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弥漫着收获喜悦的果园里,将甜美诱人的水果从丰硕的枝头摘下,无疑是惬意的农家生活中最浪漫的劳作。
B. 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边吃年夜饭,边谈笑风生,显得格外温馨。
C. 人群中挤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男孩跑过来,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
D.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上书,内容多是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上表常含有秉忠陈情、倾诉心曲的意思,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B.“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的两个“春”依次代表“春分”和“立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即在春分之日。
C.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常用来表达生活经历、思乡情趣、处境心愿等,如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死后谥号“文忠”。
D.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政通人和”出自《岳阳楼记》,“一鼓作气”出自《左传·曹刿论战》,“门庭若市”出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下面这段文字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往春天的列车、穿楼而过的轨道交通、《千与千寻》现实版洪崖洞…… B.近几年,重庆无数次登上微博、抖音热搜榜。 C.除了山城、雾都、火炉等标签, D.重庆又多了《网红城市》这一昵称。
A.A
B.B
C.C
D.D
5、文言文阅读
(甲)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一: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材料二: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材料三: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丁)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1、这首词写于欧阳修贬官颍州时。2、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1】解释(丙)文中的加点字。
徙陈州_________ 其后虽贵_________
【2】《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判断“记”属于哪类文体?( )
A. 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
B.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C. 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3】(乙)文中五个句子都是“也”字句。“也”在全文出现了21次,使我们读来摇曳生姿。“也”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那么和“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的“也”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
A.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B.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 环滁皆山也。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5】给丙文中的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丙)文中的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7】从(丁)词中“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和《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结合(丁)词内容,说说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体现在哪里。
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各题
(甲)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2】阅读(甲)诗,说说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
【3】阅读(乙)词,词人在画线句中寄予了什么深意?
7、初三(1)班开展“古诗文中寻古迹”活动,小明选择从《岳阳楼记》入手,请你协助他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任务。
(1)任务一:下图是湖南岳阳的城市标志,请你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和设计意图
(2)任务二:阅读下则消息,概括其主要内容(20字以内)
本报讯(记者 刘朝阳)记者近日从岳阳楼文物保护中心获悉,从3月22日至6月18日,全国重点文物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的主楼、三醉亭和仙梅亭实施油饰保养维护。施工期间,景区将开辟专用通道保障主楼正常开放。
据介绍,1700会年来,岳阳楼进行了多次修络。在1880年最后一次修成后,新中国成立前,岳阳楼楼身已经破旧不堪。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还修建了怀甫亭、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迹。
19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以“整旧如旧”为宗旨的落架大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这是自清光绪六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修缮。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体竣工并对外开放。2003年3月至4月、2009年6月,岳阳楼主楼两次进行了周期性保养维护。
(选自《岳阳日报》2021年03月23日,有修改)
(3)任务三:奶奶看到小明在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摇摇头评论:“那楼那么旧了不能住不能做商场,修它干啥?”请你以小明的口吻向奶奶说明修缮岳阳楼的意义。
8、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 分)
①木受绳则直, 。 ② ,则无败事。
③所以动心忍性, 。 ④“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⑤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 ,
”(《饮酒》)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 , ”(《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能力
①随着世界第二十四个读书日到来,读书再次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议题。
②近年来,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894亿元,同比增长11.3%,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但购买书籍或者拥有书籍本身,并不等于认真看了、消化吸收了。把书当成一种摆设,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
③诗意人生,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而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为什么要读书?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
④“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说到底,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一个人不可能终身都依靠某种一成不变的本领,也不可能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而应该不断让自己具有“算法”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判断力与认知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伴随真正的阅读,我们才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完成自我刷新。
⑤换句话说,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应对未来。这也是建设书香中国的题中之义。如今,线上市场依然火热,实体书店逐渐回暖,一些图书馆成为城市地标,小图书甚至在精准扶贫中书写“大文章”……这意味着,“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夙愿正在加快实现。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与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做法仍然在制约阅读率和阅读量的提升。例如,有的农村书屋平日里大门紧锁、无人问津;有的学校图书馆建了、图书买了,但不向学生开放。换个角度看,让这些闲置的图书“动起来”“活起来”,就能成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推动力。
⑥ 一位作家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相信这种陪伴,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超脱言语的灵魂共鸣。不妨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季节,打开一本书,遇见一个新的世界和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23日05版)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如果把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反面论证的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一些“咖啡书店”“景区书店”“宾馆书店”一改传统书店模样,装修豪华,设计前卫,成为“网红书店”,然而很多人纷纷涌进书店,拍照留影,旅游打卡,什么都做,除了读书。
10、便宜的圣诞树
[英国]劳克·吉尼
①圣诞节又来到了,十岁的埃里克已经可以帮父亲把圣诞树搬运到市场出售了。看,埃里克干得多起劲呀!父亲决定,那棵最好、最漂亮的圣诞树由埃里克负责卖,而且卖的钱都归他。
②埃里克小心翼翼地把圣诞树摆在摊位前,这棵树的确十分漂亮,埃里克不禁吹了声低长的口哨。“卖到三十美元,或者四十美元,肯定没问题!”他想着。
③突然,父亲的声音传了过来:“给老年人活动中心捐圣诞树吗……”父亲正和一个矮个子男人说话,那是布朗牧师。
④“我非常愿意帮助你,但这些都是最好的圣诞树,它们很值钱。对不起了!”
