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中国乐器二胡又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奏前艺人常根据不同的曲目调整琴弦的松紧度,这是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2、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小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红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制成红外线灯
3、一位中学生的身高为1.61m,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1.61m=1.61m×100cm=161cm
B.1.61m=1.61m×100=161cm
C.1.61m=1.61×100cm=161cm
D.1.61m=1.61×100=161cm
4、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应不少于12min
B.应不超过12min
C.应不少于20min
D.应不超过20min
5、如何测量田地对于古代农业生活来说至关重要,于是古人发明了以步为依据的测量方法。先秦时商鞅规定“举足为跬,倍跬为步”,即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
A.1mm
B.1cm
C.1m
D.1km
6、豆浆和鸡蛋是很多人的早餐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喝豆浆的杯子容积约5L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50g
C.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温度约为20℃
D.豆浆的密度约为1.1×103kg/m3
7、自古以来,人们结合物理现象创作了许多故事,下列故事与物理现象对应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猴子捞月——光的色散
C.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D.井底之蛙——光的直线传播
8、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
B.成年人一只的脚的长度约23dm
C.一个脐橙的质量约250kg
D.一本物理书所受的重力约38N
9、雨后的街道上有些积水,到了夜晚我们背着灯光行走时,看到的地面和积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燥地面较暗,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积水处较暗,光在积水处发生漫反射
C.干燥地面较亮,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D.积水处较亮,光在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
10、下列描述中,合理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8.5℃
B.中学生跑100m耗时10秒
C.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5mm
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
11、小明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当他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90cm、1.91cm、1.89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1.89cm
B.1.90cm
C.1.91cm
D.1.9cm
1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 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则乙的体温可能是( )
A.39℃
B.37℃
C.39.5℃
D.25℃
13、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14、科学家思考问题一般都要对所研究的问题(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B.分析与论证、评估
C.交流与合作、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以上一般都要涉及
15、青铜镜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下列光现象中与青铜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绿竹 错位变粗
B.临水起舞 倒影相伴
C.管中窥豹 所见一斑
D.冬奥猎豹 高清摄影
16、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海市㫳楼”的记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对着镜子画脸谱
B. 水面上山的“倒影”
C. 树荫下圆形“光斑”
D. 三棱镜分解白光
17、下列做法中,能使物体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
A.将橡皮泥压扁
B.一块冰熔化成水
C.将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
D.一面国旗从地球被带到太空
18、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某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下面的物理量,你认为其中不需要测量的是( )
A.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B.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C.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D.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19、如图所示,是有关眼睛及其矫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图分别是远视眼及矫正
B.甲和丙图分别是近视眼及矫正
C.丁和乙图分别是近视眼及矫正
D.丁和丙图分别是远视眼及矫正
20、图所示是小华从游泳池出来后站立时的情景,对小华感觉冷分析正确的是( )
A.是因为吹来的空气的温度较低造成的
B.是因为身上水蒸发时吸热、使人体温度升高
C.是因为身上水的温度低于人体造成的
D.是因为身上水蒸发时吸热,使人体温度下降
21、《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则观察到的光斑将会(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上移动
D.原位不动
2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
B.语音拨号功能是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C.人们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和海啸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24、东东在学习了误差的概念之后,思考减小误差的一些方法,下列有关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测量中避免产生错误
C.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D.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
25、小明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石块,当小石块上升到最高点时,假如此时小石块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石块将______(选填“保持静止”、“匀速上升"或“加速下降”)。
26、自行车轮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骑自行车快速前进过程中突然刹车,人由于具有______会向前倾倒。
27、某旅游船在湖面上航行,小红坐在该旅游船的座位上。如果以岸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小红是_____的;如果说小红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
28、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____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看起来是______。红、绿、蓝、白4束光一起通过蓝色的玻璃后照射在白纸上,纸上有______个光斑,分别是______(填颜色)。
29、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北京路中学的距离,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____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要15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______m;
(3)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_____不变。
30、近期交警部门加大对电动车安装遮阳伞的检查拆除力度。遮阳伞虽能遮挡阳光,同时也影响骑行视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图所示,当电动车快速行驶时,遮阳伞上边空气流速______,压强______,伞面被向上吸,车身不稳定,容易引发事故。
31、如下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物体的长度为 cm。
32、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_____能够传声(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甲乙具有相同的 ______;甲丙具有相同的 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3、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则入射角为_____;若保持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则将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20°角,则反射光线沿_____,(填“顺”或“逆”)时针转动_____角.
34、湖岸边的柳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_____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是光的_____现象。
35、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是否需要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36、甲、乙两地的路程为8000m,一辆公共汽车以72km/ h的速度匀速地从甲地行驶到乙地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37、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2m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里面装有适量的液体。现将一个质量为200kg的长方体物体放入其中,最终物体漂浮于液面上,液面上升0.1m,如图乙所示。则:
(1)长方体物体的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
(2)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3)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38、某同学乘坐一辆汽车面对一座高山。已知声音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若汽车是静止的,汽车鸣一声喇叭,历时t=5 s听到回声,则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2)若汽车以10 m/s的速度正对着高山驶去,汽车鸣一声喇叭,历时t=3s听到回声。鸣喇叭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39、在图中作出撬钉子时施加的最小力F1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l1。
40、如图所示,MN为水面,S是水面上的一个点光源,P为水下鱼的眼睛。请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画出∶
(1)鱼所看到光源S的像S'的大致位置;
(2)上述现象中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1、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50N的力推一木块匀速向右运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