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北京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②东依太行山,西濒渤海
③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④历史文化名城
A.①② B.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中国最大的油田是( )
A.大庆油田
B.克拉玛依油田
C.胜利油田
D.中原油田
3、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0%主要归功于大力发展( )
A.机械工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冶金工业
D.飞机制造业
4、(题文)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
A. 辽东半岛沿海地区 B. 东南部沿海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5、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
A.黑龙江
B.黄河
C.塔里木河
D.淮河
6、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寒潮 B. 台风 C. 沙尘暴 D. 干旱
7、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
A.冰岛 B.海南岛 C.崇明岛 D.台湾岛
8、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右图是云南吊脚楼,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是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吊脚楼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特征是( )
A.独特的民俗
B.湿热的气候
C.密集的河流
D.多山的地形
9、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形区的是( )
A.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2】甲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农作物熟制是( )
A.棉花、一年三熟
B.甘蔗、一年两熟
C.小麦、一年一熟
D.水稻、两年三熟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甲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水田
C.草地
D.旱地
10、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铁路运输是我国目前重要的运输方式,根据具体情况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主要优势在于( )
A.机动灵活
B.安全舒适
C.快捷方便
D.运量大、运输距离长
【2】具有机动灵活特点,可满足“门对门”服务需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3】根据具体情况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下列运输任务与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搭配正确的是( )
A.一批电子芯片从美国发往北京——航空
B.把新疆的天然气供给上海——铁路
C.两吨活鱼从密云水库送到北京城区——河运
D.十万吨钢材从武汉运到上海——管道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中的“春风”是指什么?现在请你从地理角度判断“春风”应是()
A.冬季风 B.夏季风 C.海陆风 D.西风
12、在流水的冲刷作用下,黄土高原形成了黄土峁、黄土塬和黄土墚等基本地貌形态。推测这三种地貌形态的演变先后顺序( )
A.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
B.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塬
C.黄土峁→黄土塬→黄土墚
D.黄土塬→黄土峁→黄土墚
13、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主要灾害是
A.干旱和洪涝
B.沙尘暴
C.台风
D.寒潮
14、2021年5月10日,位于山东省武城县的六五河节制闸开启,南水北调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向河北、天津供水。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线路线短,工程难度小
B.中线引长江干流水补给京津两地
C.东线借助京杭运河河道调水
D.实施调水工程的目的是沟通五大水系
15、“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地区是( )
A. 北方地区 B. 西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南方地区
16、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②以种植小麦为主
B.雨热同期是①②共同的气候特征
C.杭州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
D.传统的交通工具①以船为主②以马为主
17、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在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2月17日其返回器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着陆,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取得巨大成就。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嫦娥五号的发射地及返回地( )
A.纬度相差60°
B.都在111°E附近
C.与北京的距离大体相等
D.都是蒙古族聚居地
18、下列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 )
A.电子信息
B.生物工程
C.新能源新材料
D.机械制造
19、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该铁路全长1035公里,总投资约505.45亿元,线路北起昆明,终点为老挝首都万象。“中老铁路”的修建难度极大,全线80%路段为桥梁和隧洞。下图为中老铁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材料,判断“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炎热
C.森林密布
D.资金不足
【2】“中老铁路”建成之前,中国和老挝之间的交通主要靠湄公河水运,“中老铁路”和湄公河水运航线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是( )
A.速度快
B.运价低
C.投资少
D.受气候影响大
【3】中老铁路建成后,将极大的促进中老两国间贸易往来,下列未来通过“中老铁路”从老挝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不可能的是( )
A.木材
B.手机等数码产品
C.稻米
D.天然橡胶
20、“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1、填空题。
在四大高原中“石灰岩广布,地标崎岖”的高原是: .
22、亚欧大陆内部,主要属___________气候,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__________。
23、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开凿 、 的人工运河.