⑤埃里克看到布朗牧师的表情瞬间由高兴转为了失落。他礼貌地和父亲握了握手,走开了。
⑥埃里克心不在焉地踢着脚边的一块石头。想到刚才发生的事,不知为什么,A他心里有些不舒服。几分钟后,他耸耸肩想:算了吧,或许爸爸是对的。
⑦就在这时,他看到了好朋友米歇尔的4岁的弟弟,戴维。
⑧“嗨,戴维,”埃里克主动打招呼,“米歇尔呢?”
⑨“我们走散了,”B戴维回答,“我们正在这里找圣诞树呢,我们带了两美元。”
⑩两美元?两美元也能买到圣诞树吗?埃里克忍不住笑了。
⑪“戴维!”正说着,米歇尔从一排圣诞树的后面跑了出来,“你什么时候才能不跟丢我?”
⑫“是你自己乱跑一通。”戴维嘟哝道。
⑬“哈!”米歇尔对埃里克说,“我听说,你爸爸今年让你卖圣诞树!”埃里克笑着点了点头。
⑭“太酷了!那好,我们就在你这里买了!”米歇尔说。
⑮他兴高采烈地看着面前的圣诞树,可当他注意到标签上的价格时,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好一会他都没有说话。埃里克感觉尴尬极了。最后,米歇尔清清嗓子,说:“嘿嘿,我们先去货比三家。再见,埃里克”说完,米歇尔拉着戴维,快步走开了。
⑯“米歇尔,再见!”埃里克说。米歇尔家境贫寒,而且他们的爸爸生病很长时间了。埃里克看看面前的圣诞树,它笔直高耸、枝繁叶茂。他想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拿起地上的砍树刀,飞快地砍断了两根树枝。
⑰“嘿,米歇尔!”埃里克大喊,“快回来看看这个!”米歇尔听到喊声,尴尬地返了回来。“埃里克,”他说,“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买你的圣诞树。”
⑱“但它断了两根树枝,”埃里克指着圣诞树说,“我想没人会要它们的。我可以低价卖给你们,我懒得把它搬回家了。”
⑲“多少钱呢?”米歇尔小声问。
⑳“哦,我也不清楚,两美元你觉得如何?”
(21)“这个价格,我想,我们能接受。”米歇尔说,“但是你确定吗?”
(22)“当然!”埃里克响亮地回答。
(23)“那好!我们买了!”米歇尔笑了。
(24)埃里克目送两位男孩吃力地搬走了那棵树。他真想放声大叫或高声歌唱啊!
(25)突然,他愣住了。他看到父亲正靠在车门上,眉头紧锁,双手抱胸。埃里克知道,父亲早已目睹了全部经过。他肯定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26)父亲从地上捡起被砍断的树枝,用拇指慢慢摩擦着刀痕。
(27)“我想,这是我们卖出的最便宜的圣诞树了!”父亲说。
(28)“要成为一个商人,我知道,我还有好多东西得学。”埃里克低着头小声说。
(29)“那是肯定的!”父亲说完,长长地吁了口气。“但是,你刚才教给了爸爸一些东西,爸爸为你骄傲!”埃里克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30)“这样好吗?”父亲说,“我们给布朗牧师打电话,我想,我们可以给老年人活动中心捐些圣诞树。”
(31)“爸爸,”埃里克抬头看着父亲说,“我想,这个主意非常不错!”
【梳理小说情节】
【1】将图表补充完整。
【揣摩人物心理】
【2】结合句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
最后,米歇尔清清嗓子,说:“嘿嘿,我们先去货比三家。再见,埃里克”说完,米歇尔拉着戴维,快步走开了。
【品味精彩细节】
【3】结合A、B两处细节,联系后文,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小说中的细节耐人寻味,它可能是人物行为的动机,也可能是使小说情节合理的关键。”
A.他心里有些不舒服。几分钟后,他耸耸肩想:算了吧,或许爸爸是对的。
B.戴维回答,“我们正在这里找圣诞树呢,我们带了两美元。”
【探究小说主旨】
【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并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题。
①“要成为一个商人,我知道,我还有好多东西得学。”埃里克低着头小声说。
②“但是,你刚才教给了爸爸一些东西,爸爸为你骄傲!”
