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在他的演奏里没有一丁点的矫揉造作和无用的小把戏。
D. 城乡医疗制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2、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瑟缩(sè) 朴刀(pǔ) 面面相觑(qù) 不屑置辩(xiè)
B.拮据(jū) 桑梓(zǐ) 顿开茅塞(sāi) 锱铢必较(zhī)
C.熏陶(tāo) 拜谒(yè) 千钧之力(jūn) 战战兢兢(jīng)
D.顷刻(qǐng) 纶巾(guān) 两肋插刀(lèi) 一气呵成(hē)
3、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B.“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这是简爱对自尊自爱、平等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与宣誓。
C.《儒林外史》由众多的故事连缀而成,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D.“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这是艾青《鱼化石》中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长的日子虽如青烟随风飘散,成长的轨迹却需要终生铭刻。把成功铭刻在心上, ; 把失败铭刻在心上, ; 把欢乐铭刻在心上 ;把艰辛铭刻在心上, 。把感恩、宽容、风骨一切打包铭刻在心上,轻松上路,未来会更加坚实从容……
①那是我们的创伤,是我们奋发的力量 ②那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人生的方向
③那是我们的激情,是我们生命的怒放 ④那是我们的沉思,是我们奋起的翅膀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④②
5、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点字注音
中间____ 几欲先走____
【2】释词
间____ 奋____ 俄而____ 战战____
【3】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在意思上是否搬弄是否重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任选一幅,指出其属于什么字体,并结合字体特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选择: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体现我国国防“自强不息”的新闻,给其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20字以内)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12月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
下午4时许,交接入列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仪仗礼兵护卫着八一军旗、命名证书,正步行进到主席台前。习近平将八一军旗、命名证书分别授予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向习近平敬礼,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八一军旗、命名证书。习近平同他们合影留念。交接入列仪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结束。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4)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__,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8)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________________。(鲁迅《故乡》)
(9)__________________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10)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9、阅读《故乡》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1)“阿!闰土哥,--你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选角度,给文中画线句子做批注。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3】从“闰土要香炉和烛台”这件事中,你能简单评析一下闰土的人物形象吗?
【4】“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文章最后再次描写海边奇异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7】画线句子中所说的“厚障壁”为什么是“可悲”的?请联系全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资料链接)
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现出人生本来是一气的,后来却隔离了这一根本观念。
(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1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2】这段描写范进发疯,可谓穷形尽相。整段文字分四层描写了范进疯癫的状态,
依次是:昏厥→(_____)→(_____)→疯走集上
【3】选文主要从____、____、____等方面刻画了范进发疯时的丑态。
【4】“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说明。
【5】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6】造成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诊 【15分】 周海亮
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市里每个人都在流鼻涕。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堆满了人。
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挂一个吊瓶。这场面让他稍有些欣慰。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
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面前依然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花白的女人。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的被子,踉踉跄跄、慌慌张张地直接挤到他的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他的脸。女人说,看病,感冒了。声音沙哑。
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
女人说,我给你钱。
他的眉毛马上打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赊帐和赖帐的。
女人并不理会他的话,她把沾满灰垢的干枯的手伸进自己的胸脯,摸啊摸啊,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女人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女人轻轻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紧张的表情。
女人递过来的,是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
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垂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
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一个理她的。
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他轻轻地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
是的,很重。女人说,你快给他看看,他们都不给他看……他很可怜,他整夜咳嗽。
还有呢?他问,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
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哪!女人说。
还有呢?他继续问。
就是咳嗽,发高烧,不吃饭,夜里总是哭!女人重复着。
啊,知道了。他抽出听诊器,是感冒,没什么大问题,开些药吧?
不行呢。女人说,他怕苦,他会吐药的。
那么打个吊瓶?他说。不行不行!女人说他很怕疼的。
你别理她!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你闭嘴!他冲着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你闭嘴行不行?让你等一会儿不行吗?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那给他打一针吧。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好,不会痛的。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他从药架上取下两瓶针剂,仔细看了看标签,摇匀,将封口割开,然后把药液抽进一个小的针管。你抱着他,别让他动,打一针很快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地揭开被筒,缓缓将一管药液推进去。不疼不疼的,他轻哄着。
现在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过一会儿他对女人说。
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
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点,别让他受凉。他叮嘱。
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你再给他看一看,行吗?女人说。
当然行。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以后呢,女人说,我想每个月都来给他看看……
绝对没问题的。他笑着,你什么时候来都行。
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走到门口,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
他开始给下一位病人开药,挂吊瓶。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单身的母亲和十七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她总说,儿子刚满两岁……可是没有人理她……一个也没有……没有……
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
他流下一滴眼泪。
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
【1】文章的题目是“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诊”的理解。(3分)
【2】文章开头写“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结尾又写“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谈谈“他”产生这两种想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3】本文主要写了“他(大夫)”、“女人”、“坐在凳子上的男人”三个人物,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试说明理由。(2分)
【4】“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歪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请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在文中划曲线的句子后补写一段文字。(要求:准确、简明、符合情节发展要求)(2分)
【5】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运用了很多描写方法。请选择一处你认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精彩的语句
描写方法及作用:
【6】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段插入性的文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12、请以“难忘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