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日期间,小明到五洲湖公园游玩。风平浪静时,水面映出拱桥的“倒影”,清澈见底的水里出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起风后,水面上波光粼粼。对以上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波光粼粼”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国庆长假期间,小明和爸妈一起开着自家小汽车去旅游。当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驶向一座高山时,小汽车在鸣笛2秒后小明听到了回声,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当小明鸣笛时离高山有多远?()( )
A.315m
B.365m
C.680m
D.730m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升华后液化
D.先熔化后液化
4、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m/s
B.12 m/s
C.1.2 km/s
D.1.2 dm/s
5、校运公开幕式上,小刚和同学们组成的方阵正迈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地通过主席台。说小刚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小刚
B.小刚左边的同学
C.小刚右边的同学
D.主席台
6、下列对自然界的物态变化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冰柱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露珠是由水蒸气液化放热后形成的
C.冰花是由水蒸气在玻璃上凝固形成的
D.冰雪消融是水吸热汽化形成的
7、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国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如图所示的木雕在雕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减少,密度减小
B.质量减少,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D.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8、下列四幅图中的物理实验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A.将真空罩中的空气抽出,听不到闹铃声,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B.悬挂的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C.蝙蝠通过次声波发现昆虫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D.小孩吹一个带“活塞”的塑料管,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管振动产生的
9、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彩虹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树下光斑
B.屏上的皮影
C.萌娃照镜
D.光的色散
10、周长是2m的圆轮,绕水池一周需要20圈又8cm,水池周长是( )
A.40.80m
B.40.08m
C.48m
D.41m
11、乐理中,音名、唱名、频率的关系如表格所示,则( )
音名 | C | D | E | F | G | A | B |
唱名 | Do | Re | Mi | Fa | Sol | La | Si |
频率/Hz | 256 | 288 | 320 | 341.3 | 384 | 426.7 | 480 |
A.相比D音,发G音时,音调更低
B.唱名为Mi的音,每分钟振动320次
C.音名为B的音,频率最高,响度最大
D.相比C音,发A音时,声源每秒振动次数更多
12、小明想测量家中橄榄油的密度,于是他找来了一台电子秤、一个小空瓶、适量的水和酒精
进行实验。他用同一小空瓶先后装满水、酒精和橄榄油,用电子秤分别测出空瓶和所装液体的总质量m,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根据小明记录的数据,帮他计算出橄榄油的密度为( )
液体种类 | 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 | 液体密度 |
水 | 70.0 | 1.0 |
酒精 | 62.0 | 0.8 |
橄榄油 | 66.8 |
|
A.
B.
C.
D.
13、小明早上出门上学时将一支示数为36.5℃的体温计放在房间的书桌上,放学回家时发现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6.5℃。则他去上学的这段时间房间内的温度( )
A.可能高于36.5℃
B.一定高于36.5℃
C.可能等于36.5℃
D.一定低于36.5℃
14、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15、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D.乙物质的密度为
16、下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一般为1.1km/h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1.60m
C.一位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为5s
D.人的正常体温是47℃
17、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教学楼一层楼的高度大约为3.5m
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20g
C.某中学生跑完100m后心跳1次的时间约为2s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18、还记得今年的那场大雪吗,小明拍了很多照片,下图中不属于凝华的是( )
A. 屋外草叶上的霜
B. 路旁大树上的雪
C. 汽车玻璃上的冰花
D. 屋檐下的冰挂
19、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0、下列各种情形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猎豹飞奔
C.心花怒放
D.枯叶飘落
21、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包含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22、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从8cm逐渐变为4cm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保持不变
B.铅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增大
C.铅笔的像的高度逐渐增大
D.铅笔的像的高度保持不变
23、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赛龙舟时锣鼓声震耳欲聋,如图所示,选手们在鼓声的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音调高
B.现场观众通过音色来辨别锣鼓声
C.停止敲鼓,鼓声也立即消失
D.热闹的锣鼓声不可能成为噪声
24、将一个体积为的铁块挂在木块下端,把铁块和木块依次慢慢浸入装水的量杯中,当木块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量杯中水面由
刻度处上升到
刻度处。已知木块的质量为
,则木块的密度为( )
A.
B.
C.
D.
25、物体所含______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______和空间位置改变。“神舟六号”上天后,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可以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飘来飘去,他们的质量与其在地面上的质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钟声是由钟的_____而产生的,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_____m/s。(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
27、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动能或势能,如果有,说出能量的名称,如果没有,说明原因.
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________;
②悬挂在室内的电灯________;
③玩具汽车中被卷紧的发条:________;
④弹簧:________;
⑤在空中飞行的波音747客机:________;
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________.
⑦高速升空的火箭________.
28、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μs.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________m.
29、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往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接着看到了强烈的爆炸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科学性错误:答:______。
30、混凝土输送泵车是将混凝土泵和液压折叠式臂架都安装在汽车或拖挂车底盘上,并沿臂架铺设输送管道,最终通过末端软管输出混凝土的输送机械。如图所示,是某款混凝土输送泵车,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99kW,输送泵最大压强为。(已知
)
(1)泵车展臂工作时,长臂相当于一个________杠杆。
(2)泵车工作前要在车体伸出四个长长的脚,并在脚底下垫着宽宽的木板可减小对地面的________。
(3)泵车在工作过程中,泵料是密度为的混凝土,理论上这台泵车最多能把这种混凝土泵到________ m高;如果再想把混凝土泵高些,可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选填“水”、“碎石子”或“水泥”)。
31、归纳式探究:
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酒精/mL | 水/mL | 酒精/混合液(V/V) | 观察现象 |
12.5 | 12.5 | -8℃未发现凝固 | |
12.5 | 30 | -8℃未发现凝固 | |
12.5 | 75 | -8℃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 | |
12.5 | 370 | -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 |
12.5 | 750 | -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张明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答: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中添加酒精后,水的凝固点会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为了防止汽车和水箱中水结冰,可以在水箱中加入防冻液,请解释防冻液防冻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9世纪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实验测得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的水银柱,标准大气压的值是________Pa。
33、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常向海底垂直发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测距。若探测船发出的声波经过8s才收到回声波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此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______。
34、下图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上册第五章知识梳理的部分内容,请将图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35、如图所示,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垂直竖立在水平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______的位置,同时还说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大小______;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透过玻璃板看到墨水瓶B被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
36、如图甲所示,一个容积为500cm3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电子秤上,先向容器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直至注满,电子秤的示数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再将一个质量为216g的铝质空心小球缓慢放入容器中,小球浸没并沉底;当液体停止溢出后,测得容器、容器内剩余液体和小球的总质量为816g,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求
(1)容器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小球的体积;
(4)小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37、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音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00m.如果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的轰鸣声音,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指水平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8、(3分)一个人在峡谷中大声呼喊后听到了回声,他是在声音发出后3秒钟听到的回声,问反射声音的峭壁离发声的人多远?(当时空气的温度是15℃左右)
39、分别画出四幅图中反射、入射或折射光线的可能传播方向.
________
40、如图所示,A是烛焰上的一点,B是人眼的位置,请画出经过平面镜看到A点的光路图。
41、重为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杯子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