11、(二)书祸
严歌苓
①我在乘车时读的书是专门挑选出来的。如《读者文摘》《纽约客》都是我乘车时的最佳读物。它们便于携带,内容又多是美国社会的热门话题,读起来立刻使人很投入,还有一点,这些杂志的重点文章的长度一般与我的旅途相仿,这样我可以在下车后将它“遗忘”在坐椅上,它或许可以使另一位乘客的旅途沉闷得以减缓。从阅读中获得的充实感使旅途无形中缩短了,主观感觉上一定会比自己驾车短许多。尤其是交通不顺畅情形下的驾驶,满腹怒气又无处发泄,那样的一分钟可以长得像半辈子。
②不过我也因为乘车读书闯过祸。十多年前的一个礼拜日,我爸爸约了几位客人一同晚餐,家里人手不够,便打发我去北京的西单莱市场买两条鱼和半只火腿。我当时正在读卡夫卡的《城堡》。那是一本须把自己囚于其中方能读出所以然的书。从西单莱场回家的电车上,我已在《城堡》深处。只听售票员吆喝:“北太平庄啦!”脚先于我的意识,我已蹿出车门,而脑子里仍是《城堡》的种种迷津。木木呆呆走到家,爸爸开门使问:“东西呢?”我反问“什么东西?”爸爸眼睛鼓了起来。“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我嘴一下子张开――东西全忘在车上了。我爸爸一副揍也揍不得、骂也骂不出的样子:女儿毕竟成人了,如今回家也算半个客。他几乎捶胸顿足:“你让客人吃什么?!”他顶好客又顶怕亏待客人。我赶忙认错:“我读书读糊涂了。要不,我再跑一趟?”当然是来不及再跑一趟的。那时菜场来了鲜鱼,排队至少也要个把钟头。
③到了美国,正和我先生在恋爱阶段,一天一个女友得了感冒,临时请我代她打一天工。所谓的“工”是照料一个两岁的小女孩,每小时有五块现款的工钱。小女孩的母亲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当时正在赶写一篇舞蹈评论文章。她匆匆教给我换尿布、喂饭、放卡通片等技术要领,就潜入地下室写作去了。我先生(那时还是交往不久的男朋友)打电话来,说他下班会很晚,可能酒店已关门了。我自告奋勇,说打完工我立刻就去买酒,我知道这瓶酒对他的重要性。他父母一年只在圣诞前夜喝一瓶轩尼诗(一种酒),而他们住在以摩门教为主要宗教的盐湖城,那里的酒比别处贵很多,因此这瓶酒总是由他们的儿子做礼物送给他们。这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庭传统。我结束了八小时对换尿布和卡通片的经营,拿到四十块钱现款,买了酒并请店员给了它最豪华的节日包装。天擦黑时我已挤在下班人群里走进了地铁。一找到个光线较好的位置,我马上打开随身带的一本英汉宇典。那时我在准备考CRE,想出个背字典的愚蠢办法来提高单词量。于是就背得十分忘情,直到发现自己已坐过了两站。下了车总觉得步伐飘然得有点可疑。直走到家门口,才发现两手是空的,才猛然省悟到换了八小时尿布挣来的钱,已去了一半,只好赶去一家超市,把剩的一半工钱拿出来,再买一瓶轩尼诗。从那以后,我每次因乘车读书而误事时,我先生总要提起那两瓶轩尼诗,他为我感到痛惜:换一天的尿布,几乎一文钱也没落下。他对不可理喻的我苦笑:“唉,你丢这丢那,不是乘错车,就是下错站,怎么就从来没丢过书呢?”倒真是的。我这人吝惜两样东西:一是书,二是稿纸。似乎是个脑筋很老,生活方式也古旧的穷酸书生。
④一次在华盛顿开往纽约的火车上,我读完了《洛丽塔》,一时间泪流满面,哽咽不止。一车厢的人都旁观我的抽泣,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年轻女士戳戳她的男友,问他可知缘由,那男友耸耸肩,眼珠翻上去望望上苍,表示只有天晓得。那次损失最小,只把一片从加拿大买的牛皮书签丢了。
【1】说一说文章标题“书祸”的含义。
【2】在文中,作者一共写了自己闯下的几次祸? 这几次祸都有什么共同之处?
【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领会它要表现的内容。
木木呆呆走到家,爸爸开门便问:“东西呢?”我反问:“什么东西?”爸爸眼睛鼓了起来:“咦,等你买的鱼和火腿呀!”我嘴一下子张开――东西全忘在车上了。
【4】最后一段也说的是因书惹的祸,但级别没有前面的高,后果没有前面的严重,你觉得能不能将它删除,为什么?
【5】作者的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你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12、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那一刻,我被美征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