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乐山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B.想要获得快乐,不是增加财富,而是降低欲望。  解说: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C.他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反感强烈”。

    D.春意盎然  绕道走  机灵得很 老中青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饱受耳聋折磨。

    B.阿龙纳斯的仆人叫康塞尔,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海底的秘密》,其中“鱼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兰。

    C.武松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之一,他喝醉酒后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为报兄仇斗杀西门庆,替宋江出面怒杀阎婆惜,回归朝廷后单臂擒方腊。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中一大特色。《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人称“亚圣”。他所宣扬的“道”就是实行仁政。

    B.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著,是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C. 《论美》,作者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课文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D. 《绿》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温州的踪迹》,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浙江绍兴人。这篇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 4、请选出下面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词这种新体诗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有词牌名,规定词的格式,词还有题目,规定词的内容。

    B.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论点,要有支持论点的论据,运用论据证明论点还有自己的过程和方法。论点,论据,论证,就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有人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抗日前途悲观言论,为批驳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

    D. “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比喻修辞。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1)对文中划线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馨:       香气,这里指品行好

    B.劳:       劳累,疲劳

    C.蔓:       蔓延

    D.宜:       更加

    (2)与甲文中“何陋之有?”这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花隐逸者也

    B.菊

    C.水陆草木

    D.无丝竹乱耳

    (3)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C.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D.从句式上看,《陋室铭》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爱莲说》则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B.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C.从诗的题目上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某中学为了提升全体学生的文明素养,围绕“‘十好’养成教育”(上好课、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考好试、走好路、说好话、扫好地、吃好饭、睡好觉),语文组开展了语言实践系列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一:主题班会)九年级(二)班举行“让‘十好’走进校园”主题班会,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

    (2)(活动二:继承传统)为了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该校开展了“‘十好’养成教育”之“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的活动。为了扩大宣传,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出两个宣传途径。

    (3)(活动三:读书活动)在该校“读书活动日”中,学校围绕“‘十好’养成教育”开展了读书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4)(活动四:我来践行)宣传“十好”教育,创建文明校园,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__________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____________,表现在公共场所的轻言细语……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智成熟需要经典滋养

    ①怒斥曹雪芹“现代感太强,不古风”,怒斥老子《道德经》“看不懂”,要求作者“再练练文笔”,赞美《水调歌头》“写得比林夕好”,表扬《资治通鉴》“写得不错”,勉励作者“加油更新”……最近有网友整理了各大网络平台上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留言,浏览一遍后不禁为一些年轻人的文化素质感到忧心。现实说明,如果一个人始终沉浸在网络阅读中而疏离经典文化,就难免出现知识结构的缺陷,难免闹出说“曹雪芹写得不够好”的笑话。

    ②听网络音乐、读网络小说、看网络视频、玩网络游戏、用网络订餐……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正是这样生活的。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须臾不可离开。但不得不承认,网络文化的若干特点对于人的成长不利。人的成长既是身体的成熟更是心智的成熟,而心智的成熟离不开经典文化的滋养。

    ③经典文化专注于世界与人生的根本性问题,文字与内涵都比较深刻,需要耐心品味,反复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网络文化以速度见长,是追新逐异的文化,不停地更新是其基本发展模式。一个习惯了在网络上冲浪的人,往往很难再集中注意力投入艰深的文本阅读。毕竟和几秒浏览一条微信或一则短视频相比,长时间阅读需要的注意力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④网络文化实际上是“浅阅读”,就像一位学者所说,沉浸在现代数字化媒体之中,“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我拥有观点,但没有原则;我拥有本能,但没有信念”。

    ⑤传统的阅读方式需要投入专注力,是典型的延迟满足,而网络文化是即时满足,只要投入其中立刻就会让人产生欣快感,但代价是容易丧失耐心和专注。

    ⑥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超过7亿,如果年轻人从小没有接触过经典文化而一直沉浸在网络之中,就难免会出现浅薄幼稚、缺乏专注和耐心等问题,知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怒斥曹雪芹和老子的笑话也就在所难免了。

    ⑦网络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伟大进步,但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取其利而去其弊,让网络成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助力器而不能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随波逐流。在欣赏网络文化的同时切不可疏离经典文化。

    ⑧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一个没有经过经典洗礼的心灵不会是强健而丰满的心灵。在网络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年轻人应有足够的自觉,主动补上经典阅读的课程,用坚实的经典阅读“对冲”网络阅读的缺陷,使自己走向成熟。

    【1】选文①段有什么作用?

    【2】简要分析选文③段的论证思路。

    【3】结合文章内容简述⑤段加点词“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的含义。

    【4】选文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快手刘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______

    围了几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______

    漏洞百出

    ______

    ______

     

     

    2“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两句话都是快手刘完成戏法后说的,请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结合全文比较分析。

    ①“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②“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5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

    ②所谓长度,是指小说的篇幅。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就像金钱豹,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稍逊,难成山中之王。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势。当然,把小说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胸中的大气象,艺术的大营造。那些能够营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亭子的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概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万里长城那样浩大的工程。真正的大家手笔,关键是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要有风云莽荡之气,要有容纳百川之涵。当然,好是长的前提,长不是抻面,不是注水,是仙鹤之腿,是长颈鹿之颈,不长不行的长。万里长城为什么这样长?是背后壮阔的江山社稷要它这样长。

    ③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而是海上运动的冰山,而“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个个鲜活、千姿百态。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画廊,即便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和交锋。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善与高尚,或者只有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好的长篇应该是多义多解,“众声喧哗”。在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之间,有一个模糊地带,而这里正是小说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④长篇小说的难度,是指艺术上的原创性。原创的总是陌生的,总是要求读者动点脑子的。难也是指结构上的难,语言上的难,思想上的难。结构从来不是单纯的形式,它有时候就是内容。长篇小说的结构是长篇小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家丰沛想象力的表现。长篇小说的语言之难,是指具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但这陌生化的语言不是故意地用方言土语制造阅读困难,而是将其融入叙述语言,这才是对语言的真正贡献。

    ⑤长篇小说的长度、密度和难度,成就了它的庄严气象。它排斥投机取巧,没有肉麻和精明,不需献媚和撒娇。伟大的长篇小说,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什么而牺牲它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长篇小说,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也要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取材于莫言的文章)

    【1】根据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下列关于文章①-⑥段结构关系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3】阅读下面材料,与上文相比,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读过的小说说明理由。

    没有哪一部长篇小说是完美的。比如《堂吉诃德》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很大一部分内容与整体的主题毫无关系。读者即使没有读这些内容,也不会觉得这本书少了什么东西。完成一部洋洋巨著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好几年,作者的创造力有时会衰退,这是自然的事。这时候,作者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写下去,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如果还能吸引读者的话,那简直是惊人的奇迹了。

    (取材于毛姆的文章)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你根据生活体验,按要求写作。

    《神童诗》有云: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自强不息应是每个人自觉的精神追求,关于自强不息,你有怎样的故事、做法或感悟呢?请你写下来,与他人分享。

    根据自己对“自强不息”的理解,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小贴士

    设定写作对象

    老师(  )、同学 (  )、自己 (  )、亲人 (  ) ……

    确定文本类型

    叙事类 (  )、说明类 (  )、议论类 (  )、演讲稿 (  ) ……

    明确写作内容

    ①讲述你与“自强不息”有关的故事 (  )、

    ②介绍具有“自强不息”般精神的人物 (  )、

    ③论述自强不息对个人、民族发展的意义 (  )、……

    了解写作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