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诗选》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他的成名作是《我爱这土地》。
B.《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生于江苏南京,诗人、散文家。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当年在故乡住的时间很短,谈及此地,只是浮光掠影,早已人地生疏。
B.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C.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D.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日常实用的写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书法有技法方面的规范、笔墨的规律、构成关系等诸多要求。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写字,它的目的就是传达、沟通信息
②提供的是一个表情达意的平台
③书法创作和日常实用写字是有本质区别的
④你只要能准确表达、对方能看清楚就行
⑤然而书法不行,书法是通过汉字的造型、组合,把汉字变成一个美学对象
⑥它没有技法、形式等方面的要求
A.⑥①②⑤④③
B.⑥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⑥②⑤④
D.③①②⑥④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因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引起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注,要不要让学生每天背一首诗,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C.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D.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滑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5、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①。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②数亩。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居民设像祀之。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游人至此买舫入湖者,喧阗③如市。东去为玉凫园,湖水一角,僻处城阿④,舟楫罕到。寓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园中有楼,倚窗南望,沙际水明,常见浴凫数百出没波心,此景幽绝。
(节选自张岱《西湖梦寻·玉莲亭》)
(注释)①简:少。②葑(fèng)田:湖泽中葑菱积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③喧阗(tián):喧哗,热闹。④城阿:城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余拏一小舟
(2)拥毳衣炉火
(3)莫于此地为宜
(4)此景幽绝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
B.于西湖种树几株/莫于此地为宜
C.开葑田数亩/日出而林霏开
D.寓西湖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2)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
【4】运用原文填空。
(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
(乙)文提及西湖诸多美景,但被作者赞为“幽绝”的景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①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释)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①樽:盛酒的器具。②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
【1】诗人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根据颔联展开想象,简要描绘。
【2】这首诗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7、阳春三月,学雷锋的号角声响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复兴中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雷锋精神,树校园新风”活动,请你参与本次活动,完成下面各项任务——
(1)小语是本次“国旗下讲话”发言人,下面是她的发言稿选段,请你帮助修改完善,完成后面的题目。
选段一:三月的温和透着别样的亲切,轻柔地拂人脸颊,几分腼腆,几分矜持,几分神秘,钟情于我的诗yùn,飘逸着我的灵魂,悠然着我的思绪。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样一个身影?他只是一滴水,却滋润了土地;他只是一粒粮食,却哺育了生命;他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却撑起了精神文明的jǐ 梁,他就是——雷锋。
选段二: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同志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函,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雷锋精神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创业时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选段三: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基、力量之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这是雷锋同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鲜明的表达。在新时代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擦亮雷锋精神的“时代名片”,始终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脚踏实地做好身边的事,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学习雷锋的感悟与激情,将化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①给选段一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矜持( ) 诗yùn( ) 飘逸( ) jǐ ( )梁
②选段二划线处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成
③请你帮助修改选段二划波浪线的句子,将修改部分写在下面横线上。
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三加点的词“崇高”“鲜明”词性相同。
B.“服务人民”“牢固树立”“理想信念”三个短语结构不同。
C.“矢志不渝”与《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相近。
D.选段三中划线句的主干是“学习雷锋将化作实际行动”。
(2)小文负责“续写雷锋日记”的组织工作,她打算以团总支的名义,拟写一则征文通知,要求各班级3月15日之前精选3篇征文报送至团总支办公室。请你帮助她完成这则通知。
(3)小语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树新风”演讲比赛,她搜集了下面的材料,打算使用到自己的演讲稿中,请你帮助她完善演讲稿。(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2月初,东台市“最美退役军人”、东台绿舟救援队无人机搜救分队队长朱进剑和另外4名绿舟救援队队友集结出发,奔赴土耳其地震灾区现场。从出发到归来,连日的奔波、救援、奋战,朱进剑与队友们在土耳其震后的废墟中争分夺秒,不辱使命,将中国人的大爱与专业精神留在了那片土地上,也将东台人骨子里的善良尽情展现。
其实,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朱进剑和他的队友们,他们_________________。
(4)“学雷锋树新风”校园演讲比赛在即。请你在临场表现和发挥方面给小语提一些建议。
你对小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雷锋活动小组准备走进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请你替小文设计两项具体的活动内容。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夫战,勇气也, , ,三而竭。(《曹刿论战》)
(4)《雁门太守行》中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相近的诗句:
, 。(李贺《雁门太守行》)
(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 。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厢》)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亥时归
孙迎雁
①腊月廿八,风舞雪花。陈星身穿旧棉袄,头戴针织帽,还是觉得有些发冷,满怀心事地在座位上发呆。
②几个月前,一个哥们儿离开时,把自己在信阳的住址告诉了他,很诚恳地说:“我们这些人,出去就比人低一等,但在我那儿,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会有人看不起你。”
③昨天,他去劳务市场打探行情,立刻明白了那哥们儿所言非虚。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发亮的光头和额头上的刀疤,搞得他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从那里出来后,他直奔火车站买了车票,又在边上的小商场买了顶帽子,仔细地把刀疤遮起来。
④火车在漫天风雪中慢吞吞地行进。邻座是一对带着小男孩的年轻夫妇,那孩子约莫十岁光景,玩着纸飞机、溜溜球。
⑤“嗖”的一声,纸飞机越过陈星的头顶飞上了行李架。小男孩投来求助的目光。他起身站到座位上,从行李的缝隙中找出纸飞机递给小男孩。
⑥“谢谢!叔叔,你要去哪里?”小男孩问。“信阳。”他迟疑了一下说。
⑦“我们也去信阳。你家是在信阳吗?”“不是。”
⑧“那你为什么要去信阳?你过年不回家吗?”小男孩抛出来一连串问题。
⑨他有点心烦,没有回答,闭上了眼睛继续想着心事。信阳,那个从未去过的地方,现在却成了一个想象中的归宿。他曾隐隐约约地听哥们儿讲起在信阳的经历。他们有很多人住在一起,通过内部渠道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投资信息,因此想多拉一些人入股。凭着过去混江湖的经验,他觉得这多半是传销。但他还是打算去看一下,万一不是呢?眼下,他太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了,让他不至于在大年三十晚上流落街头。
⑩当然,现在还来得及补票,直接回在孝感的老家。但是,他不确定父亲是否会接纳他,毕竟自己犯事进了班房,给当村支书的父亲丢脸了。这么多年来,都是姐姐陪着母亲去徐州看他,父亲一次也没去过。虽然他洗心革面,还自学获得了中文本科文凭,但昨天的经历让他认清了现实。
⑪“叔叔,能帮我捡一下溜溜球吗?”小男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⑫他弯腰去座位底下查看。就在这时,“咣当”一声,一股温热的液体从头顶沿着帽子流了下来。是牛奶打翻了!孩子母亲递过来一叠纸巾,陈星本能地摘下帽子。照面的那一瞬间,他看到她愣了一下,手有点发抖。他垂了眼接过纸巾,默默地擦着头。大家都不说话了,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
⑬“咦,叔叔你头上怎么有个疤?是不是小时候打架把头打破了?”小男孩指着自己的额头问。“上学期我和班上的小虎打架,还把手臂抓破了,也有个疤。”小男孩捋了一下袖子,露出淡淡的疤痕,“不过现在快好了。”“嗯。”“后來我们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说同学之间不要打这么凶。”“是啊,受伤了就不好了。”他想起那个被自己砍了好几刀的小年轻,下意识地摸了下额头上的刀疤。
⑭“后来我们就不打架了。老师说,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是要知错能改。”他喃喃地说。“我把你的帽子打湿了,天气那么冷,你会着凉的。真是对不起。”小男孩摸着脑袋说。他有些感动,露出了笑容,安慰小男孩说不要紧的。
⑮“妈妈,我们还有帽子吗?”小男孩转过头去问母亲。
⑯“这个是新的,本来是孩子他爸自留的,就当赔礼了。”小男孩母亲歉意地说。
⑰“这……不、不,没事,不用在意。”他结结巴巴地说。
⑱“我爸爸有好几个帽子呢。”小男孩把帽子塞到他怀里。
⑲孩子父亲笑着对他说:“拿着吧,我们是做小商品批发的,成本价拿的。外面很冷,真感冒了,我们会过意不去的。”
⑳他揉了揉眼睛,把新帽子戴到头上。
㉑火车继续行驶着,前面就将到信阳站。
㉒他想,等会儿就去找乘务员,补个票到孝感。“辰时出门亥时归,刚刚好。”他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觉得身上开始暖和起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10期,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和提示,完成下面的情节梳理。
求职受阻,投奔狱友——____________——牛奶湿帽,获赠新帽——___________
【2】从描写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起身站到座位上,从行李的缝隙中找出纸飞机,递给小男孩。
【3】“辰时出门亥时归,刚刚好”一句中,“辰时”“亥时”是古时地支计时法,选择其一写出是指哪个时间段?为什么是“刚刚好”?
【4】陈星为什么没有去投奔信阳的狱友,而是决定补票回孝感老家?
【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风雪,有什么作用?
【6】你认为陈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话说筋骨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肩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文艺作品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B.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大部分”与第⑧段中加点的“部分”指代的是同一种东西。
C.王国维说:“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D.一代之文学能够流淌不息,获得永生,乃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
【2】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①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了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菜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一根菜,多放上一只土豆子,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不是看中一棵菜、一只土豆子,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③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一些,慢慢地,他取得了信任,总是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④人生拼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别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给别人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既得利益。
⑤可是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的项目,抢了别人应有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⑥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将来的自己,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⑦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
⑧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的心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选自杂文网,有删改。作者修东)
【1】“要给别人留条路”有什么好处?
【2】“三八二十三”有什么含义?谈谈在你的生活中运用“三八二十三”原则的经历。
【3】试分析文章的对比论证及其作用。
【4】结合文本,阅读下面材料,就如何正确理解“给别人留条路“,阐述你的观点。
2014年7月31日,演员张国立之子张默因涉嫌吸毒被警方抓获。而两年前他吸毒被拘后,父亲在公众面前泪流满面的表态,“给一个迷途中的年轻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请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也请原谅一个儿子的错误。”走偏的“星二代”,张默并非个案,铁窗里的李天一就是个极端。从港台到内地,明星子女挥金如土、私生活混乱的八卦消息比比皆是,外界统称他们为——“坑爹星二代”。
12、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一幕,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难以忘怀”“懊悔不已”“湿了眼眶”“震惊”“顿悟”“难过”“感动”“深信不疑”等。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5)不得抄袭和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