24、美国的50个州中,除了本土的______个州外,还有______和______两个“海外州”。
25、根据几个省的轮廓位置地理特征,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简称。
图职号 | A | B | C | D | E |
省的名称 | 广东省 | 湖北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黑龙江省 |
省的简称 | 粤 | 鄂 | 云或滇 | 陕或秦 | 黑 |
26、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人类活动。
27、从北向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________、亚热带、________。
28、我国地势的特征是____________,各类地形呈__________状分布。
29、我国共有_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__个省、_____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30、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___________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既有巍峨的高山,也有坦荡的沃野;既有奔腾的江河,也有浩瀚的海洋;还有复杂多样的气候,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也各具特色。
(1)秦岭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我们的家乡山东省无棣县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度带中的_____带;因为无____。
(2)图中①山脉为_______;其西侧的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民居是______。
(3)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____)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最大限度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4)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黄土高原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红色基因强大,为大力发展_____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5)华北春旱严重,东北三省春季却是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季节。该季节土壤水分较充足,分析这里春旱不严重的自然原因________。
(6)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却能大面积种植水稻(水稻喜高温、多湿)。请分析该地能够种植水稻的原因_______。
(7)东北平原农村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其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
32、暑假期间淄博市某学校初中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赴下图所示区域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和“自然生态之旅”。
(1)第一站:从济南出发乘车至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西柏坡地处A_________山脉。该山脉西侧为_______省,东侧为__________地形区。
(2)第二站:驱车前往壶口瀑布。亲眼目睹黄河奔腾咆哮、浊浪排空的气度。黄河在流经___________地形区后泥沙含量大增。
(3)第三站:从延安南行至陕西省省会B_________,它位于黄河支流________附近,往西北行进,进入C区,本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
33、识大河,悟发展,黄河安澜,即黄河安稳不泛滥,比喻国泰民安。大型纪录片《黄河安澜》于2022年9月13日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纪录片从大河之“魂”、大河之“安”、大河之“绿”、大河之“兴”四个方面全景式展现新时代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全貌。下图为黄河流域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大河之“魂”
(1)追寻万里巨川诞生的庄严与浩大,追溯黄河之“魂”,可以知道:黄河发源于______山脉,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______高原、______平原,注入______海。
(2)追寻着万里黄河大治的盛世长卷,读取中国历史“大一统”形成的渊源。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主要分布于( )
A.上游
B.下游
C.中上游
D.中下游
主题二:大河之“安”
某同学在看纪录片时,深深体会到黄河之“安”的重要意义。回顾地理课上学过的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图1),结合纪录片,绘制了“地上河”形成的思维导图(图2)。
(3)将下列备选选项填在横线上,完成思维导图。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备选选项:流速变缓 地势平坦 泥沙淤积 夏季多暴雨
主题三:大河之“绿”与“兴”
关于黄河之“绿”,黄河之“兴”,李岚在纪录片中看到这样一段:“高西沟一座隐没于黄土高原中的村庄,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经过6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40座秃山和20条干沟变成了青山绿水,滢滢碧潭。高西沟从最初田、林、草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到今天的三分林、两分草,一分田的三二一模式,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探索的模式。今天的高西沟远山近水森林山,近山阳坡花果园,平地淤积米粮川,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收入在不断增加”。
(4)列举出两点高西沟将秃山、干沟变成青山绿水的主要措施:______、______。
(5)资料中高西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有( )(不定项选择)
A.农田占比减少
B.林地占比增加
C.草地占比减少
D.农田面积扩大
34、下左图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下右图为“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多/少),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分配____(合理/不合理),加剧了我国____(北方或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
(2)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是____多雨,____少雨。
(3)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____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地区。东线方案利用运河将水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
(4)作为一名中学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____。
35、如图是中国空白政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1)①是 (填省区全称);与其接壤的国家是 .
(2)与②相邻的省区有 自治区、 省、 省和云南省.
(3)③是 ;④是 海峡,该海峡两侧的省区分别是 和 .
(4)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十余个,其中⑤是 (国家),⑥是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