.照相机: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C.放大镜:它是凸透镜,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D. “拐弯镜”:“拐弯镜”是凸面镜,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可扩大视野范围
4、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5、如图,下列光现象中,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现象是( )
A. 平面镜成像
B. 铅笔好像折断了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6、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7、在班班有歌声活动中,同学们合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响亮’指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频率小
8、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4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5:2
B.2:5
C.5:1
D.1:5
9、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小王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纸板A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纸板A右半部分可以绕NO转动,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向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图甲和图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B.通过白色纸板对光的镜面反射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C.当入射光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为90°
D.图乙中,将纸板沿NO折转后,反射光也不存在了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只能传声不能发声
B.人耳不能听见次声波,所以次声波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C.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1、用盐水选种时,需要配制密度为1.06×103kg/m3的盐水。现已有500mL的盐水,其质量为0.52kg,要达到上述要求,采取的方法是( )
A.加水
B.加盐
C.既不加盐,也不加水
D.无法判断
12、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保持不变
C.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D.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速度保持不变
13、如图所示,苍鹭正在向上飞离平静的水面,在这一过程中,苍鹭在水中的像是( )
A.虚像,且像的大小不变
B.虚像,且像逐渐变小
C.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
D.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
14、小南家里有近视、远视眼镜各一副。为了区分这两副眼镜,他绘制了光线通过眼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如图所示。虚线框内应该是远视眼镜的是( )
A.
B.
C.
D.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谚语“大寒冻河”中提到的河水结冰属于( )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16、如图所示,是表示物体运动规律的图像,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7、棉花糖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的一种食品,如图所示。制作棉花糖的过程如下:先将白糖倒入机器中加热,使白糖粒变成糖浆,从小孔中喷射出来的糖浆马上就凝聚成长长的糖丝,用竹签绕在一起就制成了棉花糖。此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凝固
B.熔化、升华
C.熔化、凝固
D.升华、液化
18、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小水珠形成的过程属于( )
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液化
19、密度定义式由于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该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由公式可知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对于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只要物质种类不变,任何条件下它的密度都不改变
20、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能反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诗句是
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映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21、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这样镂空掩膜会更明亮,调整锁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使镂空掩膜缩小的像成在硅片上,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图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若此时缩图透镜上有一个蜜蜂形状的小污点,则光屏上会出现一个蜜蜂形状的像
C.镂空掩膜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保持镂空掩膜和硅片不动,将缩图透镜靠近锁空掩膜移动一定距离还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22、小红在暑期乘坐高铁出行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图所示是她坐在高铁上的情形,小红结合自己所在列车的运动情况判断窗外列车的运动情况,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①若小红所在列车相对地面静止,则窗外列车相对地面一定运动
②若小红所在列车相对地面运动,则窗外的列车相对于地面一定运动
③若小红所在列车相对地面运动,则窗外的列车一定与其反向运动
④若小红所在列车相对地面运动,则窗外的列车可能与其同向运动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小名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属于晶体
B.相等时间内甲物质固态升温比液态升温慢
C.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熔点48℃
D.由图像可知,甲熔化过程用了8min
24、下列图像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 ( )
A.
B.
C.
D.
25、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6、苹果树上有一个质量为200g的苹果,它受到重力的大小为 N;运动员打排球时,会感到手疼,这种现象表明 .
27、小明的奶奶是老花眼,看书时应佩戴_____透镜。书应放在透镜的_____。要想看到的字大一些,应把镜子离书本_____(填“远”或“近”)一些。
28、“用落叶呼唤春天”主题活动在黄海森林公园举行,走进公园,看到金黄色的落叶,听到鸟儿的叫声,看到金黄色的落叶是因为落叶_______黄光;鸟儿的叫声,是由于鸟儿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叫声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中。
29、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现有一个200m长的涵洞,那么这列队伍从队首刚进涵洞到队尾出涵洞,需要的时间是______s,整个队伍全都在涵洞内的时间为______s。
30、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31、如图所示,是我国运载火箭上“箭载摄像机”拍得火箭上升时的一幅图片。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感光元件上。若拍摄该图片时镜头的焦距为f,为保证成像清晰,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v满足的条件是 ,物体经该镜头成的像是(填“倒立”或“正立”) 的。摄像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镜头用抗高温的石英材料制成,这是因为石英的 较高。飞机航拍只能在白天进行,利用的是地面物体反射的可见光来拍摄。拍摄过程中,地面上的物体在摄像机上成的像,应位于摄像机镜头的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跟之间,且更靠近 (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处。
32、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kg/m3,由该物质构成的体积为4×10-5m3的实心物体,重力是_____N,把它放入密度为1.0×103kg/m3的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N,排开水的体积是 _____m3。(g=10N/kg)
3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_______。同种液体的沸点____改变。
34、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例如在北方的冬天,水结冰现象可以带来不同的结果:自来水管内水结冰,体积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导致自来水管被“冻裂”;菜窖内水桶里水结冰时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3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________。
(2)实验时,他应在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他再拿来一根与A完全一样的蜡烛C,放在B侧移动,可以让蜡烛C与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B完全重合,由此表明_______。
(3)为了判断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他拿走蜡烛C,在B位置放置一张白纸,眼睛在____(填A或B)侧观察,根据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特点是否可靠,应进行多次实验,你认为下一步应该( )
A.保持A、B两支蜡烛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36、小明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
(1)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2)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3)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7、为了判断一个小铜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ρ铜=8.9×103㎏/m3)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测量器材?
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______?若小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_____?.
(3)若小铜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的总质量是多大______?
38、“全碳气凝胶”的密度仅为0.16 kg/m3,用它做成体积为100 m3的实心“人造山峰”,质量只有多少kg,若将它切去一部分,剩下部分的密度将怎样变化。
39、请在图中画出茶壶所受大小为2N的支持力的示意图。
40、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在重力的示意图附近标注出重力的大小。
41、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