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推行儒学教育
B.促进文化传播
C.繁荣思想文化
D.加强中央集权
2、西周时,周王通过 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3、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 )
A. 形声、会意 B. 象形、形声 C. 假借、象形 D. 指事、会意
4、展开画卷,只见乾隆皇帝身着龙袍,在文武官员的簇拥下,接见杰出首领渥巴锡。这幅画的名称是( )
A.《平定准噶尔图卷》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C.《土尔扈特部归顺图》
D.《盛世滋生图》
5、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争夺激烈。同学们收集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进行探究学习。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涿鹿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此项工程”指的是
A.
B.
C.
D.
7、今天的华夏儿女有一个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那便是“炎黄子孙”,其主要原因是( )
A.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B.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
C.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
D.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8、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什么文字( )
A. 楷书 B. 甲骨文 C. 隶书 D. 篆文
9、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人暴动
B.诸侯反叛
C.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D.少数民族入侵
10、接受汉武帝的派遣,为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主父偃
11、“瓦舍”来源于隋唐时期的城市“戏场”,至宋代时因城坊制度的改革而从寺庙迁入商业区。由此可见,瓦舍( )
A.没有固定场所
B.推动商业萌芽
C.出现没落趋势
D.顺应时代变迁
12、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办法是( )
A.重文轻武
B.推恩令
C.分化事权
D.设置通判
13、殷墟某商代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工具、兵器杂器等,种类齐全,以兵器为主,有钱、刀、矛等,计200多件,镞900多枚、礼器41件。这反映了商代( )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C.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14、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学习了中国古代某种制度后,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15、在下列文物中,出土于我国河南、工艺精美,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的是
A. B.
C.
D.
16、战国时各国的改革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 )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邹忌在齐国的变法
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7、“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18、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9、西晋时期,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的历史事件是( )
A.蜀国灭亡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20、从人类文明社会开始,书与材料就成为人类交流思想、传播文明的载体。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的载体是( )
A.纸草
B.羊皮
C.竹简、木牍
D.龟甲、兽骨
2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
22、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西周的建立者是________
23、夏、商、周的建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这一时期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夏、商、周的更替,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相关知识,完成表格
朝代 | 建立者 | 建立时间 | 都城 | 亡国之君 | 古代文明成就(列举两项) |
夏 |
|
|
|
|
|
商 |
|
|
|
| |
周 |
|
|
|
|
24、名人辈出。
(1)“尊天子,攘四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________。
(2)“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是________。
(3)收揽民心,以弱胜强,建立西汉的是________。
25、填空题
人文初祖指的是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 。
26、公元前209年,_______、________在大泽乡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27、根据提示回答:
(1)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__________。
(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____。
(3)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5)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__________。
2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抗金英雄_______的爱国激情与志向的写照。“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是抗元英雄_______的真情写照。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工程。
(1)能起到防洪、灌溉、运输等作用并造福千秋的古代工程是﹣﹣ 。
(2)为保卫国家,抵御匈奴侵犯的古代工程是﹣﹣ 。
30、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________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______,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得________逐步瓦解。
31、请用线条把下面相关联的史实连接起来。
卧薪尝胆 秦国强大
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勾践自警
商鞅变法 陈胜吴广起义
揭竿而起 退避三舍
3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家的代表人物。
3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联系建国后的“三农问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1)据材料一,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百分之八十都增收。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农村改革”是在哪一次会议指导下进行的?如何理解“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续加力,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3)根据材料四指出,“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胜利的关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