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180g铁块带到月球后,质量变小
B.钢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密度变小
C.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光屏
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图甲、乙、丙、丁为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甲、乙、丙、丁
B.只有乙冲程能向外提供动力,其他冲程都是靠惯性运转的
C.丙冲程中排出的废气不具有任何能量
D.丁冲程的原理与图戊所示演示实验的原理相同
5、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12.5min
D.BC段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下列对物理量大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
B.教室内的温度约为48℃
C.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
7、下列最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cm
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0~2000Hz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9℃
D.中学生步行速度是5m/s
8、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则( )
A.该做法不正确,物体一端必须与“0”对齐
B.该做法只有没零刻度线时才正确
C.木块A的长度约2.65cm
D.木块A的长度无法正确读出
10、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正确估测物理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B.室内最适宜的温度接近体温约为37℃
C.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00g
1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若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4倍,甲、乙两物体的运动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2∶3
B.8∶3
C.1∶6
D.6∶1
1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品时,错误地把物品放在右托盘里,砝码放在左托盘里,读得食盐的质量为77.4g.如果按正确的称量,物品的质量应为( )
A.72.6g
B.77.4g
C.75g
D.79.8g
1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1∶1
B.6∶5
C.4∶1
D.8∶15
14、图所示的是小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教科书上“八”字放大的像,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八”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教科书上的“八”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教科书上的“八”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D.教科书上的“八”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15、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推力和重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D.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也有力的作用
1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
B.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17、下列关于声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余音未绝”表示波源振动停止,发声仍在继续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可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8、向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甲、乙两种液体。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的体积V之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液体的密度为
B.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
C.装满液体时,甲液体的体积比乙液体的体积大
D.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跟液体的体积V成正比
19、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在阳光照射下引起茅草等物体自燃,从而导致火灾发生,装有水的瓶子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三棱镜
D.凹透镜
20、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分别描绘出了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则
B.
C.若则
D.
2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N'是界面
B.折射角等于40°
C.AO是反射光线
D.MM'的右边是空气
22、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B.若甲、乙质量相等时,
C.若甲的体积为时,其质量是60g
D.若乙的质量为15g时,其体积是
23、如图所示是某款“超声波传感器”智能拐杖,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加蜂鸣器实现距离报警,可以帮助盲人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盲人能听到这种超声波
B.超声波传递不需要介质
C.这种超声波的发声体振动特别快
D.该产品利用超声波测距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
D.流星似剑
25、我们赤脚走在砂石路上时感到脚底疼,而走在平路上不疼.这是由于走在砂石路上时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_______,脚底受到的压强较_________所造成的(选填:“大”或“小”).
26、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________g/cm3;物体A由甲物质组成,物体B由乙物质组成,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物体B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3∶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当把容器倒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F2=______,p1∶p2=______。
28、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当物体C重为15N时,物体A、B恰好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若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使物体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该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N。
29、如图所示:
(1)使用刻度尺前,要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分度值和 ___________。
(2)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___________cm。
(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读数分别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_______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___________。
(4)测量一根正常状态下的皮筋的长度,小红用力拉扯皮筋,刻度尺读数为3.70cm,皮筋的实际长度 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3.70cm。
30、如图所示,小球c排开水的体积为300cm3,小球e的体积为150cm3,则c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e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N。
31、爷爷戴的老花镜是_______透镜,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
32、如图是一款型号为20的家用高压锅,这里的“20”是指锅身的直径是20________(填单位);高压锅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________,当食物煮熟后从限压阀处喷出的“白气”是________形成的。
3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实验室里常用___测量物体质量。
34、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由于碘在高温下容易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用手拿刚出笼的馍时,若先在手上沾些水,就不会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缘故。
3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实验所用棉布比木板表面粗糙)。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根据______原理可以测出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
(2)完成图甲所示实验时,小明进行了两次正确的操作,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a、vb,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a、fb。已知va>vb,则fa______fb(选填“>”、“<”或“=”);
(3)图甲、乙可用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的关系;以下事例中,用到以上探究结论的______(填字母);
A.鞋底的槽纹 B.机器转轴处加润滑油
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 D.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
(4)有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于是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A.将物体竖直切去一半,如图丁,重复(1)的操作过程,比较图甲和图丁;
B.将物体侧放,如图戊,重复(1)的操作过程,比较图甲和图戊。
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是______(填“A”或“B”);
36、用超声仪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4s收到回波,由此可测出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____?(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
37、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为开辟新航道,某潜水艇的舰艏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潜艇发出的声音信号经1.2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潜艇之间的距离.
38、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已知G=3900N。圆柱形容器底面积S=0.6m²,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高度为100cm,当物体完全离开水面后(不计物体粘水),水面高度为80cm,已知物体浸没在水中被提升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90%(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摩擦及水的阻力,水密度为1.0×10³kg/m3,g取10N/kg。)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体在离开水面前匀速提升物体所需的拉力。
39、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
40、完成下列各图中的光路或画出所成的像。
(1)画出光的反射光线
(2)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3)画出光在水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41、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