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滑雪板底面积较大
B.图钉帽面积做得较大
C.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
D.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
2、下列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在岸边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B.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C.人们听到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嗒嗒”声
D.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等于乙的密度
B.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乙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D.若甲、乙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4、《西游记》是大家都喜爱的国产动画片,不看画面只听声音。就能分辨是孙悟空还是猪八戒在说话,这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5、今年暑假,小明在练习游泳时,他潜在水面以下时,看见岸上教练做的手势的光路是( )
A.
B.
C.
D.
6、关于误差和错误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用足够精密的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不能减小误差的
C.严格按照实验规范,可以避免错误
D.误差就是错误
7、晚上照镜子时,灯应照射什么位置更容易看清自己的脸呢?小明关闭房间里的灯,用手电筒试了试。“用手电筒试了试”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与合作
8、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9、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体积为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10、如图所示为初二学生小华用“微信运动”统计他在12月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初二学生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
A.小华的身高大约为1.7dm
B.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C.当天小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000m
D.步行后小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5s
11、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B.南极的气温约为12℃
C.正常骑行自行车速度约5m/s
D.500mL水的质量约为500kg
12、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看见地上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书本折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C.图丙中,池水变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D.图丁中,表示的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3、下列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C.对于同一物体,参照物可以不同,但运动的描述必须是相同的
D.要想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14、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碗中筷子“折断”
C. 墙上的手影
D. 物体在水面上的倒影
15、小明用放大镜看物理书上的字,放大镜距离字11cm时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10cm
C.11cm
D.20cm
16、你认为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约
B.人步行速度约为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D.初中生体重约
17、如图的条形码是商品的“身份证”,扫描条形码可识别商品信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扫码设备是接收白色条块的反射光来识别商品的
B.扫码设备是接收黑色条块的反射光来识别商品的
C.黑色条块的较粗部分比较细部分的反射光弱一些
D.黑色条块的较粗部分比较细部分的反射光强一些
18、如图所示,将一双木筷和一把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后,发现不锈钢汤匙比较烫手,主要是因为不锈钢汤匙具有( )
A.良好的导电性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热性
D.较大的密度
19、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发光的水母
C.太阳
D.发光的电灯
2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
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
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
21、下图所示是某种高铁刷脸装置,乘客进站乘车时需将脸部对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是平面镜
B.摄像头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乘客的脸部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乘客应站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22、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 ( )
A.0.5g
B.5g
C.50g
D.500g
23、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鉴别纸币真伪的是(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24、如图为工人用水泥砖块铺修地面的情景,下列对于工人手中所拿砖块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长度约为70cm
B.宽度约为10cm
C.质量约为10kg
D.密度约为1×103kg/m3
2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性质制成的.
26、古代诗词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找出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下雪不冷化雪冷;釜底抽薪;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镜花水月;隔墙有耳;夜半钟声到客船;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月落乌啼霜满天。
诗词 | 蕴含的物理知识 |
例:月落乌啼霜满天 | 霜是凝华现象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27、单位换算:①1m= cm;②一天= h、1min=60s;③54km/h= m/s.
28、钟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_ 有关.
29、放在投影仪上的图片在屏幕上成一个 _____立的、_____的、_____像(填“放大”或“缩小”、“虚”或“实”)。
30、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_____(判断对错)
31、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G7145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刻表。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站名 | 南京 | 镇江 | 丹阳 | 无锡 | 苏州 | 昆山 | 上海 |
到站时间 |
| 17:12 | 17:33 | 18:00 | 18:17 | 18:29 | 18:52 |
发车时间 | 16:52 | 17:20 | 17:35 | 18:02 | 18:19 | 18:31 |
|
里程/km |
| 64 | 91 | 175 | 217 | 253 | 301 |
(1)在17:33至17:40间,火车做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列车由丹阳驶往昆山的这段路中用时多少小时_____?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_____?
32、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_____,音调越高,振动频率高于_____Hz的声音叫超声,频率低于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
33、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原因就是光的______,像的性质是______立的______像(填“虚”或“实”)。
34、人们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时产生的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来实现避震逃生,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声也是“隐形杀手”,如图所示标志牌,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35、小明用天平、小玻璃杯和水测量食用油的密度(水的密度为ρ水),实验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度盘指针如图所示.接下来应该:先将游码移到标尺_____刻度线处,并调节_____,使天平平衡;
B.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为m0;
C.用记号笔在玻璃杯上做一个标记,向玻璃杯内加水到标记处,用天平测出水和杯的总质量为m1;
D.将杯内的水全部倒出,并用干抹布擦干,向玻璃杯内加入_____,用天平测出_____.
(1)在上面横线上将步骤补充完整,用规定符号表示所测物理量.
(2)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为:ρ油=_____.
36、如图所示,某工人重600N,站在水平面上,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0N,当工人用150N的拉力时,能使重360N的物体匀速上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和绳重).求:
(1)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
(2)动滑轮的重力;
(3)该工人所能提升的重物的最大重力.
37、如图所示是正在黄岩岛海域执行维权任务的中国海监船,船满载排水量6200吨;(海水的密度为1.1×103kg/m3,g取10N/kg)求:
(1)满载时,海监船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2)海监船在执行任务时,以20km/h的速度匀速航行4小时,巡航的路程为多少km?
(3)若船底某处距海面的深度为8m,则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38、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要多少小时?
39、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0、如图所示,小球重5N,漂浮在水面上,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设两个力的作用点都在球心)。
41、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