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一历史知识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希腊的历史文化()
A.种姓制度
B.百家争鸣
C.《荷马史诗》
D.《汉谟拉比法典》
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大规模平反“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各种冤假错案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多方面的拨乱反正。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A.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文章在《光明日报》上的刊载和发表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D.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在1992年我国掀起了一股下海经商、办企业的浪潮,这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是中国企业创业的高潮点之一。这一时期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
A.开放沿海城市
B.设立浦东新区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5、在1901年与列强签订的某条约中清政府承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叙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文武科考5年,并惩办首祸诸臣。”上述条的内容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外国侵略势力猖狂
B.中国人民已经丧失反抗列强入侵的能力
C.中国政局混乱不堪
D.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7、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把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作为至高无上的使命为之奋斗一生。下列不属于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是( )
A. 建立了国同盟会 B. 领导辛亥革命 C. 创立黄埔军校 D. 领导北伐战争
8、有专家表明,在十年文革期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B.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C.政治上长期动乱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9、“地主”这个词语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6年
D. 1978年
10、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藏地区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完善
D.“一国两制”政策的推行
11、以下内容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的口号是( )
A.取消二十一条”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拒绝签字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12、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形成的协调发展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是
A.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B.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D.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13、蔡元培有关论述中道: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 《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对此蔡元培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大学应“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B.主张中国大学应向西方大学学习
C.大学课程应与科学与民主相关 D.主张大学应提倡新思想反对旧思想
14、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15、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正式建立的是( )
A.“一二·九运动”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建立敌后根据地
D.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16、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苏、美、英等盟国中断了对中国的支持
17、1956年,一名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这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相比是多么的渺小,虽然如此,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社建立
B.一五计划即将胜利完成
C.手工业生产合作
D.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18、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④对应的是( )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天京事变
D.北伐与西征
19、中共七大尖锐地指出:由于国民党继续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拒绝进行民主改革,由于它不是将重点放在反对日本侵略方面,而是放在反人民方面,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据材料可知,中共七大( )
A.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20、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21、
22、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根据地;后来全国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______根据地面积最大。
23、1992年__________(会议名称)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长征途中召开的_______,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召开的_______,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5、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 焦裕禄 ②雷锋 ③王进喜 ④袁隆平 ⑤邓稼先
⑥邱少云 ⑦黄继光 ⑧刘少奇 ⑨阿沛·阿旺晋美 ⑩毛泽东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选举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这一年雪域高原迎来了历史上的春天,西藏人民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以_____为首席代表的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抵京谈判。”
(3)1950年,抗美援朝中,战斗英雄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_____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验收前赴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4)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解放军好战士”_____等先进人物。
(5)文革中_____含冤病逝,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6)杂交水稻之父是_____ ,“两弹元勋”是_____。
26、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目前我们建设强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正能量。结合图片,完成有关问题
(1)铁人
(2)解放军的好战士
(3)党的好干部
27、把法国大革命中的时间前的序号填在事件前的括号里。
①1789年 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
②1791 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③1793 巴黎人民攻占巴土底狱
28、五四精神:___________。核心:___________
29、________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英军与1841年强占________。
30、(1)下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中A处的建设成就是____;图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局部示意图》中B处的经济特区是____
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图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局部示意图》
(2)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到____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1965年8月,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____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____。
(4)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012年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5)2001年12月,中国成为____组织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新空间;2017年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____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1、请说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2、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主要内容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规定割让什么地方给英国?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它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欢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使中国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及其所确定的根本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