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某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2m
B.物理课本每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C.人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
2、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升华时吸热
C.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凝固点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C.降低声音的音调
D.增强音色
5、如图,将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红、蓝圆环粘成“8”字,将其竖直放入水中,下边的蓝环刚好浸没。关于在水面上方看到的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蓝环是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B.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C.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比水面上的红环更明亮
D.红环在水中的“倒影”和看到的蓝环完全重合
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交流与合作;②设计实验、制订计划;③猜想与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分析论证并评估;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③④①②⑤⑥
B.③④⑥⑤②①
C.④③②⑥⑤①
D.④③⑥①②⑤
7、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熔化
8、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分别描绘出了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则
B.
C.若则
D.
9、在下列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
A.m/s
B.kg
C.m
D.kg/m3
10、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76m=76×100cm=7.6×103cm
B.76m=76m×100cm=7.6×103cm
C.76m=76m×100=7.6×103cm
D.76m=76×100=7.6×103cm
1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二十四节气的运用,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下列节气,涉及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收热量
12、晚上照镜子时,灯应照射什么位置更容易看清自己的脸呢?小明关闭房间里的灯,用手电筒试了试。“用手电筒试了试”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与合作
13、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水球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14、物理课时老师用一个封闭的铝罐装了一些“干冰”带到教室来,当他打开铝罐放在桌子上时,同学们惊奇地发现罐口产生浓浓的“白烟”,一会又看见铝罐外壁出现一层白霜。以上现象中没有涉及到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15、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速度约为( )
A.5km/h
B.50km/h
C.100km/h
D.500km/h
16、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
17、下列应用中涉及到的光学元件,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放大镜
B.潜望镜
C.近视眼镜
D.汽车前灯反光装置
18、下列数据最接近我们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1.5m
B.正常人 1min的心跳约为20次
C.初二同学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11m/s
D.中学生做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19、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B.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大于
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该处海底的深度是
20、分体式空调的室外机,一般不直接固定在金属支架上,而是在四个固定脚与支架间垫上厚厚的软橡胶垫再固定.软橡胶垫的主要作用是( )
A.装饰美化产品
B.防止螺丝生锈
C.防止支架带电
D.减弱振动和噪声
21、小昕利用分度值为0.1cm的刻度尺对一本物理书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记录了如下数据:①26.00cm、②25.98cm、③26.02cm、④26.0cm,则( )
A.记录的数据中③④是错误的
B.数据①④说明测量存在误差
C.用更精确的刻度尺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小昕剔除错误数据后,得出物理书的长度是26.00cm
22、天坛公园内的圜丘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当有人在台中心喊叫一声,会觉得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圆丘能( )
A.让声音反射使原声增强
B.改变声音的音色
C.提高声音的音调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23、如图,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0~30cm区域时,应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当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
C.若蜡烛放在图中30~40cm区域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D.若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24、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运动时间之比是3∶4,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A.3∶2
B.2∶3
C.8∶3
D.3∶8
25、如图所示,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木块受到支持面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______力,因此,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若水平拉动木块加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由于______和______没有变化,则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仍为5N。
26、熔点是______熔化时的______。
27、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______;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______;
28、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_______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看电影时,我们从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屏幕上发生了___________反射。
29、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如果额外功是9600J,总功是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
30、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12N的物块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0cm,拉力为8N,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若用这个动滑轮匀速提起重为16N的物块,拉力为_________N。
3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矿泉水瓶进行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1)如图,将矿泉水瓶分别放在同一海绵上,其中图甲和图乙中瓶中水的质量相等,可以观察到三次海绵的凹陷程度不相同,比较______两图可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比较甲、乙两图,说明了压力一定时,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在矿泉水瓶的侧壁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扎出多个小孔,往瓶内加水,看到水向四周喷出的距离都相同,如图所示。这表明: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______相等,随着水的流出,水喷出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是因为液体产生的压强随______的减小而减小。
32、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足球由于_______不会立刻停止运动而继续向前滚动,又由于______做减速运动直到静止.脚踢球的同时,脚也会感觉到疼,说明物体间里的作用是________.
33、请你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浩与海雾
2021年1月7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某地沿海地区最低气温左右。受冷空气影响,海面云雾升腾,宛若仙境。大海突然“开了锅”,一时间“海浩”的视频便在全国微信传开。网查,所谓“海浩”现象是在极寒天气中才会出现的一种奇观。当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气遇到强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呈现出“白茫茫云雾”的现象,形成了“浩气”。根据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已有文献资料表明:过冷的水蒸气在有凝结核的情况下,
以下可以凝结成冰雾,
以上凝结的都是水雾,
至
之间凝结的冰水混合雾。因此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系海雾研究团队认为有关“海浩”现象是冰晶组成的说法,缺乏观测依据。
国海洋大学的专家认为,此次出现的大气现象应当是海面的水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此次现象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平流蒸发雾。
一个标准大气压 | 沸点/℃ | 凝固点/℃ |
酒精 | 78 | |
水 | 100 | 0 |
水银 | 357 |
(1)文章中描述的真正的“海浩”现象时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这种物态变化伴随着___________的过程(填“吸热”或“放热”),“平流蒸发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员在播报新闻时,说“1月7日沿海地区最低气温为负15度左右”,小明认为播报员的语言不够科学严谨,“”应该读作___________;
(3)2021年1月7日小明使用一支玻璃泡装有红色水的温度计测量当地室外的温度,没有成功。请你说说他测量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材料提出改进意见,
失败原因: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
34、铁钉可以在石蜡上留下刻痕,这是因为铁的______比石蜡大;高空气温非常低,制造飞机座舱经常要包裹一层超细玻璃棉,是因为超细玻璃棉______的特性。
35、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 立、 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这是小芳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 ,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
(4)小芳再一次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u=30cm,v=15cm,发现蜡烛的火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当u= cm,还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一个 立、 的实像.
(5)同班的小明同学,改用发光二极管光源“F”来做实验,实验时将光源放在15cm处,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其大小如图2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6)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6、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如图所示:将重为1.2N,体积为200cm3的木块通过定滑轮拉着浸没在水中。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当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
(3)剪断细绳,木块静止时所受浮力是多大?
38、横截面积均为S=1cm2的物体A与塑料B粘合成一个粘合体,全长为L=50cm。粘合体放入水中时漂浮在水面,浸入水中的长度为4L/5,如图所示。已知ρ水=1.0×103kg/m3、ρB=0.4×103kg/m3,g=10N/kg。求:
(1)A底面受到水的压强;
(2)粘合体所受的浮力;
(3)现将浮出水面部分切去,若该物体稳定后仍浮在水面上,求稳定后浸入水中的长度。
39、如图所示,重力为5N的杯子静置在斜面上,请画出杯子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0、人站在地上用滑轮组拉动物体A,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41、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