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和“八股取士”的实施,其共同目的是( )
A.发展教育事业
B.加强君主专制
C.完善政府机构
D.选拔优秀人才
2、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它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下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政治特点,其特点是( )
A.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B.地方豪强地主独霸一方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
3、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4、我国远古时期,黄河泛滥,洪水成灾。有一位人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这位英雄是( )
A.禹
B.舜
C.尧
D.启
5、下面属于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战争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6、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 )
A.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文成公主入藏
D.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7、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8、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皇权专制
B.人民主权
C.文化专制
D.以法治国
9、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盘庚迁殷 ②牧野之战 ③国人暴动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0、导演在拍摄电影《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景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A.瓷器
B.核桃
C.丝绸
D.铁剑
11、下图是西夏货币,目前存世仅此一枚,极其珍贵,上面刻有西夏文字“贞观宝钱”。西夏文字脱胎于汉字,利用汉字增减笔画。西夏货币和西夏文字反映了民族之间( )
A.政治上的对立
B.经济文化的交融
C.军事上的冲突
D.思想上的分歧
12、校本课程《影视中的历史》播放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视频剪辑,引发七年级学生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下列中国古代机构或官职中,具有监督权力或监察职能的是( )
①秦朝丞相 ②秦朝御史大夫 ③秦朝太尉 ④西汉刺史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3、七年级3班小红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她搜集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等资料,由此推断她研究的课题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君主集权的极度膨胀
C.中国近代化因素产生
D.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
14、下列对淝水之战的结果描述准确的是
①前秦的统治瓦解
②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③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④东晋历史结束,南朝历史开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以下哪个王朝的皇帝?(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6、下图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今天我国南海的海域当时被过往的商旅命名为“涨海”这说明
A.汉代中央政府已经对南海进行有效管辖 B.汉代丝绸之路以海上路线为主
C.当时只有汉朝商人来到南海 D.这一史实是今天我们声索南海主权的历史依据
17、小明想查阅一本古代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农业科学著作,此书应是( )
A. 《水经注》 B. 《齐民要术》 C. 《九章算术》 D. 《三国志》
18、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以安史之乱为写作背景的诗句是
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D.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19、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教育学生的思想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诗经》 D.《道德经》
20、都江堰建造于战国时期,2200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四川成都平原地区的人民。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者是( )
A.齐桓公
B.秦孝公
C.秦惠文王
D.李冰
21、填充题
(1)为加强朝廷对________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________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使之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3)从________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________,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____”
(4)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22、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______,其建立者为______。
23、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 )管理海外贸易。
24、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成就突出,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内容
(1)粮食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2)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5、(题文)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
2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________个民族组成。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元朝开始形成新的民族是________。
27、明朝中期的《________》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28、秦始皇
(1)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___________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徭役和___________繁重: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___________,刑罚极其残酷。
29、雍正帝,设立_____,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30、地点:______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31、请将百家争鸣的内容填入下面的空格内(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格子里)
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 E.“兼爱”“非攻”
F.“民贵君轻” G.“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H.“无为而治”
学 派 | 儒 家 | 法 家 | 道 家 | 墨 家 |
思想家 | ①_____ | ②______ | ③______ | ④_____ |
思 想 | ⑤_____ | ⑥______ | ⑦______ | ⑧______ |
32、列举出两宋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请列出三个)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三: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总之,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的名称。
(2)为了更好地管理新疆地区,西汉王朝最初设置了什么机构?
(3)材料二中“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4)丝绸之路开通前东西方文明之间几乎是隔绝的,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写出从中国传到西方和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物产各一例。
(5)结合材料三,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