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晨报》某记者当天正好路过天安门做了如下报道: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上书‘复我青岛,不复青岛毋宁死’‘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勿作五分钟爱国心’‘取消二十一款条约’‘取消中日卖国协定’,种种激昂字样记不胜记(亦有用英文法文书者)。当天的日期是
A.1919年5月4日 B.1919年6月5日
C.1921年7月1日 D.1921年7月23日
2、香港和澳门回归是我国哪一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 )
A. “一国两制” B. 科教兴国
C. “八六三计划” D. 改革开放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的错误性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4、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化改新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B.把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不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D.统一赋税
5、领导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的爱国将领是( )
A. 李宗仁 B. 张学良 C. 叶挺 D. 彭德怀
6、“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年同日本的战争。”其中第一次战争后中国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尼布楚条约》
7、对下列表格解读最准确的选项是
1971年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001年 | 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
2008年 | 中国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
2014年 | 中国北京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
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8、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A.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9、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中有一句歌词“驱散乌云见太阳”最能唱出藏族人民的心声。为藏族人民“驱散乌云见太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0、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字表明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
③“文革”虽然是政治动乱,但仍然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11、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1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农业政策进行多次调整,其中较典型的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前者实行土地集体公有制,后者实行土地农民私有制
B.前者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后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前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后者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前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后者有理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3、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是
①绿色奥运
②人文奥运
③科技奥运
④共享奥运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4、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一化三改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康有为,广东南海人。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他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上两位人物属于(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6、“有两种梦想推动着近代中国的革命: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 )
A.义和团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8、近代某一时期,胡适、黄侃、鲁迅等学者曾就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孰优孰劣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发生在哪次运动中(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9、历史文物或遗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或遗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A.古代印度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古代亚非文明
D.古代美洲文明
20、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B.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D.为了割占香港岛
21、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 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_____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1905年成立的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险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政治纲领闹发为“民族””____”“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3、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经过:____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_(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___________→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___________→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___________→翻雪山→___________→突破腊子口→___________年10月到达陕北___________→1936年10月___________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①内容:课本P60
②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党的历史上___________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胜利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怕艰险、大无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4、由__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清政府任命的钦差大臣________成功收复了新疆。
25、______________设立后,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 __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26、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________;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________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__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8、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很快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1924年5月, 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2)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 。
(3)状元实业家 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______、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2)对外开放逐步深入,形成了______——沿海开放城市——______——内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______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3)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经过长期努力,2001年,我国加入了处理国际间贸易问题的重要组织______(WTO)。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上李鸿章书》
(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的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1911年间院的演说》
(2)材料二中,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回答,为了“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早年做了哪些努力(至少列举两点)?
33、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求富运动和变法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请回答“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求富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变法改良主义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旧式农民战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新的社会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先进理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强求富”的目的?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意义?
34、【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___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第二款:清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一、……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所属一并在所让境内。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第六款: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即载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
材料三 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此四百五十兆系照海关银两市价易为金款。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1)根据材料一,画横线处要填上清政府割让的地方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五处港口”请列举出其中三个地方。
(2)材料二所列的条款出自什么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材料中划线处所示内容含义。本条约签订后,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所列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